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日语】3.5风花节剧情中赛诺的冷笑话是如何翻译成日语的?(译员头疼的翻译)

大家好,这里是夏月君。
原神3.5风花节限时活动大家都做完了吗?至少三天的剧情应该都过了吧。在本次的活动剧情中,除了魔女会的剧情pv信息量巨大之外,还有一大两点,便是赛诺的冷笑话放题。这次剧情中,脱离了工作岗位的私下里的赛诺可谓是把自己的爱好尽情地释放了一下。喜欢奖冷笑话的牌佬赛诺已经火遍国内国外的原神圈。
需要注意的是,在剧情对话中,赛诺讲出的那些冷笑话很多都是玩谐音梗的,即原文案是从中文的层面来考虑出的冷笑话,这种利用中文字词的发音或结构讲出的冷笑话要如何翻译成外语,让国外的玩家也能体验到又冷又莫名好笑的笑话呢?这就成了米哈游的本地化译员们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了。
在笔者用日配中字体验了游戏剧情后,又多次鉴赏了多位日本主播过剧情的切片,包括生肉切片。通过对比,笔者发现,日配文案基本都将赛诺冷笑话的笑点和阅读感受传递了出来。有些虽然无法完全将原文词汇转述过去,但通过替换词汇,让日语受众也能够感受到差不多的语感和阅读体验。这种翻译在翻译学中属于交际翻译,即以交际为目的的翻译,涉及翻译专业相关学术知识点,在这里暂不细说。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挨个细品一下,在3.5风花节剧情中赛诺的那些冷笑话的日译吧(英译貌似也做的很棒,因本人英文能力有限暂不探讨)!

首先要知道“冷笑话”的日语是「駄洒落(だじゃれ)」,意思是拙劣的笑话,无聊得俏皮话。单个的「洒落(しゃれ)」有“俏皮话,戏谑语;风趣,幽默;打扮好”。第三个意思也比较常见,经常用「お洒落」。
然后正式进入3.5风花节剧情赛诺冷笑话日译分析环节~

首先是剧情第一幕的开头部分,赛诺和提纳里刚刚抵达蒙德城大门口时的对话。赛诺说风车应该也能算一种“大风机关”。这里是玩了“大风纪官”和“大风机关”的谐音,但在日文中,为了玩谐音,只好翻译成「大マハマトラ(dai mahamatora)」和「大マッハマシン(dai mahhamashinn)」,虽然意思是“大风纪官”和“大功率机器”,但在日文的发音上非常相似,听起来类似“大马哈马头拉”和“大马哈马兴”(考虑到不会日语发音的读者)。
很多人问为何日语文案中不翻译成汉字,而是用片假名?其实如果你讲游戏文字切换成英文就会发现,须弥地区的地名读音基本就是日语版翻译的词汇来源。因为须弥以印度、埃及等国家为原型,在地区、人名等专有名词叫法上采用了很多印度语等当地读音。所以风纪官的「マハマトラ」其实来自于Mahamatra这个词,是印度皇帝阿育王建立的“道德官”,是负责行政和司法各个方面的高级官员。「マッハ」来自梵语的maha,意为伟大。
而日语大风机关的「マッハマシン」则是「マッハ」(Mach,物理单位“马赫”)和「マシン」(machine:英文的机器),即日语词的「大マッハマシン」直译就是大功率机器的意思。
日译可以说将中文原文的意思也基本翻了出来,同时发音接近,让日本玩家在略加思考后也能够基本get到谐音笑话的点。(但确实日本人很难第一时间反应到,毕竟不是发音完全相同,只是相似,不能算谐音)


第二处则是大家在聚餐时,也许是为了缓解柯莱和砂糖对话冷场了的尴尬,赛诺“牺牲自我”让大家感受了一番更加冷场的笑话。赛诺突然为提纳里那天经过石门时看到的两腿走路的白色生物(推测应该是白鹤)是否是派蒙,之后便说出这个“以为派蒙吃了落落莓”“因为落落莓的‘落’,让派蒙‘落’到了地上”的超冷文字游戏笑话。这句日译翻译见上图。
将ヴァルベリー(Valberry:英文的落落莓。berry,浆果。)的「ベリー」(berii,发音类似“贝利”)拿括号括出来强调。然后说派蒙「滑り落ちた」。「滑(すべ)り落(お)ちる」是“滑落”之意,将原文的“落”之意翻译出来的同时,「すべり」(suberi,发音像“丝贝利”)的「べり」发音也与前面相同,可以说是一句完美的翻译。当然因为日文版中两词还是有长短音的区别,而且日本人听到「滑り」(すべり)这个词也很难第一时间想到把它发音拆成「す」和「べり」,因此在玩家的感受上会稍稍不如中国玩家的体验(但总之笑话不好笑,一本正经地解释的赛诺却让人难绷的感受一样就对啦)。


之后没几句对话便又到了一个名场面。首先,提纳里无意中说了句“对柯莱来说也是好事。”这里赛诺听成了“柯莱莱”一样的叠词。叠词让人觉得可爱,这也是只有中文语境才有的感受,一般小孩子说话或者人故意撒娇、做作时都可以故意将一个正常的词结尾的字重复,变成叠词。
而日语版就很巧,就算不用刻意翻译这种叠词,正常翻译时出现了「これはコレイ」,「これ(kore,发音似“扣雷”)」是指示代词“这”,代指前面的内容;コレイ(korei,发音似“扣雷衣”或者说“雷”音节延长一拍)是柯莱的日语。类似上一个冷笑话,虽然「これ」「コレイ」俩词发音节拍长度不同,但乍一听也能听出基本同音。
这不,赛诺马上认出冷笑话了,中文说了句与“柯莱莱”同结构的ABB型叠词“堆高高”。但是日语里“堆高高”这种食品的翻译是「お肉ツミツミ」,后面的“ツミツミ”就是「積み積み」,堆积的意思。如果直接用堆高高的日语翻译,ABAB型的「これコレイ」虽然可以和ABAB型的「ツミツミ」同结构,但前面的「お肉」却只能扔掉。结果在日语版中选择了另一个词来替换“堆高高”了,即「ラクラク駄獣」,赛诺甚至还向众人一本正经解释。见下图:

日语的「ラクラク駄獣(だじゅう)」发音为rakuraku dajyuu,发音类似“拉库拉库 大舅”。前面的ABAB型「ラクラク」(拉库拉库)和ABAB型的「これコレ」(扣雷扣雷)统一,但还是扔掉了后面的“驮兽”,也不知为何要替换成这个词,和使用堆高高的日译没啥两样。笔者推测是译员考虑到赛诺对沙漠的东西更熟悉而对蒙德的食品并不熟悉,所以才用了沙漠地区更熟悉的「ラクラク駄獣」吧。「ラクラク」可以写作汉字「楽楽/楽々」,有“舒适,安逸”“轻松,轻易”的意思。


赛诺继续说道“提瓦特大路上似乎‘钩钩果’这样的命名规则更多”。这里直接使用了游戏中“钩钩果”(AAB型词)的日语「ググプラム」。「ググ」是从“钩钩”这个叠词翻译过去的,「プラム」来自英文外来词plum,水果李子、洋李的意思。这里虽然「ググプラム」开头的两个音一样,但并不是AAB型,而是个AABCD型的词了,所以对日本人来说无法体会到中文语境中才能体会到的感觉。虽有些牵强,但也许没有更好的译法能够实现同义同型的日语词了。

然后是剧情第二幕的部分。

柯莱和砂糖在图书馆与赛提阿三人组相遇,赛诺来了句“柯莱,‘可’算‘来’了。”将柯莱名字拆开,换成同音的“可”和“来”,完了谐音梗。日语版在翻译这里时,为了配合柯莱的名字「コレイ(korei)」(扣雷~),只能将“来”翻译成「来れ(kore)」(扣雷)。文中的「やっと」是“终于...”的意思,将中文原文的“可...”的意思转换了出来。
「来れ」是为了配合“柯莱”名字的发音用了这个形式,原形是动词「来る」,变成动词能动形为「来られる」,然后因日语的习惯误用现象而成为了正确用法的「ラ抜き言葉」现象,所以变成了「来れた」「た是过去时词尾变化」。
这样,「来れ」就即和「コレイ」基本同音,又翻出了“来”的意思啦。

最后在第三幕末尾的剧情对话中。

旅行者在合成台旁与砂糖、柯莱对完话后,提纳里和赛诺走了过来。看到柯莱和砂糖有说有笑,提纳里对柯莱说“看来是找到新笔友了?”,这时赛诺来了句:“用鼻子呼气交到的朋友能算笔友吗?”我们知道砂糖在用试管收集保存大家幸福的呼吸,柯莱将自己幸福的气息送给了砂糖,于是赛诺这样开玩笑说柯莱和砂糖是用鼻(bi)子呼气交到的笔(bi)友,玩了一个谐音梗。日语文案在这里翻译时也做的很不错,但终究比起中文原文缺少了些谐音效果。
笔友的日语是「ペンフレンド(penn furenndo)」,即英文的penfriend,发音有点像“喷呼愣斗”,其中friend的f的日语发音「フ(fu)」与日语中形容吹气或风声的「フー」(后面的—符号为长音,延长一拍,类似“呼~”)。因此日语文案便翻译为了“「フーフー」と息を込んで出来た、ペン「フー」レンドか?”将「フレンド」中的「フ」变成了吹气声的长音「フー」。
因为并不完全是相同的发音,有长短音的区别,因此日本玩家也许难以一时间反应过来。所以,文案中用引号加以强调,这样,日本玩家才能注意到这里在玩谐音梗,但却不那么好笑,只能是更冷了......
为了方便大家回顾3.5风花节全程剧情对话,这里将up亲自录制的视频链接放出(日配中字):



听得懂日语的小伙伴若想回顾日语版文案,这里推荐一个日V的直播录制生肉视频: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了,觉得有趣、学到了就点个赞或收藏一下把~
关注我,不迷路,寓教于乐,一起提升日语水平、了解日本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