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纪事(三十三)---代唐建梁
既然昭宗去见了阎罗王,那接下来谁来接班呢?肯定不会是朱温自己,自古以来权臣篡位都要师出有名,要前朝君主禅让,自己来演一场再三推辞的戏码。所以首先要从驾崩的唐昭宗的儿子里选出一个合适的傀儡。
很快昭宗嫡次子年仅十三岁的李柷在昭宗灵柩前被推上皇位,是为昭宣帝。宫中笼罩在一片恐惧的氛围中,却半点哭声也传不出,唯恐惹怒弑君的骄兵悍将引来杀身之祸。李柷登基后加封朱温为宣武、护国、宣义、天平四镇节度使。(宣武节度使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护国节度使辖地在今山西省西南部,宣义节度使辖地在河南北部,天雄节度使又称魏博节度使,辖地在今河北东南部)说到魏博镇就想多说几句,魏博镇历来出强兵,实力强劲,北连卢龙、范阳二镇号称河朔三镇。
朱温觉得昭宗剩下的儿子们留着也是祸患,于是在天祐二年(905)正月在九曲池设宴招待诸王。诸王不知有诈,皆赴宴。到了酒酣脑热之际,士卒一拥而上把昭宗剩下的九子悉数缢杀。
但是还有一些唐朝旧臣百官见所倚之主倍受凌辱,因而暗中怀有悲愤之志。为了扫除称帝道路上的阻碍,一方面打击世家大族,另一方面扶植自己亲信,于是在六月在滑州(今河南省滑县)白马驿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白马驿之祸,一夜之间杀死左仆射裴枢、新除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衣冠清流”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当时朱温的谋士李振由于二十年间屡试不第,故而对这些朝臣嫉妒异常,所以对朱温建议:“这些人自命不凡,都已清流自居,现在把他们全部扔进黄河,让他们永为浊流。”用心险恶,真是小人,睚眦必报。
朱温急于篡位,密令蒋玄晖和宰相柳璨等谋划,二人认为应该依次进行,先受为封大国国王,再加九锡、受禅,于是除授朱温为诸道元帅。朱温大怒。宣徽副使王殷、赵殷衡嫉恨蒋玄晖有权有宠,就诬陷蒋玄晖、柳璨意图延续唐朝,故行缓兵之计。蒋玄晖害怕,亲自去和朱温解释,朱温说:“我不得九锡,就不能做天子吗!”

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一是车马,指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黑马八匹。二是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鞋)一双。三是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还有乐师。四是朱户,也就是红漆大门。五是纳陛,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六是虎贲,也就是守门之军虎贲卫士三百人。七是弓矢,一张红色的弓,一百发红色箭矢,十张黑色的弓和一千发黑色箭矢。八是斧钺,一把小斧和一把大斧。九是秬(jù)鬯(chàng),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
蒋玄晖害怕,回去和柳璨谋划加九锡。同时太常卿张廷范等又筹划新年郊礼,百官都学习礼仪,朱温更以为这是要延续唐朝,吓得柳璨将郊礼延期。
但是朱温等不及了,在天佑四年也是后梁开平元年(907)二月,发动朝中大臣逼迫昭宣帝退位。朱温把自己原来由唐僖宗赐名的朱全忠改成朱晃,其长兄朱全昱也志得意满起来,见到朱温直呼其小名“朱三,你也有当皇帝的一天啊!”
四月,朱温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正式称帝,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废十七岁的昭宣帝为济阴王,大唐最终落下自己的帷幕。
那这段时期的两浙是否风平浪静?请看下期---风云浙南。
参考书目 《十国春秋》(卷七十七)(卷八十四)(卷十三)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卷六十一 吴世家)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资治通鉴》(唐纪八十)(唐纪八十一)
《吴越备史》(卷一)
《旧唐书》(卷二十上 本纪第二十上)
《新唐书》(卷十 纪第十)(卷七十七 列传第二)
《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