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调剂联系导师的注意事项
导师的联系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导师的研究方向,看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导师的研究方向,在初期一定要确定自己以后想从事哪儿方面的研究,其次查询一下导师的发表论文,对导师以前发表的论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再有就是对导师目前所进行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解,再有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特长展现在导师面前!
一、详细了解自己喜欢的导师主要包括导师的研究领城、研究成果,大致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以便正面接触时能找到共同话题,使交流变得流畅,并较快获取导师好感。切忌在对导师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贸然接触,尤其是不懂装懂,不着边际地山聊海侃,没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想跟他人空耗。
二、及时掌握导师的联系方式。导师的办公室、电话、手机、电子邮箱都要准确掌握,这些信息往往可以在校园网、院校招生办公室、相关熟人处获得。导师往往是学校方面乃至学界公众人物,享有一定知名度,其信息不可能是封闭的,他对你掌握他的联系方式也不会太吃惊。
三、 在联系时间上要错落有致。复试之际应增加联系。入学后分配导师那段时间要加强联系。虽然不要一开始就认为自己预定了某某导师,但是前期接触是大有必要的,早期的零星交往既可以让导师认识自己,也可以使自己更具体地了解导师。
四、旁敲侧击比单刀直入要好。导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往往一诺千金,在导师对学生不甚了解之际是不可能向其做出承诺的,直来直去的做法效果不会太好,这绝对不是货物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而是一种精神的掂量和人性的推敲,曲径通幽才是高超的境界。
五、要说动听的话,但要注意场合和措辞比如在面试时独赞某一导师的直接后果是分数上的不小损失,此外好话不要说得太露骨、太肉麻。差不多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但同样是好话,露骨的谄疑和恰到好处的赞美在效果上有天壤之别。
六、邮件方式沟通最保险,切勿长“歪心”。提前联系导师便于导师了解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看这种行为背后的意图。有些学生就是想挖复试的题目,或者了解导师的为人等以便更有利于自已顺利通过复试,这些目的很容易被导师看出来,旁门左道的方式自然会引起导师反感。导师更希望的是学生介绍所学课程、研究意向等与学术有关的信息,最好以邮件的方式沟通,打电话、请吃饭、送礼这些方式建议放弃。电子邮件是较好的联系方式认真思考后写的信比仓促的交谈更容易收到效果,导师大多会回简短的信,这样容易使交流继续下去。资讯比较发达的时代里。绝大部分导师都有每天上网检查部箱的习惯。
七、一般不要轻易登门拜访或打电话,导师不欢迎不速之客和陌生人电话, 最好是先约好或者有人引见,再去拜访。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导师一般都比较忙,二是与不熟悉的人交谈往往容易出现冷场的局面,三是彼此不太容易进入主题,四是弄不好将给接下来的接触制造障碍。
八、不要太张扬自己的优点,导师不会喜欢一个咄咄逼人的学生。早期基本上要以释放正面信息为主,注意分寸,后期也要适当解剖自己的缺点,但无论前期还是后期,大部分信息要依托于学习的主题。
九、老师一般都会回复,官方态度的回复较多,但我们也要回复老师感谢他们的回复。后期要是放弃某院校调剂,需要跟长期联系的老师说明情况并道歉。
最后,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心态,要分清联系导师这一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要认识到导师固然重要,但学生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