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应用:小柴胡汤的功效

小柴胡汤的功效:
1.扶正达邪,为正气亏虚,邪入少阳的主方
祛邪:柴胡、黄芩、半夏、生姜
扶正:人参、甘草、大枣
病机特点:正虚邪结胁下,正邪纷争
1)列于太阳篇旨在说明太阳病邪传入少阳乃因“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所致
“往来寒热”是正气已虚,不能驱邪外出,正邪互有胜负的标志,故只要见到寒热发作有时,无论少阳病,还是热入血室、疟疾均可用小柴胡汤。
“胸胁苦满”表示外邪已深入腠理,结于胁下,即使太阳病症未罢,也可用小柴胡汤。
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因误治而正气受伐,小柴胡汤症仍在者,还可用之,但药后要经过一个战汗的过程才能痊愈。
2)列于阳明篇,旨在说明正气未充,少阳未解,虽有阳明症不可孟浪攻下,仍应先以小柴胡汤补虚达邪。
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3)列于厥阴、瘥后劳复篇,当阴转阳、或疾病初愈、外邪复聚,必须考虑到正气亏虚的一面,此时使用小柴胡汤最佳。
2.和里解表
前面半表半里的视频已说
3.升清降浊
《血症论》对小柴胡的分析符合张公本意,
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少阳内应三焦,外达腠理,三焦不畅的关键在于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小柴胡汤用柴胡、生姜升清阳,半夏、黄芩降浊阴,人参、甘草、大枣和胃气。清升浊降,三焦气机无碍滞,则上焦得以宣通,津液得以敷布,既能止呕、通便、利尿、止泻,也能使病邪汗出而解。
小柴胡汤通过升清降浊、调畅三焦达到发汗、利尿、通便、止泻之目的。
4.梳理肝胆
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为黄疸、腹痛、呕吐的常用方,如在邪犯少阳、胆胃不和症中小柴胡汤四种作用都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