3集飙到9.5,这部国产黑马,凭啥霸榜热搜!?


最近一个月,B站像坐了趟过山车。
2022年12月10号,B站花大力气制作、宣传和推广的动画片《三体》上线后,骂声一片,豆瓣评分甚至一路下跌到4.8。
观众直接吐槽:“叶文洁当年想毁灭世界,肯定是因为看了这部剧。”

2023年1月1号,B站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8集动画片《中国奇谭》上线,一集过后,豆瓣开分9.5;第二集放完,评分直奔9.6。
尽管第三集播出后略有争议,导致评分暂时回落到9.5,但关于《中国奇谭》的夸赞和热议,仍旧在文娱类话题里占据高位。

因为每集的画风和主题各不相同,不少网友直接把它评价为“国产《爱死机》”。
跟《爱死机》的制作投入差距如此明显,却还是能被放在一起作比较,足见《中国奇谭》的优秀,以及观众的热爱。但即便这是夸赞,这里还是要说——
它就是《中国奇谭》,不是《爱死机》。
因为它展现的,就是纯正的中国式审美。
我们以第二集《鹅鹅鹅》作为重点,来说明《中国奇谭》对中国式审美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式审美
POST WAVE FILM
在《中国奇谭》已播出的三集里,最能体现中国式审美的,就是第二集《鹅鹅鹅》。

它在三个层面上,完全贴合中国式审美的路数。
首先是视觉效果。
《鹅鹅鹅》是个默片故事,主创把叙事的任务,全部交给了画面。
而它的画面,则是深得中国传统绘画精髓的丹青水墨图样。
山川的造型,云雾的模样,鸟兽的姿态,以及人物的妆造,无一不流淌着中国传统绘画的血脉。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的是“神形兼备”。
不仅要捕捉绘画对象的外貌,更要表达其身上承载的内蕴——精神、生命力和灵性。
正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绘画历来很少使用鲜艳明亮的色彩。
这就像专业摄影师,更偏好使用黑白摄影一样——过多的色彩,会分散画作/照片的神性。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五色令人目盲”,就是这个意思。

《鹅鹅鹅》的画面整体偏向于黑白灰的根由,就在这里,这也是它在视觉层面,对中国式审美的继承。
其次是故事层面。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在各种渠道了解到,第二集《鹅鹅鹅》的故事,改编自南朝梁的志怪散文《阳羡书生》。
故事说的是一个货郎背着两只鹅,在鹅山偶遇左腿受伤的狐狸公子,答应把他背到山顶后,狐狸公子邀请货郎吃酒,就在这吃酒过程里,货郎亲眼见证了妖怪世界的诡谲。

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志怪类型稍有了解,比如《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或《搜神记》等,就能知道这类故事的审美特征,讲究的是“张皇鬼神,称道灵异”。
尽管中国历来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教化传统,但绝大多数人还是相信“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妖精鬼怪就跟人间常事一样,并没有或虚幻或杜撰的区别。
也就是说,志怪文学笔下的异世界,就是真实存在的。
从《鹅鹅鹅》的起源看,它严格遵从了中国志怪文学的路子,这就是它在故事层面对中国式审美的继承。

欲望不止
POST WAVE FILM
《鹅鹅鹅》贴合中国式审美的第三个层面,就是寓意层面。
寓意的隐藏与解读,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常用技巧,尤其是那些经典著作,更擅此道。
在故事层面贴合志怪文学的《鹅鹅鹅》,当然也不会错过它对寓意的隐藏和解读。
表面上,它说的是货郎遭遇左腿受伤的狐狸公子后,经历了一番令人心惊胆战的灵异事件。
这些灵异事件,不仅包括中国受众熟知的“鬼打墙”、“缩身术”和“障眼法”,还有“口中套娃”的惊骇设定——狐狸公子从嘴里掏出心上人,他的心上人又能从自己嘴里再掏出自己的心上人,就这样循环三次。

这个表面上骇人心魄的灵异故事,跟中国古典文学一样,也藏着属于自己的寓意。
别看它说的是称灵道异的妖怪故事,但骨子里还是在说人在欲望之下的凶险。
这也是《鹅鹅鹅》在继承传统中国绘画喜欢的黑白灰三色之外,以红色做点缀的根本原因。
这种红色,不仅出现在狐狸公子令人心神不安的脸颊上,还出现在故事结尾,货郎和心意的鹅姑娘眺望山谷时,西下的夕阳,把天空印染成瑰丽的绯红色。

红色,既是危险的信号,又是欲望的象征。
货郎背篓里的两只鹅,就是他前行的初心。
狐狸公子横亘在货郎前行和倒退的路上,就是在说人活一世,根本不能摆脱欲望。
货郎背起狐狸公子后,走路要么摇摇晃晃、要么僵硬呆板,这是欲望让人越来越身不由己的表现。
这种身不由己,还体现在货郎喝了狐狸公子的酒以后,出现了一段在翻滚波涛里艰难划船的画面。

但这些还都是小儿科。
故事高潮出现在第二幕。
从狐狸公子在嘴里掏出心上人开始,《鹅鹅鹅》开始不断重复这个动作:这个人的心上人心里,原来还装着另一个心上人。
这当然是对人间情感的狠辣白描。
但它也藏着另一层寓意:一个欲望的实现背后,还藏着另一个欲望,欲望是无穷尽的——每个人都会为这样的欲望所累,但每个人又都无法解脱。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有想起初心的那一刻,这就是故事第三幕里,货郎遇到鹅姑娘的时刻。
看着漫天晚霞,货郎和鹅姑娘聊了很多,他给她讲山外的世界,她给他讲山里的生活。
当她说想变成一只鹅,跟他去过他初心的生活时,货郎却开始犹豫了,因为在见识了欲望还会生出欲望之后,货郎很害怕“鹅再有鹅”(鹅姑娘心里还有别的心上人)。

于是全片最有力量的讽刺和反转来了。
货郎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接受鹅姑娘,以狐狸公子为代表的欲望却开始回流了——鹅姑娘被猪精吞进肚子里,猪精被兔子精吞进肚子里,兔子精最终被狐狸公子吞进肚子里。
在欲望面前,人是找不回初心的。
小猪妖和小狼女
POST WAVE FILM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也是个很贴合中国式审美的故事。

不同之处在于,相较于传统风格浓郁的《鹅鹅鹅》,《小妖怪的夏天》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感。
《小妖怪的夏天》的故事,取材于《西游记》。
但它并不拘泥于某一个具体的章节,既因为中国观众对《西游记》实在太熟悉,也因为它的主角根本不是有名有姓的主角。
它的主角,就是英文片名说的Nobody(小人物),亦即在故事结尾,不惜豁出性命也要向唐僧师徒四人通风报信的小猪妖。

这就让它成了取材于中国经典文学,反映的却是当下打工人艰难处境的一个故事。
在浪浪山的妖怪集团里,小猪妖是最底层的角色。
为实现集团大王吃唐僧肉的终极目的,被中层领导熊教头使唤得团团转,因为集团大王许诺了:“有功的小妖,可以喝一勺唐僧肉汤。”

就在小猪妖努力工作,以求“喝一勺唐僧肉汤”的过程里,观众领略到当代打工人的各种心酸——
社会层级越来越严苛,个人努力得不到认可;
领导仗着身份瞎指挥,员工提意见就会被穿小鞋;
在外边拼死拼活没尊严,爸妈却觉得工作很光荣;
更残酷的是,小猪妖眼里威风凛凛的大王、以及集团最高机密般的陷阱,和他兢兢业业为之努力的奋斗,在孙悟空面前,原来就是弱鸡般的存在。

说得直白些就是:作为普通打工人的小猪妖,穷极一生努力都不一定实现的目标,原来只是高位者孙悟空眼里,压根不值一提的东西。
最可悲的是,这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命运。
也就是说,《小妖怪的夏天》借着一个中国传统故事,勾勒了一个当代打工人的处境。
它在故事外形上是中国传统审美的,但内核却极其现代化。

相较而言,第三集《林林》无论在外形还是内核上,都跳脱在中国式审美之外。
尽管它也隐喻着人与人之间无法打破隔阂的无奈这一深刻主题。
但是从这个隐喻本身,到它的画风设定,更多是西方式的。
狼人的设定、人与狼截然对立的划分,以及人与人因为隔阂发生冲突的惨烈,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套路里,都比较少见。

这大概也是它在播出后,争议大到让《中国奇谭》本来飙到9.6的评分,逐渐跌落到9.5的原因之一。
不过一次争议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后边还有5个故事。
比如剪纸动画《小满》,同样富有中国传统美学特色。

期待未来的国产动画片,能像《中国奇谭》这样,把握好中国式审美的表和里,讲出更好的中国故事。

作者丨毛头
所见即所想。
编辑丨 毛头 排版丨石页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推 荐 阅 读

第8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完整获奖名单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