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武汉大学数字传媒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指导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对2024年武汉大学0503J8数字传媒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学院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学院简介
1983年,武汉大学筹建新闻系;1984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5年,新闻系更名为新闻学院;1999年,新闻学院和图书情报学院合并,成立了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2000年,新闻与传播学院组建。
学院现设新闻学、广播电视、广告学、网络传播四个系,5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五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传播学、跨文化传播学、广告与媒介经济、数字传媒),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学、传播学、数字传媒、广播电视艺术理论、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一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学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全国高校首家“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研究基地(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一个CSSCI收录源刊(《新闻与传播评论》),一个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多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1人(含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22人(含博导18人)、副教授20人、讲师9人、特聘副研究员5人,聘期制讲师2人;博士后3人;9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以及在国外或境外学习、访问、交流、讲学经历。此外,学院还聘请了50多位海内外知名的新闻传播学者和业界人士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500多人,其中本科生700多人,硕士、博士研究生700多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已形成了理论研究与关注现实并服务国家新闻传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科研思路,开创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与跨文化传播、传媒智能化背景下中国传媒和广告产业竞争力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研究、互联网传播形态与中国传播能力建设、互联网传播形态与中西部社会治理。拥有一个“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新闻传播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一个“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社会转型与中国大众媒介改革),一个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创新基地)。
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先后与美国伊利诺依大学、法国波尔多三大组织传播中心、英国桑德兰大学、新西兰坎特布雷大学、韩国成钧馆大学、台湾铭传大学、台湾文化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30多所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
学院建有全国高校第一家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拥有专业演播厅、多媒体报刊编辑实验室、广播电视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室、摄影实验室等,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400多台(套)。院图书资料室拥有中外图书50000余册,订有中外报刊230余种;电子阅览室可与校图书馆共享电子文献资源,可供利用的网络和光盘数据库有400多个。
主要研究方向:
01 数字传媒理论
02 数字传媒与文化产业
03 数字媒介技术及其应用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攻读博士学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文化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企业。
二、专业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拟招生人数:
全日制:1
推免上限: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7综合知识(含法律、经济、中国古代、现当代代表作家的经典作品,以及论说文、记叙文的写作)
④809新闻传播学基础(含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传播学基本理论)
备注: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复试范围:
①数字传媒理论
三、推荐参考书目
专业课一617:
《大学语文》第四版,徐绍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法律基础》周叶中,武汉大学出版社;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吕有志,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第八版,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
专业课二809:
《新闻学概论》第六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纲要》,李卓钧,武汉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第三版,李彬,高等教育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第二版,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批判视野下的西方传播思想》,石义彬,商务印书馆;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四、2022年复试分数线
总分375;政治(60分);外语(60分);业务课一(105分);业务课二(105分)
统考计划1
五、2022年拟录取名单
无
六、备考建议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本人毕业于四川某双非师范院校,本科专业为广播电视学,因此我考研选择新传也是与本科专业相关。从上大学就决定了要考研,因为心里对读研一直有向往。大三时就定下了择校目标为武大,主要考虑了两方面的因素。下面我将从综合因素和个人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是综合因素,我主要从学校和专业层次、考试情况以及地域位置进行介绍。
武汉大学是全国直属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科综合实力在最新一轮的国家学科评估结果中获得A-的成绩,所以其专业度不论是在各大高校以及业内认可度都很高。
从考试情况来说,武大新传学硕报录比较为激烈,每年新传的报录比为30:1左右,当然这也跟新传专业的热门程度较高相关。就目前而言,不论是普通双非还是985、211高校,报录比也在年年增加,所以一旦决定考新传就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设。武大新传学硕每年的考研录取人数在20人左右。2021年为17人,2022年招生人数扩张,达到了27人,所以对我们考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趋势。武大的新传学硕在各大高校的题目中较为独特,其专业课一考的是包含大学语文法律政治经济在内的综合知识,专业课二才是考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基础。因此除了要学习新传的基础理论,还要去背诵综合类的文学知识。武大学硕近几年分数线都是375,相对于其他985略低,但题目较难,不像其他院校考背诵为主,它的新传考试更多是考察知识点的思辨能力以及自己的理解运用。
从地理位置来看,武大作为中部城市,距离北上广较近,所以未来的发展前途也更广泛。
其次是个人因素,首先是我一直很喜欢武大,作为全国最美高校之一,它的樱花、学术气息人文气息令人向往,武大的新传导师都很优秀,据学长学姐说导师们都很温和。而且我一直就有名校梦,我认为既然要费劲考研,那不如一次性考一个优秀的院校也不辜负我去努力一年。其次我自己高中为文科生,也喜欢文学,它的学硕只有一门新传专业,自认为相对友好,自己也比较擅长,于是拍板武大。
二、初试经验
1、公共课:考前目标150+,最后153,目标达成。下午我的学习状态较差,所以我公共课占用考研时间是英语为下午两点到四点、政治为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半还有晚饭后半小时政治。
(1)英语
大学本科我的英语四六级分数都是500+,所以自认为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武大新传学硕考的英语一,考研英语阅读占的分值最高,所以一定要把阅读的分数提高。资料选择我建议黄皮书就足够了,考前把黄皮书至少刷三遍以上。单词背诵就用黄皮书赠送的单词本,越早开始背越好,单词是基础。
阅读我跟的是唐迟,完形和新题型选择了李玉技老师,作文跟的石磊鹏,需要注意的是,大小作文除了跟石磊鹏,到考前要形成自己的模板。
备考英语就是要长期背单词加上长期练题,题感有了水平就会提升。
(2)政治
政治我就买的肖秀荣老师资料全套外加徐涛的冲刺背诵手册。视频就看了徐涛老师的强化班视频。七八月先熟悉知识点,一边看徐涛的视频一边看精讲精练。学完一章就可以做一章的一千题,到十月份的时候视频结束了就直接开始刷第二遍题,1000题到考前刷两遍以上。十一月底十二月份认真刷肖四肖八,大题只需要背肖四就足够了。
(3)专业课
武大的这门专业课是各大新传院校中考的颇具特色的一门,因为武大要求的新传学硕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综合素养。考试内容及分值就是大学语文80分、法律政治经济40分、作文30分左右。
大学语文的准备主要是买了上届学姐的资料并且自己花了两个月时间结合课后的赏析进行整理。然后就是和法律政治经济一起背诵。除了需要背诵的内容,法律政治经济还要结合当年的时政大事和新出的法律文献进行背诵。作文也是会选择当年的热点大事进行考察。所以617好好背加整理就可以了。
由于我本科就是广播电视学,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新传基础。但我还是建议早点准备,专业课参考书在确定好院校就可以开始看了。因为新传考研永远是基础知识打底,至于基础夯实了,大楼才会稳固。
我的建议是在七八月前把参考书过两边,就可以变浏览边整理框架。八月份就开始了强化阶段,就可以边整理边开始背诵知识点了。专业课知识点要和名词解释一起背诵,到考前我是背了有五六遍。
其次就是专题,可以购买新传专题资料,当然我也是自己整理了。名解和框架帮助学习知识点,那么专题就是用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帮助答题扩展思路。
当然,到了十一月开始,真题也尤为重要。武大的真题思辨性较强,不像其他新传院校的题目那么死板,十分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思辨能力。会考察你对某个知识点的思考深度,所以平时真题的练习也不可缺少。建议后期基础打牢后购买真题参考书,学习答题思路,广泛地涉猎,这样才不至于上了考场无话可说。
学弟学妹们如果在复习备考上需要指导帮助,可以考虑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辅导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基础制定授课计划,针对性强,复习效果好,学长学姐全程答疑指导,对于考研复习的提升还是有比较大的帮助的。
三、复试建议
武大的复试占比为40%,所以如果过了初试也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我也见了很多初试分数高复试就不好好准备被刷掉的例子,所以这是非常可惜的。
我们今年是第二次线上复试,因为疫情的原因我是在家准备的。初试成绩是2月21号出的,从出成绩那天开始我就开始准备复试了。复试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天:心理测试;第二天:专业课加综合面试;第三天:上午专业课笔试下午英语口语面试。
心理测试就是一些简单的线上选择题,只要没有心理疾病心理正常都没问题。最重要的是专业课和综合面试。我从拿到初试成绩那天就开始练习口语答题,先把可能问到的专业类题目和综合类题目整理出框架,然后用口语说出来。复试和初试最大的区别就是要把文字输出转化为口语输出,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练习,尽量锻炼自己不要卡壳。
复试的专业课笔试也是跟初试比较像,我们今年考了两道。时间比较紧,要抓紧时间写。自己准备A4纸,时间到了就停笔然后拍照发到考官邮箱。英语口语也是问的比较生活类的问题,英语老师都很专业且严肃,但是不要慌张,保持冷静回答出来就可以。
四、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首先是心态上的建议,考试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不会的题,但是不要自己吓自己,可以这样想,我做不来大家都做不来,这样安慰自己,沉着答题把自己能思考到的都写下来就可以拿分。
其次,考研是一项非常漫长的旅程,一旦确定好了目标一定要坚持下来。初试和腐蚀前一晚我都很崩溃,给朋友打电话哭诉,可是哭完还是要继续面对,我一直相信老天不会辜负有准备的人。
最后送给学弟学妹们一句话:“苦尽甘来的那一天,山河星月都作贺礼!”
我们终将上岸,阳光万里!
【来源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与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