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58 |欧美局势动荡下,录取PolyU香港理工成了我绝佳的学历/职业上升通道


-ZhengZheng-
北方某211/985 工业设计
IELTS (7.0)
GPA (3.54)
/录取院校/
PolyU香港理工大学
MDes Intelligent Systems Design
智慧交互系统硕士
近期国际局势动荡,欧美国家受到战争和疫情的牵连,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一时间PolyU香港理工成为了绝佳的留学/学历提升好选择。香港理工拥有亚洲乃至全球一线的交互/服务/数字媒体资源,同时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区,拥有丰富的实习、就业发展资源和机会。一年制的项目、丰富的课程选择、侧重商业性和落地性的教学,这些优势无疑都是同学们快速提升自己实力,走上未来职业发展超车道的绝佳选择。
- 关于自我
Self-Introduction
我目前就读于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在ENFP和INFP人格中反复横跳的人。大二的时候我开始看一些国外的设计类书籍,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成为了我决定留学的契机。那时候的我相继看了许多日本设计大师的书籍,被他们简约、细节化的设计风格所折服。于是我便一拍脑门决定毕业后去日本进修,然后开始了制作作品集和学日语的历程。但是在之后的一年中我渐渐意识到一些与我想象中不太一样的日本留学,比如繁琐冗长的半申请半考学制,以及后来我发现服务设计和交互设计才是更加适合我的方向,而这一方向并不是日本的强项。
于是我重新查阅了资料,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走日本留学这条路,而是选择重点申请香港以及欧洲的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在我申请的学校当中,香港理工由于排名高、设计学科在亚洲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以及学制短、距离近等优势成为了我的第一梦校。经过一年的努力,我顺利申请到了香港理工大学智能系统设计专业(原交互设计)。
而经过作品集制作和留学申请,我的做事态度和对设计的理解也发生了一些转变。比如在做决定前,我会尽可能的多收集信息,理性地思考我的需求。而对设计的理解,从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到渐渐清晰但又好似更加迷茫。进而发觉在设计这条道路上,我所学的只是皮毛,前方道阻且长。

- 关于专业
About major
今年许多想申请港理设计学科的同学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以前的几个专业(如Interaction Design ,Design Practice)都处于停止招生的状态,取而代之的是几个新专业(isd ssd ibd ted)。对于新专业,我建议同学们可以多比对一下与原专业在课程上以及培养目标上的不同从而找到一些特质。比如现在的智能系统设计相比之前的交互设计,会更加智能化,更多的将人工智能与设计进行结合,而在载体方面,会更加的系统联动(偏物联网)。因此我觉得这一项目非常适合未来想要在互联网大厂就业的同学,而且据我所知,港理的交互设计一直被腾讯、华为等公司所青睐。另外如果以后想在大湾区就业,也会非常有优势。


在申请设计类专业时,作品集尤为重要,在内容上可以体现你跨学科的思维,因此是不限制类型的,但是我建议要重点做两个相关度较高的项目去申请,成功率会大一些。例如做智能硬件这种技术参与度较高的交互项目,或者是偏物联网的用户体验项目,还有服务项目都是比较推荐的。
- 关于项目
About project
# FEEL-A-HUG
类型
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
项目简介
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它使用手机、手表和一个实体互动枕头建立互动互联,为异地恋情侣创造间接拥抱体验。
前期我用桌面调研了异地恋的相关背景,查阅了恋爱心理学以及亲密关系理论的一些论文。并用访谈、问卷等形式调研了情侣之间的一些互动习惯后决定用实体枕头为主要载体,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制造一种有实感的拥抱接触,以及利用手表、手机上的App作为辅助载体,实现信息的传递,制造更多的虚拟互动从而加强拥抱前、中、后期的爱意感受,最终实现一种更具有体验感的异地恋情侣间的互动方式。

# MONSTER EXPRESS
类型
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
项目简介
在社会焦虑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试图为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在公共空间设计一种新颖有趣的基于技术的互动设备,并以“情绪小怪兽”作为视觉风格,来帮助这类人群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缓解负面情绪,传递积极情绪。

这个项目的亮点在于产出部分的交互:用户在手机小程序上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内容”会通过实体机器转换成纸质“信件”,用户将信件投入“邮筒”后,屏幕上出现情绪小怪兽的反馈动画。另外还可以进行情绪检测并发送“求助信息”给合作方的心理咨询机构。而好心情的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积极情绪分享至虚拟“礼物箱”中,其他的用户可以进行抽取并通过机器打印成“Goodluck Note”带走。
- 关于留学
Study abroad
在留学准备的过程中我很幸运的是自己的目标比较明确,然后一些标化成绩还算可以,所以最后申请到了想去的专业。在时间线上,我建议大家提前一年开始准备,太早了可能会有些散漫,效率不高,晚了的后果我就不用说了,今年申请真的很卷,很多专业过了一轮后就很难录了,所以投递越早越好!
# 时间安排:
1月初 大三的寒假开始做作品集
持续的进行作品集的推进
7月中开始学雅思
8月初参加线下workshop
9月下旬参加了第一次雅思考试,非常幸运考到了总分7的成绩,因为设计类对语言要求不高,所以这个分数基本上是所有的学校都能申请了,之后我便重新投入到做作品集的事情上并且开始起草文书
12月初我的作品集才算完全做完,因此我赶在香港理工Early Round的最后一天投递了申请和作品集。
👉👉(这里提醒一下大家,港理是先到先得,所以作品集做完了就早点交)。然后我在次年的一月中旬进行了面试,并在2月9日零点收到了isd的offer 。✍️✍️(说到这里,提醒一句,港理如果被拒是不发邮件的,需要自己去申请系统上查看状态,并且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被锁系统了,那基本上是offer的前兆了)。
我建议大家对于梦校可以早一点进行投递,因此时间规划就非常重要,如果是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的朋友们一定要规划一个长一点的战线,在校生也要在提升自己标化背景的同时好好进行准备。对于语言成绩,我建议大家早一点考完,尤其是要申请港理或者欧洲一些学校的朋友,一般来说这些学校是不允许晚交语言成绩的,建议大家在申请前3个月就考完语言,因为如果一边投递一边还在学英语,那么你很可能同时陷入等不到offer的焦虑和英语学不进去的浮躁当中。
对于学习英语,我也有以下几点建议:
每天一定要腾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
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分配各科的学习时间
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出分,最好保证每天6~9h的学习时间
我当时是在大三暑假开始学的,考前一个月我每天学习至少7个小时,基本上白天都在学英语,晚上就做作品集。
# 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其实有很多小建议都在上面说过了,这里可以再补充几点关于留学申请的:
作品集方向的规划很重要,最好做之前就想好几个项目大致的主题和风格,如果主要想去综合类院校,那项目就做的落地和严谨一点;如果去艺术类院校,要注重选题的深度,概念最好创新、大胆一点。
文书很重要!(尤其是欧陆国家)要针对这个学校和专业多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
作品集的话,除非你是大神级别的,最好还是找个老师带一带。
- 推荐
Recommendation
推荐一本社会创新设计的书籍《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设计导论》,这是意大利作家埃佐·曼奇尼创作的艺术研究图书。当今社会技术体系面临变革,巨大的社会需求和挑战不断涌现,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人人参与设计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设计精英、草根行动派、设计教育家,还是来自政府或企业的决策者,Ezio Manzini 向所有读者发出了邀请,再次思考设计和设计师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新的知识和技能。他希望本书能够为所有致力于通过设计手段实现社会创新的实践者们提供一张系统的思维地图,为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有弹性的社会文化和新文明做好准备。这本书一开始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但是读到后面有一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于协作式组织的理解和相关的案例分析。对服务设计或者社会创新设计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要去看看这本。

- 感谢的人
People who need thanks
在申请季中我非常感谢自己的努力,也很感谢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学校里帮助并参与我的调研的同学以及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家人。
- 关于未来
Future
在未来更进一步的学习中,我希望自己可以更勇敢更自信一些,我会努力向上,抓住每一次挑战。同时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渐渐明确自己的未来职业目标,在适合自己并且喜欢的领域发光发亮。
- UXD导师寄语
Teacher's note
ZZ是一个非常努力且自律的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谦虚的态度和超高的执行力。ZZ善于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属于自己的设计方向,同时拥有推翻和不断精进自己设计的决心和勇气。这种执着、认真、勤奋的态度必将成为你未来成长和职业道路上发展的珍贵宝藏。希望在未来的香港学习中,你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且积累足够的实践和行业经验,在自己的理想的道路上持续发光。

更多知识干货以及其他海外留学的资讯可以关注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分享或者添加小助手,还可获取讲座直播哦~

|福利大放送 | WELFARE
对于设计初学者,完成从0开始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学习过程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样。有了大量的积累,才能在脑海里建立素材库,这些素材库能帮助同学们完成最初的设计想法积累,基于这样的基础再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最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集。全球院校最新作品集免费拿!添加小助手即可获取:



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学院是尤克斯国际旗下的一家专注于交互、服务、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顶级设计学院。除了一对一设计课、基础技能课程、小组课题、设计评图、联合教学外,我们提供不定主题的公开课和内部小组课,教学计划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基础软件技能教学、设计理论系统讲座、申请必备知识解析等。



本文版权归UXD尤克斯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