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理学推荐书单

2023-06-16 15:56 作者:柴基萨摩喵  | 我要投稿

研究生毕业于中科院心理所,健康心理学方向,让我阅读了不少心理学相关书籍。工作之后历史和政治视角的纳入,也让我对心理学的文化环境和进化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共鸣。下面想推荐一些我自己看来,对于普通心理学爱好者、心理学从业者和对心理学好奇的人们,可能有一些启发的书。

一、心理学的一大作用是治愈原生家庭问题,提升个人成长的主观能动性

原则上父母应在力所能及的水平上帮助孩子,主要是提供基础的物质需求,而发展性需求则主要依靠父母的教养方式。所以让孩子有吃有学的长大,可以算及格了,而偏斜多少存在。

但在我的咨询实践中发现很多的心理问题都来自于原生家庭,包括低自尊、抑郁和焦虑情绪等,以己婚恋和学业发展工作成就,往往来自于父母有条件的爱,不公平的教养方式和过度内归因的思维模式。

因为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部分,而早期教育在个人未足够觉醒的情况下往往影响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而且由于这些模式又暂时缓解症状的作用,所以人很难主观意识到并自我调整。

我之前做的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方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家长教育,依赖家校沟通的渠道,让家长意识到他们在代际间无意识的教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即家庭教养至关重要。同时,中国的文化环境,特别是养儿防老和重男轻女等小农经济时期的老旧思想,也影响着父母的资源倾斜。社会养老进一步落地,女性职场家庭平衡相关政策,都有利于这种陈腐思想和文化环境的改变。

孩子长大后,有权利和更多能量维护自己的资源。前提是TA可以意识到这一切并为之努力。以下的书籍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激发更多改变的动力,提供更多自我理解的理论,给出改变的方向。

1、《第七感》


本书主要让您感知并理解位于生活中心的调节机制(心理)、分享机制(人际关系)以及起中介作用的神经机制(大脑)。最终掌握自我整合的不同层次和方法:

识别需求:获取资源(时间金钱食物)的驱动力与繁衍的驱动力(生育),探索的需要(个人价值创造)与归属的需要(成为家庭或社区中的好成员)造成内在不平衡状态。我们需接近这些深切需求,辨别它们,找到更适合健康的方法来满足它们。

提升能力:提升自我整合能力,增加内在的一致性,有效实现目标,避免内在的分崩离析。提升人际整合能力,我们的经历决定了我们如何使得“我”的存在感成为“我们状态”的一部分,又不会因为这种结合而消失。

具体路径:自我内部——找到羞耻的模式,并且通过身体扫描等方式整合感知力,左右脑,记忆和童年。人际外部——找到个人存在的核心,提升对他人经历的开放性。

2、《被讨厌的勇气》


书里主要的观点:幸福是对共同体的贡献感;学会爱自己,别人的评价是别人的课题;过程本身就是结果。

具体方法是:

(1)处理自卑:从与他人比而自卑自负,变为与自己比,获得持续前进的动力。

(2)从纵向关系到横向关系:把别人从当做互相比较的敌人,转化为相互依靠的伙伴,只要对共同体有贡献就有了存在的价值。

(3)从自我为中心到关心他人:从执著于自我,到接纳不可改变,改变可以改变的部分。

这是一本很多人推荐过的书,对于非科班人士很友好~

3、《ACT就这么简单》


墙裂推荐!!

本书可读性很强,运用案例、工具,手把手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理论和方法,兼具趣味性。

给予了一个从病理模型到心理灵活性模型的工具包,帮助您识别情绪、认知、当下、价值和行动等六个维度的薄弱之处,并快速上手建立自信。是一个对心理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的整合性框架。对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启发和灵感。

4、《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精神分析案例分析》+《精神动力学咨询与治疗的精要》


这三本书从底层逻辑和理论,实践案例和指导,重点及注意事项补充角度,提供了精神分析的相关知识。

虽然精神分析中的部分理论未经过当前循证医学的验证,但对于心理学爱好者,可以获得自我理解的重要角度;对于心理学从业者,可以作为来访者个案概念化的思维工具。


5、《这不是你的错-如何治愈童年创伤》


这本书非常适合有一定的原生家庭创伤,羞耻感强的读者。书主要有三个部分:

解释羞耻:严重的羞耻感不仅来自文化禁忌(脸-自我意象,祖宗-自我意象模板),还来自儿童时期实际经历过的创伤——性和躯体虐待。羞耻感带来自我责备漠视,自我破坏自毁,认为自己不值得讨好他人,他人真正了解自己不会喜欢自己;对他人挑剔,暴怒,反社会,对下一代施暴。

自我悲悯的理论支持:自我悲悯对治疗抑郁,焦虑以及减缓压力,PTSD都有积极影响;加速叶催产素分泌,提高信任感,镇定度,安全感,慷慨度和联结感。由于大脑可产生新的神经元和突触连接,有关自我悲悯的新体验可以有效修复过去的羞耻记忆。

提供具体的方法:通过认清自己不应该因虐待而负责、原谅自己曾被虐待、争取自我宽恕行为、自我接纳、自我关爱、自我鼓励等具体方法治愈童年创伤。

6、《我有一只叫抑郁症的黑狗》


这是一个文字数量少,图片比较多,很温暖的书籍。主要是给到抑郁症患者的家人朋友的书。

虽然知识量较少,但是温暖量很足,可以从细微点滴抚平内心的波澜。

7、《心智成长之谜》


这本书比较适合有一定心理学知识或研究基础的读者。

书通过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中,对于记忆、依恋、情绪、心智状态、表征、第七感、自我调节、人际联结这些核心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整合和关联。

最后对这些议题提出了整合方向——通过正念进行意识整合、左右脑整合、从大脑皮层到边缘系统的纵向整合、把内隐记忆同清晰的外显记忆和自传式记忆连接起来的记忆整合,通过写日记进行叙事整合,协调个人和人际的状态整合,与别人一起参与照顾自己,还原一个自然的世界的超验整合。

本书阅读有一定难度,但信息量很大,启发性较强。

二、心理学的另一大作用是提高认识事物的弹性,增加环境适应力。

这一部分的书籍推荐,我主要从不同角色身份的角度进行,更多聚焦于如何改变。希望更好的赋能家长、老师和学生及职场人士,增加大家应对生活困难的弹性。

1、《正面管教》


给老师和家长。

详细介绍了孩子教养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和实用方法。家长和老师完全可以在日常沟通和班级管理中逐步应用和掌握。

2、《走出心灵的误区》


给青少年自己

这是一本帮助青少年减轻情绪压力,改善不良认知,提升自我效能的有趣的书。通过代入感极强的故事和互动,让青少年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一样,意识到青春期问题存在的普遍性以及自己处理这些问题的能量和力量。

我读研期间曾经以这本书为基础,改编形成了6个团辅课程,其中和情绪认知相关的部分尤其受到青少年欢迎。

没有团辅的环境和空间也没有关系,孩子们依然可以从这本书中感受到理解共鸣和力量。推荐给所有的感到力不从心和身心疲惫的青少年。

3、《正念教养》


给父母。

婚姻关系中的问题成为父母的主要压力源。这种压力已经证明对教养有负面影响,而且对父亲的影响超过对母亲的影响。教养培训中关于增强家庭功能的环节需要考虑父母自身的压力,痛苦和精神病理状况。

亲子互动模式中有很多绕开了高级皮层的参与,由边缘系统和杏仁核来调节的部分,正是这些部分给孩子造成了情感创伤,让孩子感受到不稳定的亲子关系、有条件的爱、形成不良的互动模式、不佳的自尊水平和自责的归因模式。

书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课程和工具,帮助家长了解进化、遗传、依恋的基础理论,将表面的失控反应与家长个体的早期成长模式联结起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4、《瞬变-让改变轻松起来的九个方法》


给学生和职场人士。

本书结构极其清晰,案例趣味丰富,聚焦行为改变,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逻辑阐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对于学生和职场人士自我成长及团队管理都有一定启发。

  • 看似人的问题,实则情景问题——营造路径。

  • 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精疲力尽——激励大象。

  • 看似心生抗拒,实则方向不明——指挥骑象人。

5、《全脑教养法》


给家长。

这本书适合所有希望孩子能够更加全面健康成长的家长。结合不同情境,给予家长整合孩子左右脑、上下脑、记忆、自我和他人的工具和原理。

6、《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


以上所有的推荐书目,均以西方的心理学的理论实验和实践为基础,在中国语境下,还需要进行调整和再应用。也期待中国能出更多本土的权威心理学家和科普人士~

如果有心理学方向感兴趣的内容,欢迎和我一起沟通交流~


心理学推荐书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