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云台山!
↑以地理的视角,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北方的山脉多以雄伟险峻著称,而南方则以秀美清幽闻名。但有一座山可以将两者完美融合,它就是河南云台山。
▼

它的瀑布,飞流直下、荡气回肠,以314米的单级落差位列中国最高瀑布之一。
▼

它的峡谷,壁立千仞、层次分明,十四亿年的沧海桑田尽显,成为了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

它的气候,温暖湿润,孕育生灵。“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在这里首次现身黄河以北。
▼

而千姿百态的潭瀑更是让它脱颖而出,成为了华北水景尤为出众的山岳,堪称华北的世外桃源。
▼

为什么海拔不及1500米的云台山,可以如此独特,如此丰富?

01
北国之山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东北部,是太行山东南端的一个拐角。犹如前哨一般,屹立于群山与平原之间。
▼

最高峰茱萸峰,海拔1297.6米。
▼

站在山顶向南眺望,几近垂直的高崖之下,平原沃野一览无余。
▼

若逢雨雪,山间云雾缭绕,宛若仙境。山巅云海翻涌,壮丽飘渺,云台山则化身为云海之上的孤岛,向下望去深不见底。
▼

相比于太行山脉的其他地区,云台山所属的南太行与东部平缓的平原所形成的对比则更加鲜明。因此,登上茱萸峰的公路,也不得不在极短的距离内克服极大高差。如穿针引线般穿过数十个隧洞,盘旋而上。
▼

而如此剧烈的变化,是由数百万年以来活跃的断裂带所带来的。在其一侧,地面不断沉降成为盆地或平原,而另一侧则相对抬升成为山脉。
▼

断裂带的活动不仅抬高了山地,更使得地下的岩层裸露。也正是它们赋予了云台山层次分明的景观。
在山顶,易溶于水的石灰岩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们或被打磨成陡峭的利刃。
▼

或被切割成较为规整的方山。
▼

而在山顶的下部,数百米高的长崖则更加引人惊叹。犹如水墨画屏般沿山体铺展,连绵不绝。
▼

继续向下,软、硬交错的页岩等岩石则形成了陡缓交替的阶梯。
阶梯之下,石英砂岩组成紫红色的丹崖,如一道红绫缠绕在山体的下方。
▼

至此,一座典型的北方山岳宣告成形。层次分明、棱角锋利,山势凌厉而威严。
但如此还不足以成就云台山的独一无二,它还需要另一种元素的塑造。

02
南国之水
夏季,季风裹挟水汽从海洋呼啸而来,穿过东部和南部的平原,被高大的太行山脉拦截形成降水。而云台山位置靠南、水汽更为充沛,年降雨量可达800毫米,成为了华北的雨极之一。
▼

如此多的雨水,往往只出现在秦岭-淮河以南。但在云台山,北国的山拥有了南国的水。这场天地间的奇缘,又将孕育怎样的奇迹?
▼

西北部的泉瀑峡,云台天瀑飞流直下。瀑布垂直落差314米,相当于4个黄果树瀑布之和,瀑面宽20多米。
▼

磅礴的水流从崖壁之上倾泻而下,在底部的深潭内扬起百米高的水雾。即使在盛夏,也让人不由地裹紧衣衫。
▼

这样高大的瀑布,则形成于软硬交错的岩层。
每当流水下跌,下方较软的岩石则被快速侵蚀,致使上方较硬的岩石底部悬空从而失去支撑并崩塌下落。崖壁一边后退,一边变得更加陡峭。原本断续的小瀑布也随之成长为中国高瀑之一。
▼

此外,在云台山,由流水打造的缤纷瀑布不胜枚举。它们虽未如天瀑般气势恢弘,但也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北部的潭瀑峡更是将瀑布与潭水的美妙演绎到了极致。
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丫字瀑,造型奇特、小巧玲珑。
▼

在下游,瀑布与潭水更是如珍珠项链一般串联,被誉为“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
▼

离开潭瀑峡向南,波光粼粼的子房湖映入眼帘。湖面东西宽200米,南北长4千米,由人工大坝拦截而成。
▼

入湖荡舟,两岸的峻岭巍然屹立。山峰争奇斗艳,苍翠的树木随风而动,倒映在湖面之上,颇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境。
▼

至此,由山顶而下的巨厚石灰岩地层已由流水雕琢完毕。飞瀑幽潭、高峡平湖都已悉数亮相,但云台山最为动人的水景还在前方。从子房湖继续向下游行走,深红色的峭壁便出现在眼前,这便是石英砂岩。随着流水的下蚀,九曲回廊的红石峡诞生了。
▼

峡谷全长1500米,深入其间,两侧峭壁时而步步紧逼,仅两三米宽时而开阔明朗,遥相呼应。谷间奇峰嶙峋,谷底怪石满目。
▼

而动静相宜的流水,更是将红石峡的变幻万千诠释得淋漓尽致。它们或静静流淌,将峡谷的亮丽与丰艳尽染。
▼

或化身为一条银龙,俯身冲入深潭。
▼

亦或在岩壁之上流动,恰似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
▼

但这仍然不是云台之水全部的美丽。接下来,更加平静温和的地下水则带来了另一番别致的景象。
在云台山,降水可轻易穿透孔隙密集的石灰岩并在岩石内部流动。加之茂密的森林涵养水源,地下水极其丰富。
▼

位于茱萸峰下的药王洞,便是其中代表。溶洞高10米、宽11米、深30米,相传隋唐药王孙思邈,曾在此炼丹著书,因而得名。
▼

当水从溶洞中流出时,便在悬崖之上形成悬挂泉。潭瀑峡中的龙凤壁,无数细碎的悬挂泉与河流跌落形成的大瀑布相映成趣。
▼

丰富的泉水,即使到了寒冬也不会断流,造就了瑰丽的冰瀑奇观。
▼

由此,丰沛的南国之水塑造了云台山独一无二的美丽。北方之雄壮与南方之秀美,在这里合二为一。
云台山不仅足以称为太行山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更或许有资格位列华北第一水景。而这一曲高山流水的和鸣,还将给云台山带来另外一个身份。

03
不在世外的桃源
云台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利于躲避寒风的吹袭,更使它阳光充足,降水丰富,因此气候格外暖湿宜人。而众多峡谷与奇峰更是提供了多样而独特的环境,使得许多主要生活在亚热带的生命也可以在此繁衍生息。
▼

南方红豆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多见于我国长江流域、南岭山脉和台湾等地,却在云台山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

此外,云台山拥有包括太行花、水曲柳、连香树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四大怀药,也以优良的品质闻名中外。
▼

繁盛而多元的植被也同样吸引着动物的到来。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常常生活在我国云南、广西、海南等地区。但云台山及临近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也同样为它们提供了栖息的寓所,成为了生存的北界。
▼

为了适应北方的气候,它们进化出了更加庞大的身躯与浓密的毛发,能够抵挡零下低温。善于攀岩、喜欢跳跃的猕猴一般以野果和植物为食,有时也会吃虫卵。云朗风清之时,在林间,经常可以看到猕猴们相互理毛、哺育幼子、嬉戏打闹。
▼

此外,赤狐、狍等动物也在云台山的山林间穿梭、繁衍,甚至连神秘的山林之王华北豹,也曾在主峰茱萸峰附近现身。
▼

如诗如画的山水,丰富多彩的植物,生机勃勃的动物,俨然将云台山塑造成为令人神往的桃源。
▼

然而,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的是。这座桃源并非与世隔绝,相反,它位于中原腹地,自古以来便与繁华的都邑相邻。
张良,字子房,是“初汉三杰”之一,相传他在协助刘邦建立基业之后,便隐居于云台的山水之间,现代的子房湖也因他而得名。
▼

云台山清幽的山水,同样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魏晋时期,以嵇康、刘伶为代表的七位文人常集于云台山的“竹林”之下,纵情山水、谈玄论道,史称“竹林七贤”。
他们将自己的思想、诗歌、书画寄托于山水之中,醉酒当歌,抚琴长啸,剑舞轻灵,吟诗作赋。
▼

而不畏世俗、追求自由的魏晋风骨,自此也融入了这片山水之中。
▼

巍巍太行,生生不息。云台山,也在时光的长河中历久弥新。这个不在世外的桃源,给古往今来的无数人提供了一方可以远离尘嚣、短暂小憩的清凉天地。
唐代诗人王维更是在此留下了千古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至此,山水画廊、生命寓所、灵魂归处赋予了云台山多重的魅力。而在新时代下,它也拥有了新的使命。

04
尾声
随着交通便捷度的提高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一度养在深闺人未知的云台秘境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每年,数百万的游客纷至沓来。人们在红石峡间自在穿梭,于茱萸峰顶登高远眺,在天瀑之下拥抱清凉,于子房湖畔平静心灵。
▼

云台山也在不断发展各类创新的旅游产品落成,由传统的山水观光升级为综合性休闲度假目的地。
▼

在曾经以煤炭而闻名的焦作市,以云台山为代表的旅游产业更是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这个夏天,去云台山吧!去那里聆听一首清脆悦耳的水与岩之歌。
▼

去拥抱北国的高山,触摸南国的流水,畅享最快意的人生!
▼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石晓非 编辑:李楚阳
图片:1350亿光年 地图:陈景逸
设计:张琪&刘志鹏
审校:王逻辑&云舞空城&镜子&陈志浩
封面摄影师:任广宇
【参考文献】
[1] 贾丽云,张绪教,杨东潮,周轶群,樊克锋,张晋喆,王兴民,宫程.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瀑布成因分类研究[J].地球学报,2012,33(02):245-255.
[2] 赵逊. 云台山主要景观地学背景研究 -云台地貌成因[M]. 地质出版社, 2005.
[3] 路纪琪,王好峰,谢东明.太行山猕猴研究进展与展望[J].四川动物, 2009, 28(6):6.
[4] 谢东明,路纪琪,吕九全.太行山猕猴的冬季生境选择[J].兽类学报, 2009, 29(3):252-258.
[5] 陈楷.文化视角下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景观特征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3.
[6] 徐玉迎.云台山[M].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2.
[7] 张新斌.云台山与竹林七贤[M].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1.
[8] 王晓毅.“竹林七贤”考[J].历史研究,2001(05):90-9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