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山东大学文学考研上岸经验分享

一、综述
先说一下我个人的情况吧。我高中是理科生,大一学的管理,大二转专业到中文系,一直到现在考研至山东大学文艺学,这期间我经历了理科思维到文科思维的转换,说实话这是不容易的。由于疫情和备考经验的缺乏,我真正开始认真复习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一直到12月26号考试,总共用了大约4个月的时间。
其实,我是丢失了时间优势的,但是,在这四个月里,为了使我的复习能够达到理想效果,我其实琢磨出了许多高效的文科学习方法,这也是让我短期内可以背下八本专业书的原因之一吧。然后,我的初试总成绩不算高,专业课成绩接近260分的样子,最后成功上岸。
二、专业课
我的专业课学习方法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两个阶段:书越读越薄,书越读越厚。
(一)越读越薄
时间短任务重,但并不意味着内容就要减少。我是先从试卷试题本身出发,去逆推我需要读哪些书。读书也分精读和粗读,由于初试617中古代文学史的分数占比是2/3,我是完完整整地把《中国文学史》四卷本看了一遍的,对于现当代文学史,就只看了整理资料(如果我还有足够的时间我一定会老老实实把现当代的书读一遍),事实证明,考试里关于古代文学史的题我全都答的很好,而关于现当代的题目有一个是没接触到的,这也证明读教材的重要性!于是,我现在准备将现当代的书重新梳理一遍然后像古代文学史那样整理、归纳,最后背诵,一定能做到像答古代文学史题那样的充分。对于813大综合(全名叫“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综合”),其实就是考两本书,都是后面的习题,只需要背下来就好了。但是抽象的理论背起来何其难啊。因此,我就选择了把书越读越薄的方法,就是我自创的独家记笔记方法,我觉得很受用,后期我是把每一科都总结为6张左右A4纸事物形式,上考场前把课本扔了,只背这几张A4纸,上考场拿到试卷之后,没有过多犹豫就开始写,最后也是全做完了,并且我记的要点全部都写了出来。
(二)越读越厚
这个就是对照课本记完笔记后的阶段,就是背诵阶段,这里的背诵包括将笔记进一步扩充,并且不断地试错然后改正的过程,我逐渐丰满笔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我会把这一阶段出现的记忆弱点做个标记,并且在下一次背诵时优先背诵,这样能够让我的大脑中关于各种知识的记忆程度达到一种平衡,不会出现记了这点忘那点的情况。因为山东大学初试题目考的非常全面而且细致,所以我必须要将每一个知识点所包含的所有要点都答出来才能拥有基本的资格,试想,如果每一个题都少一个知识点,那给改卷老师的印象肯定是不好的,因为这代表你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面,不符合他们招生的标准,自然也就失去优势了。上了研究生才知道,老师对研究生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初试答题的标准。所以,一定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扩充,运用历史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英语
英语其实我是只进行了背单词,刷题,网课只看了翻译题型。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单词背的是朱伟的《恋恋有词7000词》粉色本,他这本单词书设计的很好,例句都是历年的试题,还有拓展词组,还有一个很贴心的记忆框,就是背完一遍就可以打勾,这样很方便记录记忆次数。刷题我是把近20年的题都刷了一遍,把近10年的题都刷了两遍,这是基本操作了。那么,在刷题的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些困难。首先是阅读理解,这是占分最大的部分,一共40分,同时我认为也是最难的题型,文章里基本上都是长难句,如果不先学好语法,是很难看懂的。我就是吃了没学语法的亏。而且看懂了之后,还要运用技巧选择最优答案,关于技巧,每个老师都有分享,大家可以搜集来都试一试,适用于自己的就留下。其次就是翻译,这个我当时看的是新东方老师的网课,觉得讲的还不错。其他的题型我就没做深入研究,作文是考前一个月总结出了模板。
四、政治
政治我是只跟了徐涛的网课,只听了其中的教材讲解阶段,听完也没有立马做相应章节的题,后来我觉得我这样的学法是不对的。因为学的知识没有及时巩固,找出盲点,堆在一起最后工作量就会很大,而且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持续坚持的过程。打个比方,花一天一夜完成的作业,远远没有每天花3个小时但是持续一周完成的作业更好,因为时间给了你回味和思考知识的余地,毕竟,文本知识大多数属于间接经验,意思就是那是别人的东西,我们学习知识的终极目的,是能够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间接经验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中间必须要以直接经验为桥梁,如果只是一味的拿来,就相当于不加咀嚼地直接吞咽食物,结果就是不消化,记忆效果很差。所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大家,一定要注意形成自己的理解,一定要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题,把错题仔细标注,刷个两三遍就差不多了,我身边这样做的同学,政治分数大多都在70分以上,这就说明这样真的有效果!不要全看完再开始做题!
五、其他
最后,学姐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除了学业之外的经验。
首先就是考研期间如何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的问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有情绪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既然选择不断地超越,就必然会碰壁,这时候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把情绪当作一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关照,思考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从根源处解决。比如,今天我没有按照规定的计划完成任务,感觉到很焦虑,这时候其实焦虑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完成计划,那你有没有思考过,是不是计划本身就太繁重了,超过你目前的能力了?抑或是你确实没有全身心投入在完成计划这件事上,被许多琐事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后,你大概能得出原因,如果是计划的原因,就适当的减少一些任务,等自己能完全掌握之后再慢慢地增加,因为能力不是一下就养成的,只有在保持自己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慢慢增加任务的数量和难度,这样你是有一定成就感又不至于因为任务完不成而陷入了对自己的否定。如果是自己的原因,那就要好好想一下自己究竟考研是为了什么,以及对时间成本的估量,找到自己考研的初心,重新规划自己的学习,然后向前冲就是了。
其次,我们还要掌握一些疏导情绪的方法。这里我给大家分享的有:找人倾诉法,即时解决法,自我消化法。第一,找人倾诉是指找你亲近的人或者是好朋友,抑或是一个同你一样奋战考研的陌生人,你都可以倾诉你最近的苦恼,这里的倾诉不要一味的抱怨,你要询问他们,当他们出现这种情绪时,是怎么解决的,你或许可以从他们的答案中取得有益的启发,当你再出现这种情绪时,不妨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他们是如何解决这种情绪的,那我采用这种方法,是不是也可以。我觉得这一条是很受用的,至少我当时看了不少的经验,学习了很多看待问题的角度,最后情绪也维持在平稳中偶有波动的水平。第二,即时解决法。即时解决就是如果你当下实在是非常不想学习了,那就不要强制自己,可以出去看看风景,或者是去干饭,或者是看一部电影,喝一杯奶茶,吃一顿火锅,总之不要违背自己当下的情绪。第三,自我消化法。我在考研期间给自己设置了两个桶,一个桶叫做“烦恼垃圾箱”,一个桶叫做“快乐收集站”,每当我有烦恼或者快乐时,我都会写在便利贴上然后扔进去,对于垃圾箱我是会定时清理的,清理之后就感觉自己的烦恼也被清理了,而快乐箱我是会仔细收藏的,并且把他们整理整齐以后装订起来,一来是留住快乐,二来当我不开心的时候看看这些快乐的瞬间,对我的情绪是有正向疏导作用的。
最后,学姐想跟大家说的是,考研真的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成长,无论考上与否,这中间的过程都是你走向社会必然会经历的心路历程,我把考研看作是追梦的过程,自己通过努力一步一步接近自己梦想,这中间没有老师,只有自己在规划着一切,我觉得这是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必然要上的一课,那就是,自己规划并完成一项对人生成长有关键意义的大事。我们高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考研更多是自己做自己人生的老师。所以无论结果与否,我们都收获了满满的经验,以及探索自己的勇气和毅力,我们原来发现,自己居然可以这么厉害,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认识的成长。把考研当作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同时也不能忽略结果,因为毕竟最后是以文字加表现的形式来选拔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啊!
《礼记·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到一件事物的前提是及时停止做无关的事情,身体定下来,心境才能趋于平静,然后会感觉到安全感,这样才能够去思考一些事情,从而一步一步得到。这句话也是我考研时期的座右铭,与君共勉!找联系方式的师弟师妹可以进一下山大文学考研的QQ交流群:309178410,有时间我再给大家做答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