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个译】渤海行动战记(十)

2021-09-12 13:37 作者:ACTIVISTSUN  | 我要投稿

  本文译自《第三海军营1900至1901年镇暴战记》(Die Kämpfe des III. Seebataillons während der Wirren 1900/01),系关于庚子国变以及德国海军步兵之一手史料。原作者为时任(1902年)第三海军营少尉军官赫伯特·冯·克莱斯特(Herbert von Kleist)。

  本文旨在以德方视角来展现当时的历史事件,以便读者对相关历史事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文中观点不代表译者本人观点。 


  六月二十一日上午8点,“伊蕾妮”号抵达大沽口,并开始将搭乘的海兵队放到海河上的驳船,在“美洲豹”(Jaguar)号炮艇的牵引下,驳船将这半个营的海兵队运到了塘沽。此后便接受俄国将军斯特塞尔的指挥。登陆部队主要由俄军组成,部队总人数约两千人。队伍的第一站是塘沽,部队须在此处过夜,因为情报显示清军的马将军(译注:即直隶提督马玉崑,亦写作马玉昆,所率部队为武卫左军)正带领约一千五百人的部队从北直隶前来。

时任直隶提督马玉崑

  克里斯少校奉命调遣热内连和两个俄军连,配属4挺机枪,在塘沽周围建立前哨。其中腓特烈少尉带领50名德军和50名俄军在野外担任警戒,其余前哨人员支起棚子宿营。

  在接到清军的马将军正带着部队朝此处开进的情报后,我方派出一支侦察队到前方侦察,侦察队由第二连的弗洛尔(Flohr)下士带领10名海兵组成。

  而弗洛尔下士带回了如下情报:“有一队人马正沿着海河行进。”

  连长热尼上尉下令,前去查明情况,并朝这支部队喊话,如果对方不回应,就开枪。

  弗洛尔带队摸到了这支部队附近,下令全体卧倒,然后他独自匍匐前进,他的手下正对着火车站展开了一条两百米长的散兵线。

  当德国部队沿通往山海关和芦台的铁路线布置阵地时,发现有中国人打算烧毁位于前方的铁路桥。第二连的坎普斯(Kamps)中士带着6名海兵马上前去阻拦。他赶走了这群中国人,并且把火扑灭,但他刚一回头,桥又被点着了。坎普斯抓到了一个中国人,而根据这个人交代,在距离北塘大约8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清军的堡垒,里面还布置了大炮。

  为了证实这个情报,第四连的波普(Popp)中士被派往腓特烈少尉负责的右翼阵地。他和手下的人游过了两道宽阔的水道,但因为地形太过泥泞,不得不折返。至于俄军,则拒绝派人侦察。

  于是,弗洛尔下士又接到命令,带着三名海兵,还有三个俄军士兵沿着铁路移动,侦察清军堡垒及守军的虚实。而他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夜色中,弗洛尔游过两条水道,然后发现了,在距离烧着的铁路桥约两公里的一个村庄空无一人。他没有抵达堡垒跟前,因为担心在夜色中迷路,但他发现了一堵高墙,上面架着8门炮,还听见了军官发令声。因此,他认定这就是清军的堡垒。

  他出色的情报在第二天被证实。侦察队经过六小时的跋涉,在回程的路上游过了两条河,情报在之后第一时间被送到了斯特塞尔将军手上。

  在此期间,在前哨的护卫下,斯特塞尔将军将冯·科诺贝斯道夫连,还有两个俄军连,以及4门火炮跟4挺机枪装上火车,在晚上7点朝天津出发。

——未完待续

【个译】渤海行动战记(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