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字碑

2021-08-20 17:52 作者:liaojiaohong  | 我要投稿

旅游大巴驶出古城西安,广袤的渭河平原展现在眼前。一路上,车内谈论的主要话题自然是延绵百里、安寝着九代汉帝、十八代唐皇的帝王陵。导游小姐不失时机地将话题引向了最具传奇、最富争议的武则天身上:“你们将参观的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立有两块碑:西边的碑是立给唐高宗的,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唐高宗的文治武攻;而东边的那块碑,高大巍峨,8米高的石碑却没有一个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的无字碑。请大家猜猜看,她老人家为什么要给自己立这块无字碑?”
  一小伙子抢先答道:“功过是非,历史自有公论,任凭后人说去!”一位华侨模样的长者接着说:“开一代先河,功高莫名,言辞不足以概之。”“武则天晚年不得不还政于唐,”一个声音慢悠悠地响起,却颇有见地,“称帝?帝号已削;称后?明摆着不甘心。你叫她怎么称自己?!”……
  种种对无字碑的猜测,愈发勾起我的神往:武则天生前热衷于自我神化——她自创自名“曌”,自诩为日月经天;她下令翻译《大云经》,为当女皇作舆论先导;她还将她那方额广颐的容貌化作龙门石窟大卢舍那佛的庄严妙相。仙归之后,她留下这尊无字碑,乍一看,青冢白石,无夸无矜,而碑中所藏之谜,则是留给后世的永久悬念。

 

 

  “快看,乾陵到了!”导游的提示、游客们的欢呼,将我从遐思中惊醒。抬头一望,只见苍天之下,三峰耸立,北峰如髻,两南峰如双乳。莫非武媚娘已作化了山脉?
  从山脚下沿着朱雀门司马道拾级而上,道路左旁矗立着61座无头的蕃王石像长守乾陵。旁边有块巨碑,原以为那就是无字碑,走近一看,方知是武则天为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立的“述圣纪”碑。碑文出自武则天手笔,洋洋洒洒,歌功颂德,还别出心裁地将此碑设计为七节,以象征唐高宗之光辉如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但许多游客只匆匆一瞥便匆匆离去,如同绕过一块山石。

 


  “述圣纪”碑对面便是武则天留给自己的无字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游人争先恐后地倚着无字碑留影,犹如争着与大人物合影一般。唐高宗与武周帝,一夫一妻,同为天子,为何游人的心态如此微妙?难道因为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而希贵,还是武则天那欲擒故纵、匠心独具的无字碑的设计心机令人玩味?

 


  非也!遥想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立李治为太子时就恐其“懦,不能守社稷”,然而,社稷在李治有生之年算是守住了,但这是因为他的幕后有武则天,是武则天洗尽窠臼、更新政治,将一副江山重担从病弱的高宗肩上接过来,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政绩辉煌,国威大振。无字碑上虽无字,但碑上雕刻的凛凛螭龙、腾飞狮马、冲天蛟龙,不正是这位武周帝的精神写照吗?
  从西安回来,我对这位出生于四川广元的伟人老乡还是恶补了一番历史功课的,才得知“述圣纪”碑和无字碑另有一段真实典故:
  帝王陵寝按照中国古代传统制度是不立碑的,因为皇帝功格天地,无法用短短的碑文就能歌功颂德尽述得了的。但到了喜欢标新立异的武则天那儿,她就非得用文字来描述一下丈夫唐高宗的丰功伟绩,名曰“述圣纪”,刻在碑上。
  既然给皇上立碑之先河已开,当我们这位久经考验的封建贵族阶级的阴谋家、政治家、中国著名的女权运动领袖武则天她老人家不幸去世时,也顺理成章地要为她立碑了。大石头选好了、磨好了,也立起来了,但问题也出来了,因为她的尊号就换了七八个:从“则天大圣皇帝”变成“则天大圣皇后”,再变成“天后”、“大圣天后”、“天后圣帝”、“圣后”,最后到了天宝年间,才被稳定下来,叫“则天顺圣皇后”,这时距离武则天去世已经过去了40多年,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无论她执政的直系血源关系的子孙,还是执笔的非裙带关系的史官,对这个颠覆封建正统观念的女人是又恨又敬、又怕又爱,讳莫如深,无法给出一个定评,所以刻碑的事就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
  合上史书,我的眼前总时时浮现唐王朝的另一位千古争议的女人——贵妃娘娘杨玉环。武则天、杨贵妃,这一对祖孙婆媳,前半生的经历竟如此惊人地相似:同样是在父皇子臣之间被移花接木,同样有着打入空门再进内宫的坎坷经历,而后半生的境况却大相径庭:一个运筹帷幄、经营山河,一个追求爱情、沉溺声乐;一个自出机杼、有胆有略,一个俯仰由人、敢恨敢爱;一个黄袍加身、登基为皇,一个白绢赐缢、魂断马嵬;一个被史学泰斗郭沫若定位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继往开来者,一个被维护封建正统利益者视为“安史之乱”的罪魁祸水……所有这一切的一切,又说明了什么深意呢?

 


无字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