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鱼》
小的时候,我不爱吃鱼。但是父亲喜欢吃,于是家里总是弥漫着鱼腥味儿。 过新年,宴宾客。父亲做了拿手的红烧鱼,大家都抢着吃,唯有我不动筷。叔伯问我为什么不吃,父亲回答这孩子不爱吃鱼,然后叔伯们笑起来,说我没福气,是长工肚子。每到这时,父亲就眯着眼像只偷腥的猫,她不随我是奸臣肚子,光吃好东西。 是的,我不爱吃鱼。 像我也讨厌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家务,听不完的训斥,和耳边那不断回响的那一句,“你看看人家孩子!”但我这些我无法不承受,所以我不爱吃鱼。 日复一日,我长大了,口味发生了很多改变,以前不爱吃的香菜也开始吃了,讨厌的豆腐也可以接受了。唯独还是不爱吃鱼。 同事聚餐,朋友约会,上过各式各样的鱼,大家劝我尝一尝时,我也只有笑着那一句,我不爱吃鱼。 后来,公司发生了变动,我习惯不了,辞职了。同年开始神经衰弱、抑郁、焦虑,幻听。身体也生了大病,很是遭罪。 奶奶劝我回家休养,我回家之后是父亲照看我。 他还是一样的驴脾气。暴躁,易怒,且不服软。一次因为我白天拉了窗帘,他嫌我不见日头,黑白颠倒。又开始絮叨着骂,我沉默着不说话,愤怒和无奈像酒精灼烧胸口,我却一直忍着……直到他把鱼端上餐桌……我开始歇斯底里的怒吼…… “说了我不爱吃鱼!我不吃鱼!你为什么总是记不住!到底还要我说多少次!你总是这么自私,你喜欢什么就强迫我接受什么!” 他一下子就沉默了,嘴唇动了动最终没说什么,慢慢把鱼端回了厨房。一瞬间,他的背影佝偻下来…… 后来我在家再也没有吃到过鱼,我的病也一直没有好。 再后来我找了份轻松些的工作,就是离家远些,奶奶经常打电话来问我的生活,父亲一次也没有打过。电话里,奶奶唉声叹气,你的脾气跟你爸一样,这么犟,你爸天天让我给你打电话,自己不打还总问我你吃什么喝什么睡觉好不好有没有按时吃药。我默默听着,没有说话,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来都是这样,没有一句软话。奶奶挂断电话时唠叨了一句“有时间也回家看看,你上次跟他闹仗之后他一次鱼也没吃过了。” 下班后在公司食堂吃饭时,我不知不觉的要了一份红烧鲢鱼。鱼头冲着我,鱼目无光,像是浑浊的老人,我看着鱼,犹豫了半天也没动筷子……室友笑嘻嘻凑过来“谢仙女看赏啦!”她活泼的夹走了鱼腹上最嫩的一块肉,我忍不住跟着一同笑,清朗的笑声驱散了凝滞的气氛,我把鱼推给她“都赏你啦……” 再接到父亲的电话,是前几年的春分,三月里,是我们那边女儿给父亲买鱼孝敬的日子。父亲电话里几次支支吾吾,最后说让我这周末抽空回趟家,有客来。挂了电话后,我想了很久,奶奶的电话也拨来了,她叮嘱我买些礼物,原来父亲要再婚了……这些年,父亲身边形形色色的女人,几乎没有断过,一开始我还试图和谐相处,后来便麻木了。 我买了一套化妆品和一条大鲅鱼,青岛人爱包鲅鱼饺子,年年三月,集上都是鲜鱼。 那是一位面目中透着精明能干的妇女,50岁上下,穿的很讲究。我拘谨的叫阿姨,她热情的招呼我坐下,然后看着她里里外外的端菜,父亲一旁打下手。他好像不再如同记忆中高大,凶悍,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满足。 菜上桌后,父亲照例倒上了,酒过三巡,他浮肿的面庞泛红,有些激动的说着他们下个月初领证云云,我沉默的夹菜,她有些不好意思般推搡了父亲一下,说声“我端饺子去——” 她先给我盛了满满一碗,父亲赶紧说,这是鲅鱼馅的,她不爱吃,放着我吃吧。她略一停顿,随即笑着给我盛了韭菜鸡蛋馅的。我看着父亲小心翼翼给她夹够不着的菜,沉默的低头,夹了一个饺子吃起来,她又一筷子夹到我碗里一个“尝尝,闺女,我包的鲅鱼饺子可好吃了,我闺女就特别爱吃,你先尝尝,不好吃给你爸……”父亲想说什么,又咽下去了,于是我也没话说,沉默的吃完了饺子,听着她笑着“好吃吧?”然后轻拍了下父亲“闺女这不是吃鱼嘛,肯定你做的不好吃……”父亲连连点头“还是你做的好……”我垂下眼帘,他不再是那个眼高于顶的父亲,我也不再是那个倔强的小孩。“闺女?好吃就多吃点啊?” “嗯,好吃。” 从那以后,我开始吃鱼了,虽然我自己总想不起来点,但是桌上有,我也顺着大家一同尝尝鲜。 春天过去了,他们领了证搬去了城里。父亲不再下厨了,阿姨的厨艺也在他的夸奖中越来越精湛,他还是想不起来给我打电话,我也想不起来给他打个电话。回家的时候,大家再一同吃鱼,我也夹几筷子,大家便说起我幼时从不吃鱼的旧话……从陈年旧事里唏嘘几句试不着,都这么多年了…… 是啊,这么多年了…… 父亲还是爱吃鱼,只是不再做鱼了。 我还是不爱吃鱼,只是开始吃鱼了。 ——本文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