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龙华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回忆峥嵘岁月
为了深入了解党史,学习党的精神。我们于2023年7月17日,来到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上海市龙华路上,毗邻古刹龙华寺。原为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在此被关押和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义士数以千计。
陵园设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遗址区、地下通道与就义地、碑林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干部骨灰存放区和游憩区等八大功能区。江泽民同志为纪念碑题写“丹心碧血为人民”。陈云同志题写馆名“龙华烈士纪念馆”。11座大型雕塑与纪念广场坐落于南北主轴线上。这里安葬着顾正红、罗亦农、赵世炎、林育南、李求实等1600余名烈士,并建有申城第一碑林,占地20多亩,分南北两排,各长54米,遥相呼应。南壁碑碣,为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北壁碑收录了上海烈士的革命诗文。
步行缓缓来到刻有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全文的那面碑墙,凭着之前读过的记忆一一辨认那些文字,不过还是大部分忘却了。文中记叙的那些青年作家的名字与小事,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人的脑海中渐渐隐淡了,但是却在这些碑墙,在书本上、在互联网上永远地被纪念下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无论经过多少年,都会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中。缓步走过这面碑墙,遇到一个央视记者来采访,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他们虽然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会比他们的躯体更加永恒”,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
来到陵园入口处,刚好遇到一群人正在整队。我随机选了一个方向(路痴的我已分不清东西南北了)来到了碑林。一棵棵修颀的竹子掩映着石碑,地面还有点湿漉漉的,但丝毫无碍于那些坚实有力的字体和热气腾腾的诗句。我走到每一个石碑前面,默读那些毫无雕琢却无比炽热的文字。虽然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敌人的痛恨和蔑视,对未来的期望与信心。愿意“去休”自己的“学者博士梦”,而甘为“革命一新兵”。读着一首首诗歌,仿佛穿越了时间与诸位英烈交谈,感受到的都是激情与情感。
我们走进龙华烈士陵园,都会对历史加深认识。人们不能忘记那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是革命先烈用热血染成的。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是激励大家前行的动力,要把革命传统牢牢记在心头,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