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5G中Massive MIMO评估

2021-06-28 10:41 作者:余网优化  | 我要投稿

本文针对sub 6GHz和6GHz以上Massive MIMO的评估,包括天线配置、MU-MIMO的传输层总数、性能指标和评估场景。

天线配置

天线面板阵列每列和每行分别具有(Mg,Ng)个天线面板,并且具有均匀的(dg,H, dg,V)面板间距。

天线结构参数描述为(M、N、P、Mg、Ng),针对sub 6GHz建议单天线面板,即(Mg,Ng)=(1,1)。由于这些参数对进一步的性能评估和制造实施至关重要,因此,提出了6GHz以上(M、N、P、Mg、Ng)的详细参数。

对sub 6GHz频段天线结构的基本原理是尽量保持TRP天线的尺寸紧凑。逻辑上,行和列数(M,N)应彼此接近,以避免极长或窄的矩形天线面板。紧凑型天线面板的另一个好处是在实际部署中满足抗风性能。基于以上分析,将[M=8,N=16,P=2]组合成为16行8列交叉极化天线阵的自然选择,共占256个天线元件。同时,也会有一些场景要求在垂直方向上有更多的空间自由度,例如摩天大楼。因此,还应支持[M=16,N=8,P=2]的替代组合。对于6GHz以上,提出的TRP天线模型配置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由于功率驱动问题,一个面板不应包含多个天线元件,建议30GHz和70GHz中的一个面板最大64/256个天线元件。

第二:一个面板中的单极化和交叉极化都应该得到支持。在一个面板中给定固定数量的天线元件时,单极化意味着更多天线处于相同的极化方向,从而产生更窄的波束以增加覆盖率,便于在实践中实现。而交叉极化意味着一个面板内的TXRU数量更多,这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复用自由度,特别是在室内场景中。

l对于sub 6GHz以下频段,天线配置如下:

1. 对于4GHz,256个Tx/Rx天线单元:(M,N,P,Mg,Ng)=(8,16,2,1,1),(16,8,2,1,1)

2. 对于4GHz,128个Tx/Rx天线单元:(M,N,P,Mg,Ng)=(8,8,2,1,1),(4,16,2,1,1)

3. 对于4GHz,64个Tx/Rx天线单元:(M,N,P,Mg,Ng)=(4,8,2,1,1),(8,4,2,1,1)

l对于6GHz以上频段,天线配置如下::

1. 对于30GHz,256个Tx/Rx天线单元:(M,N,P,Mg,Ng)=(4,8,2,2,2),(4,4,1,4,4),(2,4,2,4,4)

2. 对于70GHz,1024个Tx/Rx天线单元:(M、N、P、Mg、Ng)=(8,16,2,2)、(8,8,1,4,4)、(4,8,2,4,4)

MU-MIMO传输层总数

对于在sub 6GHz频带中的传输,由于使用最多256个天线单元的数目,这是相对于64个单元的Rel-13的巨大改进,因此应该考虑对MU-MIMO的传输层总数的类似改进。因此,用于MU-MIMO的总传输层的数目应大于8 。

在6GHz以上频段实现高吞吐量的方法主要得益于大带宽,这与sub 6GHz频段有很大的不同。此外,高频的多径环境还不如sun 6GHz频段丰富。最后,TXRU的数目是有限的,因为需要联合波束赋形更多的天线来为通信提供足够的信噪比,以对抗高的路损和实现成本。因此,受TXRU数量的限制,6GHz以上的传输层数量不应超过32层。

Massive MIMO性能指标

对于NR中的大规模MIMO,与LTE相比,将有各种新的确定用途/场景来支持各种未来服务。为了获得大规模MIMO的全尺度评估,现阶段需要同时考虑全缓冲业务和非全缓冲业务。此外,对于某些场景,需要使用完整的缓冲区流量来与IMT高级值进行比较。

1). 全缓冲区流量模型的KPI:

1. 小区/传输点/TRP平均频谱效率

2. 百分之5用户频谱效率

2). 非完全缓冲区流量模型的KPI:

  •  平均5、50、95%的用户吞吐量

Massive MIMO的评估场景

基于室内热点 Indoor Hotspot、密集城市Dense Urban 和城市宏站 Urban Macro的部署场景。这些部署场景的系统参数总结在表1~3中。

表1和表3列出了室内热点、密集城市和城市宏观的其他属性。



5G中Massive MIMO评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