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4:天若有情天亦老,梦如无恨梦应圆。
最近看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句让人伤感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才发现时间就是流水,而我又何尝不是江月。
工作摸鱼之际我无意看到这张一个标题《还记得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嘛?1000多年后才有最好的……》,我一看这不就是在说毛爷爷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嘛,还搞这么一个标题。仔细回味我才发现,原来我并没有仔细赏析过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时我反复默念几次我才发现“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明显是该放在前面,而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原文:“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而后我对“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格外感兴趣,就去查看了其他文人墨客是如何表达这句诗。
就李贺原诗而言“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感叹自身如国家一样慢慢萧然,只不过“天若有情天亦老”太好后被许多人引用。
毛爷爷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其创作背景为战争结束前,想必他老人家的意思是属于人民的胜利才是这场战争的真正意义。
宋代文人石延年,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上联,对出下句“月如无恨月长圆”,对的工整流畅,不知道他心中的“恨”是什么,也许谁人又无“恨”呢?
还有诸多文人对“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引用,我挑选了几句我喜欢的。
宋代文人万俟咏《忆秦娥》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
元代文人张弘范《寿阳曲·酒可红双颊》中:“酒可红双颊,愁能白二毛,对樽前尽可开怀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
清末民国初程颂万《玉楼春 其十》中:“花开未老人年少。顷刻光阴都过了。坐来虽近远如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当然还有许多文人对“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引用,只要你细细品读你会发现每一个作者都会有自己的理解。
这里留下我自己对“天若有情天亦老”一种理解,也是对白居易爱情的感叹。我前段时间看到了白居易和湘灵的故事,简要的说就是白居易小时候认识了湘灵,一人写诗一人唱诗,这种爱情的美丽不言而喻。但因地位差距家里人把他们分开,后来二人又有数次相遇,但每一次都没能在一起,直到老年白居易和湘灵最后一次相遇,此时的湘灵已进入佛寺不染凡尘不愿见白居易,白居易写信给湘灵说:“你不愿见我,为何还会来梦里看我?”而湘灵让弟弟给白居易带话:“既然我们在梦里见过了,那就当已经话别了,天上人间再相见吧!”当我读到这里我痛哭流涕写下了几句话:
《乐天梦别》
乐天恨难消尽,湘灵魂入梦来。
梦中难会苍天怜,天上人间会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