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税收制度考试重点内容整理

1、税制要素:
(1)课税对象(征收对象):规定了政府可以对什么征税,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
①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
②税目: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③计税依据:指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两种主要的计税依据分别是计税金额和计税数量。
(2)税率:是税法规定的每一单位课税对象所应纳税的税额的比例或标准,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分类: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固定税额)、累进(退)税率。
2、税收分类:
(1)按征税对象的不同:
①流转税(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
②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③财产税(收入弹性小,无资源配置功能):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④资源税类:资源税、土地使用税。
⑤行为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按计量标准的不同:
①从价税:增值税等。
②从量税:消费税中的啤酒、汽油等税目,资源税等。
(3)按税收与价格关系的不同:
①价内税:消费税等。
②价外税:增值税在零售以前的各环节。
(4)按税负能否转嫁:
①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②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
(5)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的不同:
①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②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
③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流转税:
(1)主要特点:课征普遍;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与成本和费用和经营管理水平无关;除少数税种或税目实行定额税率外,流转税普遍实行比例税率。
(2)增值税:
①特点: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款的承担者;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
②类型:消费型(目前实施,体现鼓励投资政策、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中所含税款)、收入型、生产型。
③税率:13%、9%、6%、0%。
(3)消费税:
①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其目的是调整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平均税率一般较高。
②按产品列举税目,有烟、酒、高档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电池和涂料等。
③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啤酒、黄酒和成品油适用定额税率,卷烟和白酒实行复合计税。
4、所得税的特点:
税负相对公平,比较符合“量能负担”原则;单环节征收,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也不易转嫁;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发挥“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5、企业所得税:
(1)税率为25%。
(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
(3)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6、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1)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2)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7、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
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
8、个人所得税税率:
(1)综合所得:3%-45%的超额累进税率。
(2)经营所得: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20%比例税率。
9、免征个人所得税: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减征个人所得税:
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
11、个税改革方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
12、财产税: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3、房产税:
(1)征税范围: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的房屋;
(2)税率:从价计征税率1.2%,从租计征税率12%。
(3)计税依据:房产计税价值(房产余值)或房产租金收入。
14、现代税收征管体系:
(1)前提:明确征纳双方权利义务。
(2)导向:风险管理。
(3)着力点:重点税源管理。
(4)支撑:信息化建设。
15、深化税制改革:扩大并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推进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16、李嘉图等价理论:债券=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