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与狄奥多西一世的军事改革内容与影响梳理

2020-08-07 19:41 作者:Yukino_雪ノ下雪乃  | 我要投稿

       

帝国野战军

君士坦丁大帝将全国军队划分为野战军和边防军,边防部队依然由边防长官dux(公爵)负责,野战军由coms(伯爵)负责。不过不得不承认,君士坦丁改革初期,最高军事长官(大将军)依然存在,不过没多久,最高军事长官(大将军)就被君士坦丁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步兵军事长官与骑兵军事长官这两个平行的最高军事长官。尤里安登基后,又恢复了被取消的最高军事长官职务,原军政分离的体系再度被开始整合为军政合一。

       狄奥多西在东部挽救了被破坏的原君士坦丁体制,包括野战军-边防军体系,迪奥多西皇帝登基后,又取消了东部的最高军事长官,指挥权重新被交给了务步兵军事长官magister peditum和骑兵军事长官magister equitum,军队的后勤军需以及管理则彻底成为了大区长官与圣库伯爵们的职责,帝国中央军直接驻扎首都旁边。

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

君士坦丁军改后罗马军队组织也随机发生改变,旧时代的“军团”体制被抛弃,原“军团”(其实并不想用缩小弱化这一词,因为野战军/边防军的步兵军团跟旧军团两者承担的战术任务完全不同)被彻底拆分,而新的野战军则由数个数十个1000-1500人的野战军步兵军团,以及数个或者十数个500人左右的vexillationes(骑兵团级单位)组成,重装骑兵被称呼为(cataphractarii和clibanarii)而边防军步兵军团规模则是250-500人左右,但是他们均是分散驻扎在各自防区内的要塞堡垒据点之内,因此笔者认为limatanei legions应当是作为一个后勤与协调单位而存在。

       边防军虽然都是固定分散驻扎各国境线要塞据点以及城市内,但是依然大量得与野战军一起共同作战,尤里安远征波斯时期,大量的边防军被抽调出他们的驻地,前往东方随野战军一起行动。而狄奥多西进一步精化军队体制的时候也在边防军内部建立了机动边防军(准野战军pseudocomitatenses)单位,以应对中小规模入侵骚扰。

      步兵军团最基础的战术为小队(dekarichia),由几个什长指挥的战术小组组成,以前的百夫长现在变成了ekatondarch,而其中最高级的军官则担任军队驻区的副指挥官。一名军法监察官larchjun负责监督低级军官,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指挥军队。低级军官包括dekarichai,pentarchai,tetrichai三种,都是从勇敢出众的人中挑选的。

4世纪帝国边防军

边防军薪资待遇和野战军一样,但是装备训练等成本投入不同,因为他们的作战方式不一样,训练方式也不一样。中央军由禁卫军scholai palatinai,驻首都由步骑兵统帅率领的两只中央野战军,以及首都城防军numeroi,首都卫戍舰队basilikon ploimon组成。不过scholae部队也依然受到文官的节制,管他们吃喝拉撒的刚好就是宫廷大总管和国务总理大臣,不过这两位高级文官可没法调动这支部队。

       君士坦丁时期全国的最高军事长官以下是步兵军事长官和骑兵军事长官,分别统管全国的步兵和骑兵军事长官(magister),作为军队内部的互相牵制;五位司令指五支野战军的伯爵(comes),东边三个(色雷斯,伊利里亚,东方),西边两个(特里尔与米兰);君士坦丁堡和罗马有两个城防司令,跟着皇帝的还有一个禁卫军长官(君士坦丁时代只有一个,而且还被剥夺军权打发去管后勤)。此外,还有一系列的边防军,他们由公爵(dux)统帅。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狄奥多西时代,为了加强野战军的反应速度,对野战军/中央军进行了细化,东西部加起来达到了十个。

      到了狄奥多西时期,东部有五支野战军,其中两支驻扎在君士坦丁堡(中央军palatinae),一支在伊利里亚,一支在色雷斯,一支在东方,此外还有一位没有正式建野战军的伯爵在埃及。此外,还有一位禁卫军司令和一位伊苏利亚伯爵(镇压伊苏利亚山区刁民)。迪奥多西皇帝在东部还废除了除了埃及以外的所有野战军伯爵comes,并增加了三位军事长官(即东方,伊利里亚,色雷斯)

      到了查士丁尼皇帝开启的那场伟大的再征服运动时代,东帝国在收复区域重建了两只野战军,即意大利野战军与阿非利加野战军,查士丁尼皇帝又为了更好应对不断挑衅的波斯人,在原亚美尼亚边防军基础上新建了亚美尼亚野战军(驻地为狄奥多西堡)。截止查士丁尼去世为止,东帝国总共有八位军事长官(两只中央军各一,色雷斯,东方,伊利里亚,意大利,北非,亚美尼亚)虽然收复意大利,但查士丁尼并没有恢复意大利禁卫军长官。不过当时意大利和北非是有行政区长官的,直到莫里斯改革,意大利和北非行政区长官才与意大利和北非军事长官合并为一人,也就是总督(exarch)。而北非的所罗门他是以北非行政区长官的身份兼职了北非军事长官[这点很重要,是兼职,而非是军政合流],而纳尔西斯则是以财政大臣身份挂临时军职。

       不过莫里斯的总督区军事结构依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野战军-边防军系统。直到君士坦斯二世时代,旧野战军依然存在,与早期的军区农兵共存。君士坦斯二世时期的东帝国,可见当时行省与军区并存,农兵与野战军并存。

      我们都知道,军事是政治的手段,从宏观来说,军事是实现一定政治目标的手段;从中观来说,军事是御敌和安内的手段;从微观来说,军事可以是主要手段,也可以是主要手段的辅助手段。

       君士坦丁军事体系的发展:

在君士坦丁改革之前,自屋大维开始,罗马有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调整。

      第一次是赛维鲁,在核心意大利又驻扎了两个军团但是军事思路依旧未改变,依然是殖民军气息浓重的“里应外合”式,以对内维稳为军队第一要务。

      第二次是努梅利安,他在米兰组建了一只直属元首个人的骑兵部队,但是这是对元首个人安全以及本土安全的加强,而不是改变军队的组织和体系。

      第三次是戴里克先,他把军队分成四个部分,每一个皇帝各拿一个,然后每一个皇帝身边都组建一只嫡系亲随军团(如戴本人的朱庇特军团)

      而这事实上,“里应外合”的军事部署和思维依旧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戴时期,这个“里”从意大利,变成了每位皇帝的行在。每一个正规军团以及其伴随附属的辅助军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战斗集群。

       而君士坦丁彻底改变了这一情况,他把过去的“战斗集群”彻底打散,分成了三个职责明确的部分。第一部分即宫廷御林军,用于保卫皇帝个人安全。不过禁卫军与君士坦丁后的宫廷御林军是完全不同的,御林军因为仅仅是保卫皇帝个人安全,所以规模编制只有3500余人,而禁卫军的职责除了保卫元首个人,还有捍卫意大利本土的责任所以一开始规模就近万。后来赛维鲁和努梅利安又陆续扩张到了3.5万人以上。第二个部分是边防军,以及后来设置的准野战军,他们的第一任务是御外。第三个部分是地方野战军与中央野战军,他们的首要责任是对于御外的支援/威慑以及安内。

      而这样做就把御外与安内做出了区分,在单纯的御外或者安内的军事行动里,不会让其他的职能受到影响。不再像原来旧军团时代一样,把一只部队调走了,其整个伴随附属的军队就一起带走,造成某地区防备空虚。而君士坦丁军事体系,如果从国内看,的确并非很多人说津津乐道的古典罗马纵深防御,但是将视线放到外部以及其操作细节,她的确又是“纵深防御”的,只是这个“纵深防御”从原罗马本身国土,变成了外围的帝国同盟/附庸。而这个手段则是通过外交来实现的,当然也包括暗杀/贿赂/色诱/分化等见不得光的细琐动作。

       所以我们看到,在罗马自身发生大规模内部破坏之前,是极少有敌人可以突破罗马的附庸带-边防军要塞链条体系冲入罗马国内的。君士坦丁把军队隔绝了在政治之外,将军事管理切为两大块。其一是兵源招募和人事调动,这个被归为中央。地方军队招募士兵不再由以前那样由地方各个军事单位组织自行招募而是由中央下派的官员统一解决。其二是军队的日常开销供养。军队所需的武器,粮草,被服,军饷统一由禁卫军长官负责(虽然是禁卫军长官但是这货就是一文官,甚至还可能让公公来当)。而军队的训练还有日常官僚依由军队将领个人负责,野战军是comes,边防军是dux。

      君士坦丁对军事权力的拆分似得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都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去支配军队,只能按照体制内的规则来慢慢玩。同时,军事权力也不再是军事长官的天然权力。唯有在得到中央政府的授权后,才可以在一定规定范围内进行一定规模的军事行动。当然,在特殊时间和情况下。比如镇压叛乱和应急防御,行事是颇为宽松不过事后也要进行审核。而老迪奥多西被杀原因就是瓦伦丁尼安认为他擅自动用不列颠驻军击溃进犯蛮族有越权行为。也就是说,君士坦丁不但完成了军政的分离与职责明确,也将军队从政府的“监护人”变成了政府的狗腿子。

斯特拉斯堡战役中的罗马方阵

     附加整理罗马帝国军制,军团部署及翻译:(时间:395年狄奥多西时期)

scholares(宫廷御林军)

comitatenses(野战军)

palatini(中央军)

limitanei(边防军)

中央军:

第一中央军(驻君堡,兵册人数22500人)

第二中央军(驻君堡,兵册人数23400人)

野战军/边防军:

⒈伊利里亚军事长官

直属单位:伊利里亚野战军(驻瑟瑞姆,兵册人数16500人)

下属边防军:

第一麦西亚边防军(兵册人数6250人)

达契亚边防军(兵册人数8000人)

2.色雷斯军事长官

直属单位:色雷斯野战军(驻马西安堡/波利斯,兵册人数27300人)

下属边防军:

第二麦西亚边防军(兵册人数7750人)

西徐亚边防军(兵册人数8000人)

3.东方军事长官

直属单位:东方野战军(驻安条克,兵册人数19500人)

下属边防军:

叙利亚边防军(兵册人数4500人)

美索不达米亚边防军(兵册人数3750人)

腓尼基边防军(兵册人数7600人)

巴勒斯坦边防军(兵册人数7750人)

阿拉比亚边防军(兵册人数5750人)

奥斯瑞恩边防军(兵册人数4250人)

亚美尼亚边防军(兵册人数7250人)[后在查士丁尼时期组建亚美尼亚野战军]

4.埃及(驻亚历山大港,兵册人数15500人)

下属边防军:

利比亚边防军(兵册人数12500人)

底比斯边防军(兵册人数不详)


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与狄奥多西一世的军事改革内容与影响梳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