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1-3-1-3)现实唯心主义——面对“心不齐”的拧绳哲学

现实/行动唯心主义(Actual Idealism),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秦梯利。
场域论(1):“世界”(world)
本体论(3):“精神”(spirit)
认识论(1):“思想”(thought/mind)
目的论(3):“行动”(action),作为中介,中介reality(ongoing act of thought,对应1-3-1-1、集体秩序)和thought/mind(pure act,对应1-3-1-2、私人自由)
现实是被心灵所预先建构出来的,且共同体面对的现实是被共同团体的一种集体意识所建构出来的。思想是行动,共同体的思想是可以被行动所实现的。“心往一处想”、“人心齐,泰山移”,即心齐就可以实现复杂构想。它认为共同体中的所有人都是一个心灵,由于他们share the same reality,所以他们share the same mind。所以人同此心,王阳明式圣人也就无必要了。从而1-3-1-2中的矛盾也就消失掉了,由collective action(语言)作中介。
过去了的现实就不是现实,而是history,这种人因而认为历史可以随意篡改。天下所有问题在于人心,要“拧绳”、“人心齐”;现代意义上的自发性的自由心灵是多余的、不利的,是共同体语言种出问题/不同意所导致的不和谐。
集体的心灵的行动=个人的心灵的行动,行动(action of the highest idea/destiny of the collective)优先于/产生thought,thought产生perception(感觉),perception再定义个体的reality,所有个体的reality合起来即总的reality。
政治维度:“万众一心”、“亿万人如一人”,是为遮蔽现代矛盾(在1-3-1-2里面现代性已经开始迸发出来)向前现代撤回的意识形态,秦梯利标榜自己是“the philosopher of Fascism”。其collective mental action是由“背景性的世界是同一均质”的幻想支撑着的,action在这种同一均质的背景性世界中纵横驰骋,这一同一均质的背景性世界实际即capitalist symbolic system,也即civil discourse、第三阶级/布尔乔亚的话语体系。
对应Fascism、1-3-1-3的action在开始是暴力的行动,一般就是military action或者起兵。所以前现代聪明人围绕colletive和内在的abstract能玩的就1-3-1-1(“理学”)、1-3-1-2(“心学”)和1-3-1-3(起兵、中心化在某个英雄身上、英雄崇拜[成功后又是另一套“理学”]这三板斧,这可在某种程度上看作前现代时期的历史的循环;而苏轼是1-3-1-4,不玩/隐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