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解释学史学:把“无产阶级”打造成饭圈的身份认同

2023-06-07 11:25 作者:战斗红猪阿特拉斯  | 我要投稿

前不久B站网左圈,开始了对被芬兰人评选为芬兰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曼纳海姆”进行了论战。

源于,历史调研室发布了“曼纳海姆”的相关视频中,试图解释芬兰内战中,红军为什么输给了白军。

惹恼了网左,质疑历史调研室的材料和立场。

因为历史调研室,本身就是对研究结果的展示,其展示的内容:坚持了一种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的依据和基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料。对史料的收集、考辨、解读与利用是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其内容涵括了:经过考证的史实记录、统计数据、口述材料和当时人的心理视角等。

所以,调研室在回应中详实的写出了来源和补充了节选部分的前后文,证明了自己的“客观”立场。

但是网哲,拿出了解释学的历史观,先是利用海德格尔的解释学循环:解释者对被解释对象的"认识预期"是待解释的意义的一个部分,理解活动的完成因而依赖于理解的"前结构",即一组在理解之前业已存在的决定理解的因素。于是,这一基本"循环性"始终存在于"前结构"与解释者的"情境"之间。

质疑史料,都带有记录者的解释。“历史调研室”作为解释者又带有自己的立场。

事已至此,无论历史调研室再提出任何史料,都不能证明自己的客观。当然他大可以说“曼纳海姆”是芬兰人民的选择,但是由于“曼纳海姆”打的是反法西斯的苏联红军,这不“政治正确”

该网哲坚持:立场高于事实!

即使调研室不说,该网哲也抛开事实不谈,声称自己是反纳粹立场,又因为反对调研室,所以顺理成章调研室就是纳粹。

当然,这一套也不是他独创。

“你是什么粉?”这是复旦大学教授沈逸在微博上一句反复使用的话。他评论了一部分肖战粉丝的行为,引发争议。对于批评者,沈逸都会先问一句:“你是什么粉?”

饭圈被认为本质上就是被世俗化、商业化的宗教,在给予身份认同的同时,进行经济收割。但是,用哲学来为自己的饭圈化做背书,更是把饭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未明子试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无产阶级打造成一个饭圈的身份认同。


解释学史学:把“无产阶级”打造成饭圈的身份认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