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提出心血管疾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且多与五脏气机失调、虚损相关,故认为扶正固
邓铁涛提出心血管疾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且多与五脏气机失调、虚损相关,故认为扶正固本顾护五脏之气尤为重要。在遣方中巧用五爪龙、太子参、桂枝、附子、细辛等补气温阳类药物调节气机从而提高补气疗效且不过于燥热,避免“壮火食气”,体现了“少火生气”之意。 胸痹心痛(冠心病) 营卫之气的盛衰依赖于后天之本,即脾胃之气的强弱。冠心病为“脾土虚弱,木不生火,营卫不足”所致。故在本病的治疗上,强调以补气为要,方用邓氏温胆汤加减。 黄芪为该方之要药,但部分患者虚不受补,为避免久用黄芪而致“壮火食气”,邓老师善用五爪龙配合桂枝代替黄芪,认为二者相配益气补虚功同黄芪却不温不燥、补而不峻,正合“少火生气”之意;并佐以白芍柔肝养肝,助木升火。全方温土以助营卫,益气以充君火。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心气不足为心衰病主要病机,方用人参四逆汤加减,其中附子为补气温阳之要药。研究表明,张仲景应用附子的剂量并不大,常用量附子1枚合约6.9g,大者1枚亦约10g,多不超过13. 8g。 使用附子应效法张仲景“微升少火”之意,小剂量(3~5g)使用,扶植少火,并佐以炙甘草既可解毒又可增加补气效力。阴得阳生,阳得阴助,阴平阳秘。 眩晕(老年性高血压) 老年性高血压多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正如《丹溪心法》所云“无虚不作眩”。老年人后天之本虚弱,脾土无以灌溉五脏之气,气虚为主要病机,方拟赭决七味汤加减。 其中黄芪为君药,意在补益脾气,调和阴阳。临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黄芪运用较大剂量而仍需加量时可选用五爪龙代替部分黄芪,同时配合使用麦冬、石斛等养阴之品制黄芪温燥之性,取“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意。 心悸(病窦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归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因脉为心之府,也有医家因其脉以“迟、涩、结、代”为特点,将其归属为“脉结代”“迟脉证”进行论治。不论是《伤寒明理论》中的“其气虚者,由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为悸”,还是《濒湖脉学》提出的“迟而无力定虚寒,代脉都因元气虚,结脉皆因气血凝”,均不难看出气虚而致阴寒内生为病窦综合征主要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