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脏腑之生理病理——肺与大肠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主皮毛.开窍与鼻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一身之气 ,肺与宗气的生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宗气是由自然界吸入清气和脾胃消化得来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形成于肺而聚于胸。上出于喉以司呼吸.“肺朝百脉” 肺朝百脉是指肺助心行血流转于周身血脉的功能,朝,是指朝向.聚会的意思,百脉,泛指众多的血脉。肺朝百脉的生理作用是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即是肺与百脉相通这是肺助心行血的结构基础。而肺主气,司呼吸便是其功能基础。

2、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指宣布发散。肺主宣发,是指因为有肺气的推动,才能使气血津液布达周身,内而脏腑外而肌肉皮毛,无处不到。《灵枢.决气偏》“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这里提到的“上焦开发”便是指肺的宣发作用。肺的肃降,便是清肃下降,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气不宣发而壅滞,肺气不肃降而上逆,则可出现咳嗽,胸满,喘憋等症。

肺气的宣发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在病理的情况下也是相互影响的,临床上可以看到如果肺气宣发失调,便可影响肺气的肃降,相反肺的肃降失调,也可引发肺的宣发失调 。所以只有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都正常时,才能使气道通畅,呼吸正常,从而保证动物体内体外正常的气体交换 ,才能使气血津液正常的布达到各个脏腑组织,如果二者功能有一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发生肺气失宣和肺失肃降的可能。肺气失宣会出现咳喘等肺失肃降会出现气逆,呕吐等。
3、通调水道
通调水道是指肺可以疏通和调解水分运行的通道,这一功能是由肺的宣发和肃降来完成的。动物的水液代谢的调节,由脾、肺、肾以及肠、膀胱等脏腑共同完成。"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经脉别论》)。

"通调"是疏通调节之意,"水道"是指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途径。肺气能调节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这种功能,叫作"通调水道"。 肺通调水道的机制,主要依赖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宣发,就是使水液布散到周身。肃降,是指让浊液下归于肾输于膀胱,排出体外。由于肺有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因此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如果肺在水液调节方面失于宣散,那么就会造成肃降不利水液不得通调,就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4、肺开窍于鼻
皮毛指一身之表,是动物最浅的一层组织,包括肌肤,皮毛等组织,是机体抵御外邪的屏障,也可以说是机体的大门。肺主皮毛是指肺通过宣发作用把水谷精微运输到皮毛上,以滋养肌肤,皮毛。卫气宣发于表,这便可以发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保卫机体以御外邪的作用。如果肺气虚弱,不能宣发卫气,将水谷精微运输到皮毛,不但会出现皮毛憔悴枯槁,还会引起卫外功能低下,从而遭到外邪侵袭而发病。《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便是这个道理。

“开窍于鼻”鼻是肺呼吸出入的门户故有“鼻为肺窍”之说。鼻的通气的功能,主要依靠与肺气。肺气和则呼吸通畅。“鼻为肺窍”可以理解为鼻子是肺脏的门户,是外邪侵犯肺脏的必经之路,所以动物被外邪侵犯后,比如吹冷风,也就是“风寒袭体”第一反应就是打喷嚏,流鼻涕等症。
5、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表里关系。在生理上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的糟粕,吸收其中剩余的水分,使其变为大便,后经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是传送糟粕的通道,当肺气不足时,肺气不能正常的肃降,可导致大便推动无力引发便秘,相反,若大肠气滞湿郁,也可引起肺气上逆从而出现胸闷,喘憋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