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航展到军博 一起回顾中国空军的发展历程

2021-10-20 15:04 作者:溢图科技  | 我要投稿

今天这篇来自溢图科技2号员工@WitcherOliver 。


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又称“珠海航展”)是我国的国际性航空航天展览。每两年举办一届,自1996年首届珠海航展举办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中国空军的很多新装备都会在珠海航展上抢先亮相,因此受到军事爱好者们的热烈关注。由于疫情原因,第13届珠海航展延期一年,更是让众多军迷有“憋坏了”的感觉 —— 说这么多是因为我也是“憋坏了”中的一员。虽然今年错过了神舟飞船发射,然后又因为家中有事无法第一时间赶往珠海,但最后还是挤出时间赶上了珠海航展的尾巴。


今年错过的瞬间太多了,只能在微博里看着@阿卓 等老师们的照片解馋……

▲航展专业日中正在进行飞行表演的歼-20(@阿卓 摄)


01

航展,匆匆而过


因为时间比较赶,而且10月3日这天已经没有歼-20飞行表演了,所以我最后选择只带着小米11 Ultra逛航展。重在参与、打卡留念,等下次时间更充裕的时候,再背重量级设备。


或许是因为期望值不太高,又或许是因为轻装上阵让我第一次那么从容的逛航展,整个过程反而有了很多超出预期的惊喜 —— 这里当然也有小米11 Ultra强大拍摄能力的功劳。

小米11 Ultra拥有一颗1/2英寸传感器、等效120mm焦距的潜望式长焦镜头,是在售手机中远摄能力非常突出的。而且长焦镜头也支持4K 60p视频拍摄,120mm对于编队飞行也是比较合适的:下面这条3分钟的视频,所有素材都是用小米11Ultra录制的,只进行了简单的混剪。没有使用稳定器、没有过多的后期,全程手持拍摄。虽然拍摄结束后,胳膊还是有点酸,但和举着相机镜头相比还是太轻松了。这里由于上传限制,视频规格降到了1080P 30p。



看完了飞行表演,让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停泊在地面上的展览品。小米11Ultra的超广角镜头同样采用了主摄级别的1/2英寸传感器,并且拥有12mm的超广视野。即使在近距离拍摄时,也能将这些“大家伙”收纳于画面中。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珠海的阳光非常强,而在逆光拍摄时,画面中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眩光。

▲运-9医疗救护机(超广角)


更多使用小米11Ultra

拍摄的珠海航展照片


▲运-20运输机(主摄)


▲空警-500预警机(主摄)


▲轰-6K轰炸机(主摄)


▲歼-10C歼击机(主摄)


02

军博,故地重游


因为没能在航展上过足眼瘾,回到北京的我又预约了军事博物馆 —— 小时候虽然来过这里,但印象已经非常模糊了。这次带着完全不同的心情重新观看了记忆中的“大飞机”,真是感触颇多 —— 将历史与现代串联在一起,最后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进入军博展厅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架轰-6了,这是珠海航展上那架轰-6K的前辈。同时轰-6系列也是为数不多在军博和珠海航展都出现的机型。


▲轰-6轰炸机(超广角)


▲另一个角度的轰-6(主摄)


和户外展览相比,军博里的飞机摆放更为紧凑,12mm超广角不仅有了更多拍摄机会,也能提供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加深这些历史文物的厚重感。


▲ 苏联引进的图-2轰炸机(超广角)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王海驾驶的米格-15(主摄)


从仿制苏联米格战机开始,中国开始尝试自行制造、研发我们自己的战机。歼-5、歼-6、歼-7、歼-8这四代战机见证了中国空军装备发展的崛起之路。正是经过了这些战机的铺垫,才造就了航展上大放异彩的歼-10、歼-20。

▲歼-5(长焦)


▲歼-6(主摄)


▲歼-7(长焦)


▲歼-8(主摄)


03

一点感想


因为喜欢拍照,想要定格银鹰翱翔的瞬间,让我对航展有了更多憧憬和期待。但也因为太在意拍照,往往忽视了参观本身,也忽视了这些产品的意义与背后故事。这次“只带手机看飞机”,让我能更平和、更轻松的去看展览,反而会在返回北京后,多了一些回味与感触。


再说拍照吧。小米11 Ultra用了也有快半年时间了,在拍摄方面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均衡。无论室内或室外、照片或视频,广角、超广、长焦的功能体验都是非常接近的,很少出现切换到一些模式后只能用主摄或者不能用长焦的情况。正因如此,即使是携带专业相机镜头进行拍摄的时候,我也偶尔会用到小米11 Ultra的超广、长焦来“补”焦距,真是很完美的“专业备机”。


从航展到军博 一起回顾中国空军的发展历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