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识疑】揆曹雪芹生卒

2022-10-11 15:38 作者:pengo2025  | 我要投稿


曹霑

号雪芹、芹溪,生平因史料不足而存歧义,调查其生卒日期需根据现有史料结合小说内证展开,现经研究推测,曹霑生于乙未羊年五月初八(1715年),卒于癸未羊年除夕日(1764年),存年四十八岁有余。

小说第一回中的作者自云、道人评书、雪芹编修、书名演变,结合脂砚斋、畸笏叟的批语中提及雪芹供应诗文的职能,若将曹霑定为小说唯一的作者则是有待商榷的,小说大概率是在两代三人的笔下经历了改写、重写、补写的进化过程,阶段性、分批次定稿成书的。曹雪芹三字,对外而言更可能是曹頫、脂砚斋、曹霑的共同代号,对内则单指曹霑。

一、血脉

雪芹、芹溪字样的称谓,在甲戌、己卯、庚辰等早期抄本中,不止一次的出现在正文和批语里,曹頫使用代号畸笏叟,曹雪芹一般指代曹霑,他们叔侄不可避免的与小说发生了关联。曹霑作为江宁织造曹寅的孙辈,基本已经成为红楼梦研究的共识,至于他是曹颙(曹寅之子)的遗腹子还是曹頫(曹寅侄子、曹荃之子)的亲生儿,仍需进一步辨析。

1,据第二十二回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庚双]好极,的是贾老之谜。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必字隐笔字。妙极,妙极。

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十四

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月无考,其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孙曹玺原任工部尚书,曹尔正原任佐领,曾孙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曹荃原任司库,元孙曹颙原任郎中,曹頫原任员外郎,曹颀原任二等侍卫兼佐领,曹天祜现任州同。

按:

【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按作者惯用谐音法,彦谐音砚,玺亦有端方之相,用于文案,谜语谜底透露出曹家祖上的名字。从有官职记载的曹振彦,到曹玺和曹尔正,到曹寅、曹宜、曹荃(宣),到曹颙、曹頫、曹颀,再到曹天祜,历经五代。

甲戌本第二回批语此即贾蘭也,至蘭第五代】,小说里孤儿寡母李纨和贾兰,与历史上马氏和曹霑的情形类似。(注:曹頫父亲曹荃卒于1708年,彼时曹頫约13岁,与小说第四回出场时5岁的贾兰的情况并不匹配,遗腹子曹霑比较符合从小丧父的情况。)

2,据第二十五回

 [庚眉]宝玉系马道婆寄名干儿,一样下此毒手,况阿凤乎!三姑六婆之为害如此,即贾母之神明,在所不免,其他只知吃斋念佛之夫人、太君,岂能防悔得来。此系老太君一大病,作者一片婆心,不避嫌疑,特为稚子无人见白也,写出使看官再四思之慎之戒之戒之。

据《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一二八页

江宁织造曹頫代母陈情摺,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頫谨奏:为皇仁浩荡,代母陈情,恭谢天恩事。 

窃奴才母在江宁,伏蒙万岁天高地厚洪恩,将奴才承嗣袭职,保全家口。奴才母李氏闻命之下,感激痛哭,率领阖家老幼,望阙叩头。随於二月十六日赴京恭谢天恩,行至滁州地方,伏闻万岁谕旨,不必来京,奴才母谨遵旨仍回江宁。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求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本月初二日,奴才母具李煦前来传宣圣旨,奴才母跪聆之下,不胜感泣,搏颡流血,谨设香案,望北叩头谢恩。窃念奴才祖孙父子,世沐圣主豢养洪恩,涓埃未报。不幸父兄相继去世,又蒙万岁旷典奇恩,亘古未有。奴才母子虽粉身碎骨,莫能仰报高厚於万一也。

谨具摺代母奏闻,恭谢天恩,伏乞圣鉴。奴才母子不胜激切感戴之至。 

朱批:知道了。

按:

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乙未年,三月初七日曹頫向康熙报告【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求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可知曹颙生前无子嗣,他的妻子姓马,彼时怀孕七个月,按照怀孕280天40周估算,可推其预产期在五月间。

曹颙卒于1715年正月初八(据《虚白斋尺牍校释》[210]与李鹾史),生前没有子嗣,正月时马氏怀孕五个月,因此曹颙大概率知道并且有可能为孩子起名并做了两手准备,男一手,女一手。

关于三姑六婆,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三:“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庚辰本眉批【作者一片婆心,不避嫌疑,特为稚子无人见白也】。红楼梦反面角色马道婆,被作者特赐姓马,且身份是贾宝玉干娘,批语表示这是不避嫌疑,暗示出马氏是贾宝玉原型之亲属长辈。

曹颙妻马氏后续的情况,生了男孩还是女孩,是否存活下来,因未见曹頫奏折和其他史料上的直接证据,暂且只能依据小说人物反向推理其历史人物原型。

3,据第五十二回

[庚双]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法,避讳也。

按:

这条批语透露出这种富于创意的避讳方式,避的是家讳——曹寅的寅。

以上三条内证,指向小说与江宁织造曹家有关。

4,谁的儿子

(1)曹天祜是谁

1)首先排除他是曹頫的儿子,1727-1728年被雍正革职抄家的罪臣曹頫之子嗣,已经被剥夺捐官、做官之资格。而曹颙、曹颀之子无罪,可以捐官、科举、做官。

2)根据嫡长继承制,江宁织造曹玺、曹寅、曹颙一脉相承,如果曹颙有子,理应具有捐官的优先权,但却因曹頫被革职而失去了世袭江宁织造的资格。

3)曹寅长女曹佳氏是老平郡王纳尔苏的嫡福晋、小平郡王福彭的亲生母亲,她也是曹颙的亲妹妹,如果曹颙有子,则是王妃的亲侄子,有望获得看顾。据《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一九二页,庄亲王允禄奏报隋赫德钻营老平郡王纳尔苏,隋赫德便是曹頫被革职后的继任江宁织造,老平郡王在隋赫德解职后替曹家出头,变相索要隋赫德变卖曹家房产所得银两,可见王爷在为曹家撑腰。然而随着老平郡王纳尔苏1740年50岁去世,以及小平郡王福彭1748年41岁早逝,平郡王爷家日渐式微,后期是否还有人来看顾曹家则被打上一个问号。

4)似乎只有一脉单传之独苗才更有可能起名为天祜,以期博得老天的庇护和保佑,使曹寅嫡系血脉得以延续。尽管不排除曹天祜是内务府当差的曹颀之子,但就小说中贾宝玉生活在金陵大观园内,得到贾母、王夫人的百般溺爱,作为曹颙遗腹子的曹霑取名天祜是在情理之中的。而身在京城内务府就职的曹颀,他的儿子生活在南京的概率则相对太小。至于《通谱》所载曹天祜任州同,是捐官所得之虚职还是实有其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研究,这里不能展开了。

据上,曹天祜是谁,还不能确定。

(2)曹霑是谁

1)据小说第一回作者自云,曹頫自譬石头写石头记是不证自明的,或者说他是贾宝玉的第一个原型。曹家经历抄家的人是曹頫,小说里贾家则是贾政。

1715年曹颙死后,曹頫世袭江宁织造主事当家作主,小说里贾珠二十岁上死了留下的孤儿寡母李纨和贾兰,其原型指向曹寅李氏之子曹颙的寡妻马氏和孤儿曹霑。

随着生儿育女、年岁增长,曹霑成长起来,曹頫也升级成为贾政,曹霑随着林黛玉原型的到来,成为绛珠还泪、木石姻缘中贾宝玉的又一个原型。

换言之,曹頫少年时没有遇到外姓少女寄居曹家,而曹霑少年时遇到了,曹頫、曹霑两个人少年时的故事,被整合到同一个角色贾宝玉的身上,这一切,起源于雍正登基后拉开的抄家大幕。

对照历史人物和小说角色,1723年李煦被雍正抄家时逃逸的次女李某,大概率是林黛玉原型的不二人选。

2)第三回林黛玉进荣府,各版本题目大有不同,小说里林如海尚在却将独生女送出寄养,他如何舍得?而后一命呜呼留林黛玉寄人篱下,走得匆忙没有一丝拖泥带水。1723年李煦被雍正抄家后,200余口家人奴仆被押解北京时,缺了三人报了病故,其中两人一是妇人一是幼女,俨然母女。甲戌本第三回标题收养二字旁批语写道:二字触目凄凉之至。

如果没有外姓的林黛玉寄居荣府,或者说没有林黛玉原型寄居曹家,林黛玉这个角色以及感人肺腑的宝黛爱情又将从何而来呢?

3)据《虚白斋尺牍校释》[301]寄京中三弟,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十一月

我于九月十五日添得一子,十一月廿四日添一女,并以附闻。(注:次子李鼐,次女李某。)

据第三回林黛玉自述

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

李煦次女李某生于1716年十一月,属猴。如果曹颙妻马氏在1715年羊年五月顺利生产,那么她的儿子曹霑一定存活了下来,否则哪里这么巧宝玉不多不少只大了黛玉一岁呢?1723年李煦被抄家时次女7岁,恰巧符合林黛玉进荣府时七八岁的样子。若非曹寅嫡长孙,李氏、马氏对应在小说中的角色贾母和王夫人,怎能恰巧将贾宝玉溺爱有加,而视贾琏、贾环等人于不见呢?

4)鉴于曹寅文人之身份,家学之渊源,曹颙、曹頫取名用字之渊博(颙、頫二字见之于《易经》),因此不排除曹颙生前为马氏腹中的胎儿取名的可能性,但也不排除曹颙死后或由曹頫代为取名,可巧的是“既霑既足”、“受天之祜”同出于《诗经小雅信南山》中,而诗经也不止一次的出现在小说正文、批语里(第九、七十三、七十八等回),这表示作者是熟悉诗经的。

据上,可推出曹天祜大概率是曹霑的小名,曹霑则是曹颙和马氏之子,生于1715乙未年五月,属羊。

二、生卒

关于曹霑卒年的共识是除夕,分歧出在是卒于壬午马年、癸未羊年还是甲申猴年。

1,出生日期

据甲午八日泪笔

[甲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獭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按:

作批者将一芹一脂相提并论称“余二人”,而此时1766丙戌年雪芹已经去世,可推出此人当是脂砚斋。

甲申八月泪笔,或甲午八月泪笔,都不容易成立。

已知曹霑卒于除夕,不论是腊月二十九还是三十,均表示该年的最后一天,或春节之正月初一的前一天。1764甲申年八月,既不是祭日除夕,也不是生日所在的五月份,也许具有某种特殊意义但未见于史料。庚辰本第二十二回畸笏叟有批语前批书者聊聊,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乎】,可推1767丁亥年夏之前脂砚斋大概率也已经去世,那么1774年甲午年八月不可能死去活来的作此批语。

甲午八日泪笔,反而容易成立。

按照干支纪年规则,该署期表示1766丙戌年五月初八日,恰巧符合曹颙妻马氏预产期的五月间,从癸未除夕算起恰巧满足守孝、守寡三年,因此,这天极有可能是曹霑三周年的冥寿,脂砚斋睹物思人伤心不已。

小说中一僧一道、一侍一草、一宝一黛,甚至一芸一红、一蔷一龄,大概率是一芹一脂为自己塑造的人物角色,脂砚斋则大概率是李煦次女李某的笔名,她在小说中扮演了寄人篱下、绛珠还泪的林黛玉,与曹霑扮演的贾宝玉,从小青梅竹马。

她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创作了以她父亲苏州织造李煦为原型的甄士隐、林如海和江南甄家的故事,为石头记、风月宝鉴添加了她的自传性质的内容。

苏州织造李煦,也曾四度接驾康熙南巡,尽管她没赶上,可曾经的苏州织造行宫,又何尝不是她逃难前的红楼大观园呢?千金小姐、书香门第的一切,随着1723年被雍正抄家而戛然而止,她成了失去家园、失去父亲、失去身份、失去未来的黑户,有命无运,隐姓埋名生活。

这场地陷东南的家事消亡,她如何能不恨呢?尚未成年的一个女孩子,又有什么罪呢?恐怕只有欲加之罪或者罪有应得之原罪吧,生杀予夺,君言九鼎。

据上,可推出曹霑大概率生于乙未年五月初八日(公历1715年)。

2,死亡日期

(1)据爱新觉罗敦诚《挽曹雪芹甲申》

四十年華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誰銘?
孤兒渺漠魂應逐,【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新婦飄零目豈瞑?
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
故人惟有青衫淚,絮酒生芻上舊坰。
(《四松堂集》抄本,詩集卷上)

按:

不管此稿为改稿以及诗的内容,甲申成为重要的时间标志,已知曹霑逝于除夕,按照古人习俗,不可能当天下葬,需停灵几日,因此他最早的下葬时间是在甲申年初,爱新觉罗敦诚写下挽诗悼念故人,署期甲申,指向曹霑葬于癸未除夕后不久。

(2)据曹霑书箱

两扇箱门的背面,也各有毛笔写的字,其一为目录五条:

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歌诀稿本

为芳卿所绘彩图稿本

芳卿自绘编锦纹样草图稿本之一

芳卿自绘编锦纹样草图稿本之二

芳卿自绘编锦纹样草图稿本

其二是悼亡诗一首,有改抹痕迹,依稀可辨,括号内为涂抹内容:

不怨糟糠怨杜康,乩诼玄羊重克伤

(丧明子夏又逝伤,地坼天崩人未亡)

睹物思情理陈箧,停君待殓鬻嫁裳

(才非班女书难续,义重冒)

织锦意深睥苏女,续书才浅愧班娘

谁识戏语终成谶,窀穸何处葬刘郎

按:

【玄羊重克】玄羊暗指癸未,表示本命年遭遇重度克伤,依然指向癸未。【停君待殓】表示葬礼在停灵后不久举行。

(3)批语署期

壬午九月、壬午重阳之后,不见癸未、甲申的批语,到了乙酉有一条畸笏【二宝答言,是补出诸艳俱领过之文。乙酉冬雪窗,畸笏老人】的批语,丙戌有一条脂砚斋【甲午八日泪笔】,丁亥有【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和【前批书者聊聊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乎】。

可知,壬午九月之后的癸未、甲申两年多时间里,与写作、作批相关的事项突然中断了,原因很可能是由癸未年曹霑丧子和曹霑去世一前一后两件大事造成的,甲申年初脂砚斋李某料理完曹霑的后事,痛失至亲魂不守舍,她甚至不敢将孩子和曹霑去世的消息告知给畸笏叟曹頫,更不用说继续写作或作批了。

1766丙戌年五月初八,脂砚斋李某或感自己不能独活于世,于亡夫曹霑三周年冥寿之际,写下泪笔遗言。结合1767年丁亥夏畸笏叟曹頫的批语【前批书者聊聊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乎】,以及【丁亥春间,偶识一浙省发其白描美人真神品物,甚合余意,奈彼因宦缘所缠,无暇且不能久留都下,未几南行矣。余至今耿耿,怅然之至,恨与阿颦结一笔墨缘之难若此。叹叹!丁亥夏,畸笏叟】这两条批语,可推脂砚斋李某大概率卒于1767年丁亥春夏之交,而后畸笏叟曹頫获悉一芹一脂的死讯,痛惜不已。

(4)壬午

壬午除夕之壬午,有可能出于一种复杂心情下对日期的疏忽,或者此书一贯的匿名隐藏作者、批者身份和信息而故意写错年份,亦或出于特殊原因曹霑于壬午除夕日死亡后在癸未停灵一年直至甲申下葬,但这种可能性尽管不是没有却概率很小。

据上,可推出曹霑大概率卒于癸未年除夕日(公历1764年初),并于不久后的甲申年初下葬。

三、秘密

据《广东巡抚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李公士桢墓志铭》

李士桢归旗辽左,继正白旗佐领李西泉,即以为氏。

据《乾隆七年昌邑县志卷六人物》

李士桢字毅可,本姓姜,从龙辽左,寄旗籍,以李为姓。

据《虚白斋尺牍序》

陶村与竹村为同祖兄弟,以今视之,籍异满汉,姓分姜李,谓之曰同源,其谁知之?(注:陶村,李煦堂弟姜煌。竹村,李煦号竹村。)

按:

上述三处史料,可知李煦及其儿女为山东昌邑姜姓血统。

据《光禄大夫江西布政使司参政李公墓志铭》

一嫁曹寅,官内户部,督理苏州等处织造府。

按:

可知李煦堂叔李月桂的女儿嫁给了曹寅,两家联姻,曹寅成了李煦的妹夫。

据《虚白斋尺牍校释》[14]与李运司,康熙五十四年(1706年)五月

弟与曹荔轩葭莩之戚已三十余年,而织造共事又复十有余栽。

按:

从1706年前推三十年是1676年,余年则表示更早,1676年之前曹寅已经与李氏成亲,成了李煦的妹夫。(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四月曹寅被康熙提拔任命为苏州织造,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调任江宁织造,与此同时李煦接曹寅位,初任苏州织造。)

李煦父亲李士桢为李西泉义子,然实为姜姓血统,而曹寅妻李氏为李西泉、李月桂家族之李姓血统,因此李煦与堂妹李氏并无血缘关系,进而可推出,李煦的子嗣与曹寅的子嗣并无血缘关系。

李煦的次女生于1716年,曹寅的孙子曹霑生于1715年,按照伦理辈分,林黛玉原型李某与贾宝玉第一原型曹頫平辈(小于曹頫20岁),却成了贾宝玉第二原型曹霑的表姨(小于曹霑1岁)。

可是,一旦抛开这层义子干亲的关系,贾母原型之曹寅妻李氏与林黛玉原型李某,并无血缘关系。小说里林黛玉被设定为贾宝玉的表妹小宝玉一岁,历史上李煦次女李某比曹霑小一岁,二人并无血缘关系可以结婚。

当实际生活中出现这种特殊情况时,按伦理还是按血缘,恐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层不为人知的伦理关系,在禁书属性、人言可畏之下,也许不向外人道来才好。

四、拾遗

1,据甲戌本第一回批语

[甲眉]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按:曹颙死时子嗣只有马氏腹中遗腹子一人(注:除非是双胞胎,但鉴于书里书外的情况,可基本排除这种情况),因此棠村不是曹颙之子,而大概率是曹頫之子。

2,据通行本第一百二十回贾政语

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

按:曹頫大概率出生于1696年,1715年堂哥曹颙死后他改变命运,继任江宁织造时19岁,恰好比曹颙遗腹子曹霑大19岁。

3,据抄本第四十七回贾母语

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

按:

1727年曹頫被革职,导致贾母原型李氏被剥夺诰命身份,前推54年是1673年,前文1706年时曹寅成为李煦妹夫已经三十余年,可知曹寅李氏成婚于1676年之前。

曹寅生于1658年属狗,参考康熙(1654年生属马)十二岁成婚、李煦(1655年生属羊)十四岁成婚,若曹寅与李氏1673年结婚,彼时曹寅十六岁,合理。

曹寅父亲曹玺卒于1684年。曹寅祖父曹振彦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以覃恩诰赠光禄大夫三品郎中加四级。从1673年算起,曹寅李氏成婚时,父亲曹玺、祖父曹振彦尚在人世,如果大约生于1582年的太爷爷曹锡远足够长寿,1673年时他八十多岁,则亦见证了重孙曹寅与重孙媳妇李氏的婚礼。

如此一来,小说中贾母讲述自己从重孙媳妇做起历经54年,很可能便是史实了。

4,大观园、两个贾宝玉的原型

(1)大观园原型理应为江宁织造行宫,是曹寅1692年上任江宁织造后,为1699、1703、1705、1707年四度接驾康熙南巡而修建的行宫,其设计建造应符合皇室规制。1728年曹頫被抄家前,曹颙、曹頫、曹霑甚至棠村(曹頫之子)的少年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那里曾是他们生活中的乐园。另外只有跟随曹寅生活、成长于南京的孩子才具备生活在大观园里的经验,曹家京城人口则不具备这种条件。

(2)1728年抄家、搬离南京返回京城的曹霑时年14岁,不曾经历过南巡接驾,甚至梦遗都可能还没有,也不太可能是在织造署隔壁的总督府里完成,而是回到京城才青春期发育的,但他却因被雍正抄家而遇到了逃逸藏匿到曹家的李煦次女李某,有了宝黛的青梅竹马和足不出户的结社赋诗。

曹頫的青春期虽然没有遇到常住的外姓女孩子,却因曹寅尚在家业鼎盛,度过了鲜花怒马、社交丰富的纨绔生涯,甚至在隔壁总督府的秦氏那里得到了他的人之初体验,1727-1728年革职抄家后,曹頫倍感愧对祖上,于是有了小说开篇作者自云中悔愧交加的内心独白。

小结

曹霑,小名天祜,号雪芹,曹颙遗腹子,曹寅嫡长孙,曹頫侄子兼嗣子,贾宝玉原型之二,生于1715乙未羊年五月初八,卒于1764癸未羊年除夕日,葬于1764甲申猴年年初。

该推测基于史料、文本以及人情事理常识,并非定论,暂可视为史料不足情况下推理案情的一种尝试,对于历史真相的揭示,亟待更多史料物证的发掘。



【红楼识疑】揆曹雪芹生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