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Q2财报公开,营收和交付量破纪录!
昨天,理想汽车 2023 年二季度业绩出炉。
作为2023年上半年表现较为突出的企业,在财报出来之前,理想在二季度的收入,已经是可预见性的强。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度,理想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8月8日,理想汽车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理想汽车二季度营收达到286.5亿元,同比增长228.1%;经营利润和净利润攀升,分别实现16.3亿元和23.1亿元。第二季度毛利率达到21.8%,自由现金流提升至96.2亿元。

据悉,在理想L系列车型的销量推动下,理想汽车月交付不断刷新历史纪录,6月首次突破了3万辆大关,截至今年7月初,理想汽车累计交付超40万辆,成为国内首家达成40万辆交付的造车新势力。
展望第三季度,理想汽车预计月度交付将继续超3万辆,季度交付量预计达到10万辆至10.30万辆,同比增长277.0%至288.3%;季度营收预计达到323.3亿元至333.0亿元,同比增长246.0%至256.4%。
在二季度财报数据表现与理想近期交付量的增长态势之下,理想的三季度目标延续了一贯的保守风格。
然而,在电话会议上,理想汽车 CEO 李想表示,有信心超出年初内部制定的全年交付目标 10%-20%,突破千亿人民币的全年营收。
2023 年年初,理想管理团队制定的全年销量目标为 36 万辆,按照这一数据,2023 年理想实际销量或在 39.6-43.2 万辆之间。

李想还自信地表示:有信心在 2024 年提前挑战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区的销量,在 2024 年努力成为销量第一的豪华品牌。
销量固然是理想交出答卷的基础,但也不能忽略其背后组织架构、成本把控等方面的作用。
2023 年第二季度,理想的整体毛利率为 21.8%。

作为参考,特斯拉作为行业内普遍认为较为赚钱的车企,在二季度的毛利率为18.2%。向来被理想当作奋斗目标的BBA中,宝马上半年EBT利润率为11.3%。
同为新势力,2023年第一季度,理想的毛利率为20%,蔚来毛利率为5.1%,小鹏则为2.5%。
今年6月财报发布时,对理想月度交付量破3万辆的里程碑,李想表示这得益于组织流程和经营能力的全面提升。
2022 年 12 月,伴随着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公司总裁、董事会成员——沈亚楠离职的,是理想内部组织架构的大调整。

此次调整中,多位高层管理人员职责范围发生变化与调整,公司管理模式也从垂直职能组织变为矩阵型组织。
在这一变动之下,理想在原本的 2 个横向实体部门(战略部和产品部)之外,再增加 5 个横向实体部门,即商业部、供应部、流程部、组织部、财经部。
与此同时,到 2025 年,理想将推动DSTE、IPD、IPMS、ISC、BT&IT、LTD、IFS七个流程的落地与优化,以形成其矩阵组织的最小运营闭环。
之所以进行如此调整,李想表示这是为了给理想迈入年收入千亿级别蓄力,因为在这一阶段,任何一个糟糕的重大决策,任何一个低质量交付的产品,对于公司都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但这不是理想组织调整的终点。
2023年3月下旬,@雷锋网 从多处信源获悉,为了匹配汽车行业长周期、复杂性业务的绩效产出特点,理想计划将OKR考核体系调整为 PBC。
在这一体系之下,以半年为考核周期,员工与上级共同制定绩效目标并自行制定计划,随后多方对员工进行考核定级。
在财报会议上,李想也对矩阵组织的升级情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一系列的组织矩阵调整下,理想今年上半年的运营效率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增长。我们每个月都会制定目标,整体协调合作效率非常高,组织升级带来的效益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这一架构的提升帮助理想在价值链构建、员工培训、公司对制度的执行和协作以及最后的审查这三方面上,真正构建起了公司的能力。除组织架构的调整外,理想自身的产品特点也降低了其整车成本,助力其利润的提升。
相比纯电车型,增程式车型对电池容量的要求更低、体积重量也更小,而近年来材料端价格的涨幅,也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压力,增程式车型所需面对的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在 BOM 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与此同时,理想目前旗下仅有三款车型,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理想在第二季度的研发投入为 24.3 亿元,占总营收的 8%。
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这一占比并不高,但理想在 2022 年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透露,2023 年的研发投入预计在 100-120 亿元之间。
2023 年,理想第一季度研发投入为 18.5 亿元,若按计划,理想在第三、四季度将投入 57.2-77.2 亿元。

李想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也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不遗余力的投入研发、招揽人才,加速业务扩张,建立长期的竞争壁垒。
销量和收入一路走高,微博上,理想汽车持续高调。今天早些时候,其照常发布了自制的周销售榜,不必多说,理想的销售数据照例屈居国内新势力之首。
当然,李想本人也常常在微博上制造话题。从教人如何理解增程式技术,到分享学习心得,最近他置顶的一条微博是,教人怎么做企业。
但除此之外,最近理想车的车主们却遭遇了群嘲,原因在于——充电。
不止一次,微博上有人晒出理想汽车夹在庞大的高速公路充电大军中间,前后都是里程焦虑的纯电车,与之相伴的是无数质疑:能加油的增程式,凭什么占用纯电车的补能时间?增程器难道不是将产生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车边走边充吗?

这无疑暴露了一个问题:月销达3万辆,号称500万以内最好的理想SUV车主们,几乎在路上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充电桩。
李想曾发博,说理想汽车全部车型,家用交流充电桩的安装比率突破7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车主都安装了家充电桩,在增程可以加油的情况下,不需要大规模自建充电桩。
而生产纯电车,蔚小理的另外两家,虽然销量不及理想,但在补能系统的建设上一直煞费苦心。
蔚来在今年7月的“NIO Power Day”上宣布已建成1564座换电站,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16745个公共充电桩。

小鹏今年3月在官方公众号宣布,免费充电站点突破2200站,在全国75个城市新增免费站点157座,并计划在 2023 年内建成约500个具备S4超快充服务能力的站点。
而今年6月底,有人晒出蔚来的充电桩前,大多被理想车主占用的照片。拍摄者说,“蔚来车主可以去换电,蔚来还需要给同行多建点充电桩。”
小鹏汽车干脆在其官方App上发布了一则公告,说将严打充电桩“霸位”行为,占用一分钟,收取一元钱。
不难看出,充电难仍是新能源车面临的问题——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44.2万台,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74.7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6。
当然,作为新势力销售“王者”,充电的战场上,理想不能输。
目前,理想全国运营的5C超充站为 37 座,按照计划,理想将在今年年底建成超300座 5C超充站,到2025年底建成超3000座,覆盖超过90%的高速公路里程和主要的城市。

理想将会在确保健康的运营与自由现金流的前提下,不断推进补能设施的建设。具体运营与建设上,理想高速充电站自建自营,城市里则采用运营商的方式来加速布局。
2023 年上半年无疑是理想亮眼的半年,在接下来的半年,又或者是其纯电产品矩阵陆续铺开的未来两年里,理想能够延续这半年来的良好表现,更上一层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