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再见了,橡果兄弟!》— 仅有自己可见的人生道路

2022-11-22 09:57 作者:信评动画  | 我要投稿

《再见了,橡果兄弟!》也是今年我比较期待的动画电影之一。之所以会期待,主要还是因为其导演石冢敦子算是近几年我认为的一个不错的新晋动画导演;无论是她在《游戏人生》(TV和剧场版)中那相当优秀的、能够将作品中的情绪以一股足够有感染力的方式给呈现出来的改编实力,还是她在《比宇宙更远的地方》中所能够创作出的一个足够热血、也足够让人动容的青春故事的能力,都足以让我对她抱持着一定的期待。

而在我将本作给看完之后,我认为本作尽管依旧把握住了一个足够浪漫的表达,且我个人对于这个表达,老实说也还是有着一定的感触的。但却也不得不说,本作的故事确实有点支撑不起这个表达;又或者应该这么说,它所讲述的这个故事、它所展现出的这些角色,多多少少是有点难以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的,以至于我有点不太能够沉浸到本作的这个故事之中。

那么首先,本作的核心表达是什么呢?

我认为这一定程度上是和《比宇宙更远的地方》有些相近的;在《比宇宙》的故事中,它借由“逃开常规与现实”,歌颂着那独属于青春的热血与悸动,以及由此所收获到的、那能够与现实对抗的、那足以让自己勇于向前迈步的力量。

而在本作中,它同样在故事中段,有着一场算得上是逃开现实的、说走就走的旅途,而这趟旅途对主角三人同样也有着无法抹灭的影响,进而借此去带出角色的成长与改变。

只是,比起《比宇宙》那更侧重于突出在旅途中所收获到的力量与成长;
本作,则更着重于展现这个“逃避”本身,对于一个渺小的个体所拥有的意义与价值。

剧中的两个主角,也就是郎真与斗斗,其实多少都是遵循着他人想法所生活着的人;郎真即便被周遭的人所唾弃,也依旧在田地里打工、也依旧帮助着务农的家人与亲人、甚至都因此主动放弃了一次能够远赴城市念书的机会;而至于斗斗,则是一个完全服从于父亲的人生规划的、尽管自知不适合、也依旧在苦撑着活下去的人。

也是因为这样,他俩才会在初中时期,组成了“橡果兄弟”这样的小团体,在闲暇之余躲到山林之中,以此来逃避这些束缚着自己的现实与压力。但是,这样一种不上不下的逃避方式,却也没有真正地让他们摆脱这样的现况;亦或是没有让他们认清自己正在抗拒着这样一种,虽然抗拒现状,但又不敢真正逃走的状态。

不过,也如同我在前面所说,故事在中段的时候,在多洛普这个角色的引导下,他们走上了一场完全没有规划与安排的,处处充满惊险与刺激的旅途;而正是这趟不被安排好的行程,这样一次充满着意外的旅行,才真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诚然,这趟旅途的时间不长(也就两天一夜)、也很难说他们是出于自愿才出走的(毕竟严格说起来他们是被迫的)、甚至都无法将它视作为一场对现实的反抗(因为到头来可能谁也不在乎);但是,它间中所遇到的这些惊喜与挫折,这些只有亲自走过、才能够体会得到的道路与经历,却又扎扎实实地,促成了他们人生这条漫长道路中,难以磨灭的一笔。

“我们确实在绕一大圈远路时看见了熊,而这件事肯定只有走过那条路的我们知道而已”

这句台词,就是我所认为的本作的核心表达。

特别是再结合上故事末尾那段又一次的旅途,以及最后所展现出来的巧合与奇迹;这样一个同样无他人所在意的一件小事,无疑也在他俩心中、在我们这些观看着这个故事的观众心中,留下了一笔深刻的烙痕。

而正是这样一笔笔的烙痕,才得以构建出我们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而这,其实也正是多洛普在剧中所说的那个,追逐一辈子所寻求的宝物,的真正面貌了。

前面所说的这个表达,还是让我颇有感触与动容的。

但是,如同我在最一开始所说的,本作的这个故事,在我看来其实没有很好地支撑起这个表达;至少就我个人来说,我其实一直都没有特别沉浸到故事之中,没法很好地与这些角色共情。

之所以会这样,我认为可能有三个理由。

其一,在于角色动机的设计。

我前面也有稍微提到,严格来说,俩主角其实是被迫参与到这场意外之旅的;毕竟他们是为了寻找那个能够证明自己清白、证明自己并不是促成那场森林大火的凶手的证据,才会踏上这个旅途的。

只是,他们这样的选择,在我眼里其实有点像是在逃避罪恶与责任;尽管从事实角度出发,他们的确不是造成这件事的凶手,但是,他们之前所做的也很难说不是全无风险的。无论是买了大量的鞭炮、还是在点火了之后发现哑火就将那些鞭炮放着不管,要是真的就那么意外地在他们跑走的那段期间内鞭炮炸了,进而真的由此促成了火灾的话,那么他们就的确需要为此负责了。

当然,就算是他们真的得为此负责,他们选择逃跑,就动机层面来说,其实也是合理的,所以我在这里想要讨论的,并不是动机的合理性,也不是他们究竟该不该为此负责。

我这里想要讨论的,是站在剧作的角度来看,安排这样一个,高度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事件,以及这样一种看起来像是在描写主角主动选择逃避“罪责”的剧情,却又想要借此去进行“歌颂逃避过程中的美好”的表达,在我看来就是难以说服观众的。

毕竟,主角所逃避的已经不是仅局限于自己的小事,而已经是一起对周遭的很多人都有影响的大事;在这样的框架下,尤其在故事前期观众还尚未与角色产生高度连接与绑定的前提下,观众其实比起选择代入到主角身上,可能更多还是会下意识地选择投入到那些会被这起事件所影响的“社会人”的视角上,进而更加难以对他们后面的这些浪漫化表达,产生高度的共情与感触。

其次,在于本作对白的设计,确实是有点过于“青春伤痛文学”了。

事实上,我认为在这类题材的作品下,出现这种“青春伤痛文学”的、有点抽象的语句,并不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样一种强说愁的、脑袋里因为各种迷茫所迸发出来的乱糟糟的句子,其实特别能够反映出青春时期的迷茫与焦躁。虽然上了年纪、稍微体会过真实社会的拷打之后,就能够理解当年的自己心中的这些愁楚根本就是无病呻吟,但我始终认为在文艺作品中这样的句子与其说是想要讲些什么道理,更多地只是借此去表现出角色的内心,进而达到一种细腻描写的质感。

但是,这样的句子在我看来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它不能大量的堆砌在正常交互与聊天的对白之中,而只应该在描写内心的时候出现。

这是因为,想归想,但是到了与朋友交流和互动的时候,还在大量地整这些抽象的、意义不明的句子,不仅仅无益于关系层面的塑造与构建、进而导致叙事层面的低效,更重要的是它还非常失真;毕竟青少年交流起来,至少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还是相当直接且直率的。

而本作中,问题其实就出自于此;多洛普的不少台词,都太跳脱出当下的情境与语境了,感觉就是为了说才说出口的,甚至连角色自己都对此有所吐槽了。而在这样一种相对失真的互动描写的情况下,我确实就很难把自己代入到角色身上,把这当做一场有可能发生的青春冒险来看待了。

而由此,其实也延伸出本作的第三个问题,那就是因为它在角色的互动上堆砌了不少抽象的句子,导致了角色之间的关系构建,在我看来也是不够充分的。

毕竟老实说,我直至最后,也不太能明白多洛普对于主角,尤其是郎真而言,他的重要性究竟在哪。郎真和多洛普算是认识了不短的时间了,但是他俩之间无论是互动、还是对彼此的了解,真的都很难说服观众他俩是非常重要的好友,甚至在我看来还远不如他与斗斗之间的关系;而至于斗斗,这样疏离的感觉倒是比较合理,毕竟他俩也才刚认识,但对于一个才认识不到3天的朋友,感情真的有好到最后那样吗?

是,我承认这趟旅途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彼此之间的感情会远比表面上的深;但问题就来了,如果真的想要去堆砌情感上的连接,如果真的想要让最后那场情绪爆发、与再一次的旅途有着更加扎实的基础,那么作品就更应该在故事中叙写与构建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去堆砌那些抽象的句子。

而我也相信,如果作品能够更好地将这几人之间的关系,在中前期给提炼与描绘出来的话,特别是能够更好地将他对于两个主角的意义与重要性,给展现得更加透彻的话,那么我前面所说的表达,尤其是作品最后的那个call back,它所能够带来的感染力,应该会比现在还要强烈不少。

当然,我认为本作也谈不上一部多么难看的电影,我文中所说的这些所谓的问题,也只是恰好因为我自己比较难代入,所寻找的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许对于其他观众来说,本作就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就是特别喜欢这样的剧情与台词设计,进而对本作所呈现的这个表达,有着更为巨大的感触与动容;对此,我也是能够理解的。

但至少就我个人来说,本作如果能够叙写出一个更加纯粹(指无需安排高度社会性的情节)、且更加真挚(指比起堆砌抽象文句,更应该着重于具体的互动描写)的故事的话,那么我比起现在,或许还能予以它一个更好的分数与推荐度吧!


简单评分:8.1/10


ps:不过别的不说,旅途过程中的景观与美术堆砌,以及由此所渲染出来的情绪,确实还是挺让人惊艳的;特别是最后那段,虽然仅仅只是一闪而过的爱尔兰之旅,但它的美术震撼度,真的冠绝全剧。

ps2: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啊。对于专栏或作品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   

《再见了,橡果兄弟!》— 仅有自己可见的人生道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