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清朝禁书这是一不大靠谱的谣言
一提到红楼梦,就会有人说红楼梦悼明,并因此在清朝被禁了,红楼梦是部禁书。事实上这种说法犯了两个大错误:一是红楼梦清朝绝大部分时间并非禁书,二是红楼梦就算被禁也并非 是所谓的悼明。
那么红楼梦被禁,红楼梦触及统治者利益这些说法来自哪里呢?完全来自盲目跟风和营销号的主观臆测和艺术加工。

红楼梦早期以抄本形式在贵族小圈子里流传,到了乾隆时代《红楼梦》印本系统出现,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小说。而说乾隆时代红楼梦是部“禁书”,或者被清朝统治者篡改,实在太无知太可笑了!完全背离历史依据,纯属胡扯,更多的是来自于民间传说和拼凑。
以下是一些当时人的资料:
富察明义,乾隆皇帝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孝贤皇后)之侄,满洲贵族,著有《绿烟琐窗集》,内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
爱新觉罗"永忠,康熙第十四子胤禵的孙子,清皇族成员,著有《延芬室集》,内有《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首。
爱新觉罗"敦敏,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王阿齐格五世孙,清皇族成员,著有《懋斋诗钞》,内有《赠曹雪芹》、《访曹雪芹不值》等诗。
爱新觉罗"敦诚,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王阿齐格五世孙,敦敏之弟,清皇族成员,著有《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内有《佩刀质酒歌》、《寄怀曹雪芹》等诗。
张宜泉,著有《春柳堂诗稿》,内有《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题芹溪居士》、《伤曹雪芹》等诗。
《绿烟琐窗集》、《延芬室集》、《懋斋诗钞》、《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春柳堂诗稿》等书在当时都是公开出版或传抄的诗集。如果乾隆时代《红楼梦》是部“禁书”, 明义、永忠等人岂敢自己公开的诗集里发表咏红诗?敦敏、敦诚、张宜泉又岂敢在自己公开的诗集里大谈特谈他们与曹雪芹的交往?

另外,程高本《红楼梦》能够在1791年公开出版,这本身也说明《红楼梦》在乾隆时代绝对不是什么“禁书”。
一口咬定《红楼梦》是“禁书”根本举不出哪怕一条证据说明当时的政府是把《红楼梦》列入禁书名单的。更举不出有清一代有哪个人因为阅读、收藏、印刷、传播《红楼梦》而受到过刑事处罚!
因为当时清政府根本不把小说当回事,你曹雪芹是谁啊,谁知道你这号人啊!反倒是红楼梦名满天下以后,才子佳人小说蜂拥而起,十部里有八部能看见红楼梦的影子。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和红楼梦艺术价值相差十万八千里。
《红楼梦》其实并没有被大量的被禁,大部分的时间,它还是正式流通的,有少数的地方要求查禁这本书,这也是从道德的角度。

清代查禁《红楼梦》行为多发生于江浙地区,嘉庆道光时期大量地清查香艳作品,此时红楼梦已经在中国流动了几十年了,热度依然不减。红楼梦自然首当其冲。主张禁书者多为江浙士绅和部分旗人文士,是地方行为,而不是中央政府的统一政策,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清朝中央政府的任何文献中发现查禁《红楼梦》的信息 。
说白了就是一些文人乡绅闲着没事,觉得红楼梦有描写露骨的情节,有讽刺达官显贵的地方,他影响力大,拿他开刀。
现在许多研究红楼梦,爱好红楼梦的朋友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文本,脱离历史事实,凭空捏造,盲目跟风,主观臆测,夸大其词,听风就是雨,向壁虚构,无中生有,东拼西凑,闭门造车,善于联想,没有辨别是非能力,一听到红楼梦被而禁书,立刻颅内高潮,还是自己用营销号阴谋论思考模式,自欺欺人,自己吓自己。
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多去看看原著,看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