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战争传奇---“厌战”号战列舰 (第二十二期)

2022-05-21 07:02 作者:_困死-  | 我要投稿

        对于历史的学习从来都是积累的过程,相信这篇文章能让你更加了解英国海军战列舰“厌战”号的发展设计以及作战生涯。“厌战”号既是皇家海军历史上获得战场荣誉最多的战舰,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荣誉最多的战舰。(本专栏中的绝大部分数据来源自《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日德兰海战》、《英国战列巡洋舰的作战运用》,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经过改造之后的“厌战”号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德两国海军就在战列舰以及战列巡洋舰领域展开了激烈了军备竞赛,双方都不惜投入大巨额资金大规模的建造大型战舰。1911年,德国海军的“国王”级战列舰开始安装建造,其配备了50倍径的305mm口径的主炮,在杀伤威力方面已经接近于英国为最新主力舰所研制的343mm主炮,为了应对德国的该级战舰,英国国会拿出了后两年的海军预算中超过4000万英镑的巨资用于建造更加先进的战列舰。1912年5月,英国海军部从费舍尔上将设计的众多方案中选定其中一种,为了使其符合速度上“超过其他任何战列舰的高速战列舰”,该方案将在建造时全面安装燃油锅炉。同年7月,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方案正式敲定并被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级。

       1912年10月21日,“伊丽莎白女王”级的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在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该级的“厌战”号、“刚勇”号、“巴勒姆”号、“马来亚”号分别在德文波特海军造船厂、费尔菲尔德公司、约翰·布朗公司和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原计划建造的“阿金科特”号则于1914年8月停工,所有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都早1914至1916年间下水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集体接受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作为高速战列舰建造设计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在英国海军历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位置,它们的出现标志着英国海军的燃料革命全面展开。

拍摄于“纳尔逊”号上正在转向的“厌战”号

“厌战”号的建造设计

        “厌战”号为“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二号舰,于1912年10月31日在德文波特造船厂正式动工,“厌战”号是英国皇家海军中的传统舰名,名字来自于古英语“spight”意为鄙夷,舰名的本意为在战场上鄙夷对方,同时“厌战”号也是英国皇家海军中第七艘使用这个名字的战舰。1913年11月26日,“厌战”号下水并于第二年3月八日正式完工,总造价为252万英镑。完成海试后“厌战”号加入了皇家海军第二战列舰分舰队,爱德华·菲尔波茨任命舰长。

        “厌战”号采用了长艏楼和撞角形舰艏设计,将副炮安装在舰体前部的艏楼中,上层建筑布置较为紧凑,其舰桥和三角形前主桅合并在一起,后面是两座直立式烟囱和救生艇甲板。“厌战”号总舰长196.82m,舰宽27.58m,吃水9.19m,标准排水量27500吨,满载排水量36500吨。

驶入马耳他港的“厌战”号
完成1934-1937大改造的“厌战”号线图

“厌战”号的主要技术特点

        在火炮设计方面,“厌战”号安装了8门381mm42倍径的Mark I 舰炮,分别放置在4座双联装炮塔中,每座炮塔重770吨,炮塔的布局全部位于舰体的中轴线上,舰艏、舰艉均采用了一上一下的背负式布局。“厌战”号上安装了12门152mm Mk VII火炮作为副炮,每侧6门,相较于“伊丽莎白女王”号减少了X炮塔下方的4门152mm火炮,“厌战”号的舰艏侧舷舰体从防波板至主桅部分内凹并呈梯形截面,增加了前面的152mm火炮的射界。除主副炮外,“厌战”号的烟囱中间的露天甲板安装了2门76mm火炮用于防空,并配备了4座水线以下的533mm鱼雷发射管,其发射的GRF Mk2型鱼雷装有230千克炸药,能够以30节和45节两种不同的速度航行,最远射程10000m。

1941年马耳他港的“厌战”号

       在舰体装甲上,“厌战”号采用了硬化装甲钢,全舰装甲总重量达到了8250吨,侧舷的主装甲带从舰艏的“A”炮塔基座直到舰艉的“Y”炮塔基座,装甲厚度330mm,主装甲带上面有152mm装甲带与甲板相连。主装甲带向前向后有着17mm的装甲延伸,为保护弹药仓、机舱等重要舱室,这些舱室的外侧设置有上接甲板,下连舰底厚51mm的装甲板,从装甲防护水平上看,“厌战”号是当时防御力最强的英国战列舰之一,不过在主要区域的装甲厚度依然不及同时代的德国战列舰。

拥有巨大舰桥的“厌战”号

        动力系统方面,“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动力系统是英国战列舰进入无畏舰时代后的一次重大革新,“厌战”号上装有24座布巴考特-威尔考克斯公司生产的大型三胀式蒸汽锅炉,所有的锅炉均为燃油锅炉。“厌战”号配备4台帕森斯直驱式汽轮机,以四轴驱动,其中高压汽轮机驱动外侧螺旋桨,低压汽轮机驱动内测螺旋桨。“厌战”号的最大功率能够达到75000马力,最高航速25节,载油量达3300吨,其强大的续航能力使其能在10节的航速下航行8500海里。

地中海作战期间的“厌战”号

“厌战”号的服役生涯

简介:

        “厌战”号在激烈的日德兰海战中艰难返航,熬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海军大制裁,经过现代化改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战争结束后尽管英国上下一致要求将其作为战舰博物馆保存,但是“厌战”号还是被退役拆除,它的一生可以用“传奇”来概括,它的名字也会永远留在皇家海军的光荣记忆之中。

       “厌战”号战列舰服役生涯中参加过众多重要战役,战场荣誉包括了:日德兰,1916年;大西洋,1939年;纳尔维克,1940年;卡拉布里亚海战,1940年;马耳他,1941年;马塔潘角海战,1941年;克里特,1941年;西西里岛,1943年;萨莱诺,1943年;诺曼底,1944年;瓦尔赫伦,1944年;比斯开湾,1944年。“厌战”号是皇家海军历史上获得战场荣誉最多的战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荣誉最多的战舰。

海战中的“厌战”号,一枚大口径炮弹在后方爆炸

更加详细的过程:

         1915年9月16日,服役仅数月的“厌战”号便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在前往罗塞斯的过程中遭遇大雾并在距离登巴14海里初处搁浅,不过受到的损坏并不严重,22日进入泰恩河上的浮动船坞维修,直到11月20日维修结束。

        1915年11月2日,第五战列舰分舰队成立,12月3日由于“厌战”号误读限速超示导致其以18节的航速撞上了同舰队的“巴勒姆”号,之后“厌战”号返回母港德文波特进行维修并于25日圣诞节当天返回了斯卡帕湾。

        1916年1月至3月,“马来亚”号和“刚勇”号两艘战列舰相继建成并加入第五战列舰分舰队。5月13日,日德兰海战爆发,第五战列舰分舰队的主要任务是支援贝蒂的战列巡洋舰舰队,包括“厌战”在内的第五分舰队于16时正式进入现场并用威力巨大的381mm主炮多次命中德国战列巡洋舰。如果上期的“吕佐夫”号是日德兰海战中被攻击次数最多的德国战舰,那么“厌战”号就是它的难兄难弟,其受到的大口径火炮攻击次数超过任何一艘参战的英国战舰。当“厌战”号撤退并抵达罗塞斯时,水线高度已经比正常情况下升高了1.2m,但凭借着强大的防御能力,日德兰海战中“厌战”号仅有14人阵亡,17人受伤。

       “厌战”号在罗塞斯的维修一直持续到1916年7月4日,但更多的损伤直到1936年才完全修复。1916年8月18日,就在“厌战”号返回第五战列舰分舰队一个月后,由于转向的问题,“厌战”号再次和同级战舰“刚勇”号相撞并导致了严重的损坏,由于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导致“厌战”号的舰长菲尔波茨被撤换,而负伤的“厌战”号则是再次进入船厂修理直到9月29日,接着便迎来了新舰长德巴特罗的上任。

日德兰海战中,被德军穿甲弹命中后破损的装甲
日德兰海战后的152mm副炮炮台

        1918年11月21日,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德国公海舰队前往罗塞斯投降,包括“厌战”号在内的英国舰队接受了德国海军的投降,1919年4月,重新迎来和平的皇家海军解散了大舰队,“厌战”号加入了第二战列舰分舰队,成为了大西洋舰队的一员,之后两年“厌战”后跟随大西洋舰队多次在地中海进行春季巡航。

        1924年7月,“厌战”号返回英国本土参加了在斯皮特黑德举行的皇家海军阅舰式,乔治五世参加了这次规模庞大的庆典活动,包括“厌战”在内的200多艘战舰分十列停泊在海面上接受检阅。之后,“厌战”号进入朴茨茅斯港接受现代化改造,改造包括安装防鱼雷突出部,拆除中部甲板设备和安装防空炮,改造过后标准排水量达到了31300吨,最高航速也相应的下降到了23.5节。结束改造的“厌战”号重新服役并加入了地中海舰队,大约两年后“厌战”号再次迎来触礁事故,1929年1月22日,完成维修的“厌战”号回到地中海舰队并在同年的11月18日成为英国海军上将弗雷德里克•菲尔德爵士的座舰。

        1930年,“厌战”号和“刚勇”号、“巴勒姆”号一同加入大西洋舰队的第二战列舰分舰队,不过在1933年11月左右“厌战”号进入储备状态,原因是海军获得的拨款有限,军方只能保证更新的战舰正常服役,在没有足够造舰经费的情况下,英国只能通过升级改造现有战列舰的方式来保持主力舰队的力量,而“厌战”号就在改造名单之列。1934年开始,英国海军开始对处于储备状态的“厌战”号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造,保留了已经服役近20年的舰体结构,对其他部分进行了全面的更新。1937年6月23日,完成改造并经过一系列航行测试结束后的“厌战”号重新服役,1183名官兵登上这艘战舰,此时“厌战”号的舰长是维克多•亚历山大•查尔斯•克拉奇利。不过由于改造后仍然存在的问题,针对“厌战”号的维修和测试一直持续到1938年1月。

“厌战”号

        1939年6月,由于身体原因,舰队司令庞德返回英国成为第一海军大臣,接替他位置的是海军上将坎宁安,而坎宁安的将旗同样飘扬在“厌战”号上。“厌战”号的航海日志记录下了9月在1日的地中海舰队一年一度的划船比赛,而与此同时欧洲东部,德国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随着二战的爆发,“厌战”号被调往地中海,由于英国本土海域面临着更大的威胁,海军部开始从地中海舰队抽调部分舰艇编入本土舰队,其中就包括“厌战”号。12月4日,“厌战”号成为本土舰队的旗舰,同时也是海军上将查尔斯•福布斯爵士的座舰,“厌战”号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成为了皇家海军两支主力舰队的旗舰,就在它成为本土旗舰的同一天,巡航归来的“纳尔逊”号战列舰在埃维湾入口处装上了德国潜艇布设的磁性鱼雷,“厌战”号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而转移到了更加安全的格里诺克。

        1940年4月9日,德军入侵挪威,挪威战役爆发,“厌战”号奉命前往参战。4月13日,英国舰队进入纳尔维克峡湾,“剑鱼”式水上飞机为“厌战”号提供了峡湾拐角处的德国驱逐舰“埃里希•克勒纳”号的视野,随即“厌战”号向其开火并命中击沉,这也是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以来,“厌战”号第一次向敌军开火。“厌战”号上搭载的“剑鱼”在随后的行动中发现了德军U-64号潜艇,并通过俯冲投弹命中,这是二战中第一艘被飞机击沉的德国潜艇,正是由于“厌战”号的存在,此次战役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德国海军损失了全部的10艘驱逐舰,而纳尔维克也因此被称为“德国驱逐舰的坟墓”。

        1940年4月27日,费舍尔接替克拉奇利成为“厌战”号的舰长,以后战舰离开斯卡帕湾并启程前往地中海,经过之前的战斗,“厌战”号于5月24日进入干船坞进行紧急维修,就在十几天后的6月11日,意大利正式向英国宣战,地中海的战役也随之打响。

        1940年7月9日,英国舰队和意大利舰队在卡拉布里亚半岛东南方向海域相遇,此次交战中,“厌战”号发射出的381mm火炮命中了意大利舰队“朱利奥•恺撒”号的后甲板,虽然没有爆炸,但是却引爆了“朱利奥•恺撒”号上的37mm高射炮炮弹,爆炸的浓烟被吸入锅炉仓导致四台锅炉停止工作,“厌战”号的此次命中是在240000m的交战距离上取得的,创造了战列舰航行交战中的最远命中记录。尽管没有造成很大的实际损失,却给意大利舰队带去很大的心理震撼,意大利舰队司令卡姆皮奥尼命令释放烟雾撤退,至此二战地中海最大规模海战——卡拉布里亚海战结束。

        1941年3月27日,马塔潘角海战爆发,意大利舰队为破坏英国在地中海东部的运输线,恩佐•亚基诺上将率领舰队前往克里特岛企图实施偷袭,但其偷袭计划被英军提前发现,克里特岛的大战一触即发。包含“厌战”号在内的分舰队凭借雷达在28日晚22点发现了海面上的意大利舰队,22时28分,“厌战”号6门381mm主炮在2650m的距离上对目标进行齐射,并取得了至少5枚炮弹的直接命中,30秒后的第二轮齐射完全摧毁了目标重巡洋舰。短短数分钟,“厌战”号共发射40枚381mm火炮和44枚152mm火炮,和友军共同击沉3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为英国带来了马塔潘角海战的重大胜利。

炮塔损坏的“厌战”号

        马塔潘角海战之后,“厌战”号一直随地中海舰队执行着对岸炮击任务,直到1941年5月德国发动克里特岛战役,此次战役中英国舰队连续遭受德国空军的轰炸,“厌战”号也被重创,空袭导致了137人阵亡,31人受伤。5月24日受伤的“厌战”号回到亚历山大港接受临时维修,而坎宁安再次在它身上升起了将旗,在慰问“厌战”号上的伤者时,他用了“可敬的老女士”来形容这艘服役已久的战舰。就在“厌战”号接受维修期间,德军轰炸了亚历山大港并再次命中“厌战”号,面对德军的威胁,“厌战”号被安排转移到美国西雅图布莱默顿接受维修。

        就在“厌战”号在美国接受维修改造的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打响,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维修改造的“厌战”号于1942年1月22日抵达悉尼并加入皇家海军远东舰队,赫顿成为了它的新任舰长,而“厌战”号也成为远东舰队司令詹姆斯•萨莫维尔上将的旗舰。4月5日,远东舰队基本科伦坡遭到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的轰炸,为避免更多损失,“厌战”号开始向西撤退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间主要完成印度洋的商船护航任务。

        1943年,阔别祖国多年的“厌战” 号重返斯卡帕湾并在7月17日同舰队一起前往西西里岛东岸的卡塔尼亚,主要负责对驻守在卡塔尼亚的敌军阵地进行炮击支援。西西里岛结束后的9月3日,意大利与盟军签订了投降协议,之后“厌战”号率领英国舰队在马耳他接受了意大利海军的投降,其中就包括卡拉布里亚海战中的“朱利奥•恺撒”号战列舰。

         同年9月24日,为支援在意大利南部同德军作战的美国第六军,“厌战”号前往萨勒诺湾并在15日下午开始对德军实施炮击,停泊在港湾的“厌战 号收到了德军不间断的空袭,最终滑翔炸弹导致“厌战”号动力和电力系统全部停止运行,大约5000吨的海水通过漏洞进入船舱内部。在轻巡洋舰“德里”号和美国三艘拖船的协助下,“厌战”号被拖离了萨勒诺湾,19日“厌战”号被移送至马耳他。在马耳他临时修补之后,四艘拖船再次将“厌战”号拖往直布罗陀进行重点维修。直到1944年3月“厌战”号仍然没有完全修复,主炮也只有前两座可以正常使用,英国海军决定让其返回英国本土罗塞斯接受维修,就在维修期间,盟军所策划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录作战———诺曼底登陆开始了。

对“厌战”进行救援的“德里”号轻巡洋舰

       为了对德军位于法国沿岸的防御工事进行轰炸,“厌战”号加入了海军少将帕特森指挥的舰队。1944年6月期间,“厌战”号对德军在法国的多个陆军阵地进行了炮火覆盖。由于大量的发射炮弹导致“厌战”号主炮的膛线磨损十分严重,后接到命令前往罗塞斯更换炮管,为了尽快抵达,“厌战”号选择了从德国海岸炮兵火力覆盖范围内的多佛尔海峡通过,不过在其通过海峡之后距离哈里奇以东28公里的地方撞上了德军布置的磁性水雷,幸运的是它赶在了沉没之前抵达了罗塞斯港。经过修复,“厌战”号的状态也仅仅是3门火炮和3个螺旋桨能够正常使用,航速也只能勉强达到15节。

       1944年8月到11月,“厌战”号一直活跃在支援盟军的第一线,多次对布雷斯特、克罗宗半岛、勒阿弗尔、瓦尔赫伦岛的德军进行炮火轰击。从“诺曼底”到瓦尔赫伦岛,“厌战”号的主炮一共发射了超过1500枚炮弹,充分发挥了海上炮台的作用。此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英国并不打算在这艘年事已高的战舰上投入更多资金,于是1945年2月15日,“厌战”号再次成为储备舰。尽管英国上下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厌战”号仍在1946年7月31日被盖上了“批准报废”的标签。当拖船拖行“厌战”号到达朴茨茅斯拆卸剩余有价值装备时,民众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要求政府能够保留这艘著名的战舰,但是并为取得成功。1947年3月12日,“厌战”号被拖船拖行至斯皮特黑德,在处理区的“厌战”号获得了15万英镑的投保金额。

等待拆解的英国战列舰,近处为“厌战”号,后方为“伊丽莎白女王”号

       时间来到1947年4月,“厌战”号的故事终于要宣告落幕,当其被拖往克莱德而经过英吉利海峡时,由于恶劣的天气情况“厌战”号挣脱了拖船的拖曳钢缆向北面的英国康沃尔海岸飘去。1947年4月23日,“厌战”号在康沃尔郡上湾搁浅,经过减重拆卸后它再次被拖船带往马拉宰恩进行正规拆解,拆解时间持续了十多年,舰上的一些部件甚至保留至今,这艘战舰终于找到了它的归宿。作为皇家海军历史上获得战场荣誉最多的战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荣誉最多的战舰,“厌战”号的一生可谓“传奇”,它的名字也会永远留在皇家海军的光荣记忆之中。

“厌战”号的纪念碑

 

康沃尔海域附近搁浅的“厌战”号


战争传奇---“厌战”号战列舰 (第二十二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