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吴越纪事(五十)---战千秋岭

2020-04-09 16:57 作者:東越粗人  | 我要投稿

乾化三年(913)三月,徐温在解决境内刺头宣州刺史李遇,巩固自己在吴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之后,决意东征吴越。


吴行营招讨使李涛率军两万兵出千秋岭,意图攻击钱王家乡衣锦军。钱王得到消息后,先是任命湖州刺史七子钱元瓘为北面应援都指挥使率军驰援临安。另一方面任命睦州刺史六子钱传璙为招讨收复都指挥使率领水军北上攻击吴国的东洲(一名东布洲,在今江苏启东市北吕泗镇一带。本长江口沙洲,后与北岸相连),希望能分散吴国兵势,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


千秋关


千秋岭,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接浙江临安县界。这千秋岭崇山高耸,隧道幽深,地势险要,系皖浙通道,杭州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实千秋岭是天目山余脉,《浙江通志.关梁》也有这样的记载:“千秋关,即天目山西麓也”。后在南宋时,因为都城在杭州,所以在千秋岭筑城,命名为千秋关。


这种险要之地必然少不了,名家诗句。罗隐就有“殷勤为谢逃名客,想望千秋岭上云”,而宋代诗人虞俦的“已是去天才尺五,却令缓步有跻攀。飞泉百道萦罗带,列岫千峰拥翠鬟。”更是写出了山势的险峻和山路的崎岖。


如此险要的地势,不运用起来打一场伏击战,那真是暴殄天物。钱元瓘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但是李涛作为淮南宿将,却是不做防备,俨然小看自己的对手,那么付出惨痛的代价自然是在所难免了。


钱元瓘先派出少量士卒利用对于地形的熟悉,绕到吴军后方。等待大军过后,再砍伐树木,用巨石阻塞道路。而钱元瓘自己则是带着精锐部队在吴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重重埋伏,放过吴军先头部队。等着敌军中军过半,一时间喊杀声四起,而李涛则是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结果吴军大败,想要顺着原路返回。结果发现已然是此路不通,瓮中捉鳖之势已成。


千秋岭一战的结果就是李涛以及属下三千士卒被俘,钱元瓘大获全胜。战场上切莫骄横轻敌,正如《孙子·谋攻》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但是这里有一人逃出生天,虽然现在他声名不显,但是日后却也是一方雄主。他就是现为徐温养子的徐知诰。徐温为了锻炼他,把他塞进了进攻衣锦军的大军中。所以徐知诰和钱元瓘打了个照面,谁也想不到双方日后都会南面而坐。徐知诰运气爆棚,最后化装易服、乘座白骡、狼狈不堪地逃出了千秋岭。


既然千秋岭大捷,那么东洲那边战事如何?请看下期---师克广德。




参考书目 《十国春秋》(卷七十八)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资治通鉴》(后梁纪三)

《吴越备史》(卷二)



                                                                                                                                                                                                                                               

 

吴越纪事(五十)---战千秋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