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可乐

2023-03-17 19:48 作者:DustyGrey  | 我要投稿

        看着电脑屏幕上游戏角色死亡的画面,我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精致的人物建模,有趣的战斗模式,最重要的是,似乎周围的人都在玩,视频平台上铺天盖地的也都是这些游戏的内容,似乎很热闹。刚接触这个游戏的时候确实也觉得好玩,不过或许是游戏设计的太难,也有可能是自己技术太菜,最开始死的时候还很不服气,但尝试几次后总是失败,于是就骂了句“垃圾游戏”,放下不玩。可没过多久,又愤愤地打开游戏。这样重复几次后也获得了一些所谓的战胜强敌的成就感,可是在重复地死亡后又没什么兴致了。

        于是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机,很自然地点开了视频APP。视频的主页已经精心排布好了视频。算法就像青楼里精通常客喜好的老鸨,把最能撩拨你心弦的女孩推到面前。划了几页,随便点开了几个玩梗的鬼畜视频。封面大多是那几个被大家反复玩弄的互联网时代的小丑,他们的只言片语,被重新调音,组合,再联系最近的时事热点或者一些脍炙人口的新歌老歌,就成为一个又一个的新视频。这让我想起超市货架上不同品牌不同口味的可乐或碳酸饮料,喝着其实都差不多。至少于我而言它们都是碳酸,我也只是想要那种二氧化碳释放刺激味蕾的感觉而已。所以我明明知道这些视频的路数,可还是会理所当然地点开,然后发出那每次都一样的笑声。扑哧——。拧开放在一旁的可乐,瓶中最后的二氧化碳随之逸散。没有气的可乐已经没什么可乐的了。饮下最后一口。视频刷着刷着也没什么意思了。这才发现脑袋被空调吹得有些晕,一旁的鼻涕纸也积累了不少。出去走走吧。

       虽然是从空调房里出来,但经过了空调一整夜的强力吹拂,这久违的炎热竟也让人感到惬意。说起空调这玩意,在中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算得上是生活必需品了(我也在中国国北纬四十度以北看到过这玩意)。从外面熔炉般的炼狱回到开好空调的房间,身上的汗气也随之加速蒸发,于是就由内而外地凉爽起来。可这空调开久了,就又会冷,把温度调高一点吧,不久又热了。家里也买不起更好的空调,只好加件衣服或者盖上被子,可无论怎么做都不能像之前那般舒服了。

       到楼下。还好是上午,太阳还没那么毒辣,目前的感觉也还算舒适,那就接着走吧。大学的暑假放的似乎比中小学都要早,几年前的我每每听到大学生堂姐放假的消息总不免要羡慕一番。现在终于轮到我了,可以没什么负担地漫步在这安静的小区花园里,现在该轮到那上中学的弟弟羡慕我了。花园边上的石滑梯,是每一代小孩子的乐园,小时候的我也未能免俗,总能在这滑梯上玩出花来。我三两步走上了滑梯的台阶,然后又俯下身子钻进了滑梯顶上的“桥洞”,坐下来,滑下去,滑到滑梯底下。总感觉不对劲。我又从滑梯的滑道下走上去,也是三个跨步,就到了最上面。感觉没什么可乐,那就去别的地方转转吧。

       初中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在大街小巷没有目的地乱走,那时最喜欢走到陌生的街道,因为那些未曾见过的景致总能让我兴奋,而且还能增加同学校里的朋友们的谈资,除此之外试着让自己迷路然后再走回去,也很有成就感。现在虽然大部分地区都走过了,可由于这几年附近大兴土木,加之上了高中没时间逛,上了大学又去了外地,所以虽是故地重游,却也还是算新鲜,可现在我却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以前每次的奇遇都能让我对朋友们反复吹嘘,那时的我像是肚子里不断胀满了气让我漂浮起来,现在这种无聊兴许是因为没有人听我吹牛逼了。说起来以前也总是和朋友们一起又说又笑地溜大街,一起吹牛逼。仔细想想,也许是寂寞了。可前不久还和他们出去过一次,大家一起有说有笑地努力寻找话题,努力地回应彼此不也挺开心的吗?对,只是今天没什么理由叫他们出来罢了,虽然我知道他们也很闲,也知道如果我叫一声,他们说不定也会出来。但我很清楚叫多了以后就叫出来就没劲了。就像可乐一样,刚拧开的时候气还是很多的,可拧开的次数多了,气也就少了,喝着也就没劲了。想着可乐,才意识到已经走了不久,太阳也越发毒辣起来。买瓶可乐吧。

       买了瓶无糖可口可乐。说起可乐,我还是比较喜欢喝无糖的。倒不是冲着它宣传的所谓“无糖零负担”,我并不在意普通可乐比无糖可乐多出来的这点糖分,况且作为无糖作安慰剂并不能证明这样的可乐本身无害。我只是单纯更喜欢甜味剂的味道而已,因为蔗糖过于粘腻。而且无糖的可乐,用我初中程度的浅薄化学知识来理解,这就像是脱离了农业时代时代最后一点印记的完全工业品。就拿农业时代的饮料来做个对比,譬如酸梅汤,雪梨糖水之类的,都能很轻易地从名字联想到一些熟悉的东西。但是可口可乐[1],单从名字上很难明白这玩意是由什么组成的。然而配料表里的蔗糖还是会让人轻易地联想到白砂糖或者红糖这些很常见的东西,但无糖可乐把蔗糖换成了阿斯巴甜后就完美的避开了这样的情况,以前盯着配料表琢磨的劲头也彻底被这些看不懂的名词给彻底磨灭了,我就此认为无糖可乐是完完全全的化学工业品了。这很好。很摩登。毕竟摩登时代的造物都致力于给你带去随时随地的即刻快乐。碳酸是可乐能带给人们这种即刻爽快感的重要原因。可乐这一类型的碳酸饮料,第一口喝下去的那种刺激舌头和口腔的辛辣感,是碳酸爱好者们最中意的,这样的消费痛点被廉价网购平台的那些有点小聪明的商家敏锐地捕捉到,弄出了给饮料加气的小玩意儿。所以即使是无糖可乐,它也仍是可乐,只要是可乐,那就是碳酸饮料,而碳酸饮料也只有它的第一口才最有价值。以前有个朋友他大概这么说过说“三块的可乐,第一口最少值两块九,剩下的每一口,其价值都会以指数级递减。”我深以为然。

        嗝(e)——打了个响亮的嗝,要是能再大声一点,然后连续多打几个,就能有刚才在面前飞驰而过的鬼火少年们的摩托引擎的感觉了。似乎能做个鬼畜。也许他们是刻意在营造一种荒诞感吧,骑着非主流的摩托车,顶着蓬松的五颜六色的头发,却还穿着南宁市中小学生统一校服。轰鸣的引擎声带着滚滚尘土,他们喧嚣的青春也许会因为在下一个拐角被交警拦下而戛然而止,不知道他们待在看守所里等待着来骂他们的父母时会不会也感到其实这一切都索然无味呢?也许他们从看守所出来后仍然会想着怎么改装自己的电摩好让它足够快,快到能逃避交警的追捕,快到能在撞击的瞬间将他们的躯体撞个粉碎,让青春的血气彻底地逸散到空气中。可几年之后当他们和这群所谓的兄弟们分道扬镳,泯然众人的他们,在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时又会对这段青春作何感想呢?躁动的碳酸分解之后,逸散到空气中不留一点痕迹,手中的可乐也开始变得像老鼠药[2]一样难喝。丢了。今天逛的差不多,所以,回去吧。

       再回来时,小区花园里已经跑满了小学生,真不知道他们成天高兴个什么劲。到小卖部里买了瓶百事可乐,坐在花园边上的石凳,看着这群小屁孩们没事瞎玩。玩的一点章法都没有,无非是乱跑,乱抓,做一些意义不明的动作,喊着从网络还有电视上学来的台词,你扮这个,他演那个,我是英雄,你是怪兽。又或者拙劣地模仿着被我们这些网络上被玩烂了的段子,把那些被反复添加到各种视频里的词语拿出来反复念叨,然后笑个不停。好像什么事都值得乐似的,成天笑嘻嘻的不知人间疾苦。其实这也挺好,谁都有这么个时候,然后长大,然后再回来笑他们,笑过去的自己。然后又感到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以此为乐,乐过之后,然后离去。

       我终究不是孩子了,还能像他们那般百事可乐,现在的我看着他们已经没什么可乐的了,只想着回去开着空调继续打那臭游戏了。哦,回去之前再买瓶可乐吧。


[1] 可口可乐其实是音译名它原本对应的应该是“可卡可拉”这是两种药用植物的果实,最初可乐的构成物,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但会令人上瘾,别担心现在这俩玩意已经不用在可乐里了

[2] 老鼠药这一比喻来自于我的母亲,小的时候我还受不了可乐第一口的刺激感,所以喜欢把气放掉再喝,我妈再去喝它时就会怪我把气放掉,说这可乐难喝得就像老鼠药一样。当然,我和她都没喝过老鼠药。


可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