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江流 | “首要任务”“战略任务”如何牢牢把握?
上周,一股关于发展新机遇的热浪备受关注。
在北京,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8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2400余家企业以服务开放、服务合作、服务创新、服务共享携手推动世界经济走上持续复苏轨道。
在重庆,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以“智汇八方,博采众长”为主题,全球智能产业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齐聚一堂,探索数字时代如何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在成都,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累计95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656.43亿元。其中,成都市签约项目达51个,涉及材料、设备等显示产业链各个环节。

聚焦世界舞台,从国家到城市,各领域间的开放合作之音越奏越响亮;着眼未来发展,从城市到国家,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根本指向。
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要抓牢“首要任务”“战略任务”的落地落实,就需要我们深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立足大局、立足长远,集中精力扎实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立足自身出发,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面向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等六大领域,通过实施原创成果突破行动、中试孵化加速行动等八大行动,9月8日《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印发,其目标是要将北京打造成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由天府绛溪实验室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组织,成都未来科技城召开的智能协同计算技术工作推进会,标志着又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智能协同计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地成都,实验室的正式运行也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推广按下“加速键”。
不论是提前谋划布局,还是借势发力、乘势而上,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兼顾好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才能更好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
➣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立足全局,做实做强城市核心竞争力,需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
到2025年,形成5个以上千亿级、10个以上百亿级产业垂直供应链协同企业,打造20个以上“深圳智造”自主国际知名品牌……9月5日,深圳印发加快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直指供应链核心竞争力提升。

9月9日,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聚焦科创行业细分赛道的“科创伙伴贷”正式发布。“围绕上海‘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展开探索”,“重点关注初创期科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正在以多维度融合协作的方式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就要选准方向、分清主次、厘清思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切实把功夫用在“刀刃”上。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更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持续加强城市的统筹协调能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立足长远。
近日,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3-2027年)发布,提出项目微更新、综合片区更新、跨区统筹更新三种城市更新方式。在中心城区的提升计划、更新工程和重点任务中,城市功能、宜居城市、生态建设、城市品质、安全韧性5个方面贯穿始终。

日内瓦当地时间9月6日,《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批准在深圳设立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这不仅意味着公约组织对我国红树林保护工作的认可,也让深圳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
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也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于城市而言,既需要全力以赴加速跑,也是一场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耐力赛。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让我们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以稳扎稳打统筹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向上突围、向前开拓,就一定能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城市道路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