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简谱得到如此普及
贝多芬802、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简谱得到如此普及

音乐(百度百科):
…音:见《欧几里得146》…
(…《欧几里得》:小说名…
…《欧几里得146》:《欧几里得》这部小说的第146话…)
…乐:见《欧几里得147》…
…
简谱
简谱又名数字谱,它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休止以0来表示,通过在数字的上面 或下面加点 表示高八度 或低八度;
…音、阶、音阶:见《贝多芬155,188》…
…基、本、基本:见《欧几里得2》…
…音、级、音级:见《贝多芬101》…
…度:见《欧几里得24》…
…八度:见《贝多芬51~79》…


在数字的后面 或下面 加短横线表示时值,
是一种简捷、直观的记谱法。

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
17世纪时由法国天主教会教士苏埃蒂加以改进后 用来教唱教会歌曲。
18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再将它加以改进,并编人他的《音乐辞典》之中。
…思、想、思想:见《欧几里得154》…
…家: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画~。政治~。科学~。艺术~。社会活动~…见《欧几里得92》…
19世纪,经过加兰、帕里斯和谢韦三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
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但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结构复杂的音乐,因此简谱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
…声、部、声部:见《贝多芬234》…
…结、构、结构:见《欧几里得41》…
…复、杂、复杂:见《欧几里得133》…
简谱在20世纪初,于学堂乐歌时期经日本传入我国,
经过早期音乐教育人士的大力推广 及30年代抗战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在我国迅速普及,
…运、动、运动:见《伽利略9》…
成为国内音乐教育、表演、传播的主要记谱方式。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教、育、教育:见《牛顿85》…
…方、式、方式:见《欧几里得57》…
简谱得以在中国广泛普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简谱的记谱法 与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工尺谱相当接近。
…原、因、原因:见《欧几里得199》…
如工尺谱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几个字 和附在字左边的不同的偏旁来表示音的,
而简谱则是用七个阿拉伯数 和附在数上面 或下面的圆点 来表示音的;
工尺谱是用附在字右边的板眼符号来表示音的时值,
而简谱则是用附在阿拉伯数右面或下面的短横线来表示音的时值。

简谱与工尺谱如此相近,简谱记录音的大小快慢的方法 又比工尺谱更简便、更精确,
…方、法、方法:见《欧几里得2、3》…
…精、确、精确:见《牛顿25》…
因此 中国人十分容易接受简谱。
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又将其发扬光大的国家。
…世、界、世界:见《欧几里得110》…
…范、围、范围:见《欧几里得39》…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简谱得到如此普及。
简谱有着较简单易学、便于记写等多种优点,
…简、单、简单:见《伽利略13》…
我国的许多音乐家 在创作乐曲时,记录最初的创作乐思,多习惯使用书写方便的简谱。
…创、作、创作:见《伽利略20》…
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冼(xiǎn)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时,他们的初稿也都是用简谱来记写的。
这使它在中国有着比五线谱更为众多的使用者,对于推动和普及群众性的音乐文化活动 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1.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弹~。药~。碱~。油~。2.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纪律~。创造~。适应~。优越~。普遍~。先天~。流行~…见《欧几里得10》…
…文、化、文化:见《牛顿159》…
…活、动、活动:见《欧几里得22、23》…
…作、用、作用:见《欧几里得68》…
“五线谱的前身 可追溯(sù)到欧洲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 及有量记谱法。
请看下集《贝多芬803、五线谱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记谱方法》”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