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位面海军发展(1940-1988)】德意志帝国(6)巡洋舰勃兰登堡级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德国海军的巡洋舰因不具备改装空间相继退役,为了弥补巡洋舰退役带来的空缺,德国海军决定建造一型新的巡洋舰,该巡洋舰于1968年立项,1970年完成设计,1972年开工建造,最初该级舰计划建造5艘,之后因考虑到驱逐舰大型化的问题,该级舰的补充舰的建造计划被取消,最终建造了12艘。根据设计,该级舰搭载了大量的垂直发射系统,其中包括36单元用于发射巡航导弹的C-60发射系统,160-198单元用于发射防空/反舰导弹的席尔瓦A-70垂直发射系统,24-72单元用于发射反舰/巡航导弹的C-72垂直发射系统,48单元用于中程防空的C-57垂直发射系统和18单元用于近程防空的GWS.35垂直发射系统。
性能参数: 单舰造价:2.7亿马克 主尺寸(m):250.2X28.5X7.8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24300吨,满载排水量27396吨。 动力系统:2座K-18压水反应堆(改装后为K-24型)和两座MT-30燃气轮机;主机功率153000马力 续航力:24000海里/30节 航速:33节 武备:2座SK- C/69型100毫米舰炮或1座SK-C/72型双联装130毫米舰炮(改装后为两座SK-C/78型100毫米舰炮或1门SK-C/81型155毫米电磁轨炮),24-72单元C-72垂直发射系统,48单元C-57垂直发射系统,36单元C-60垂直发射系统,160-198单元席尔瓦A-70垂直发射系统,18单元GWS.35垂直发射系统,6-8座M-36弹炮合一系统。 船电系统(改装后):1座FuMo-72型C波段四面有源相控阵雷达,1座Sea Fire-500 S波段四面有源相控阵雷达,1座CEA FAR2 X波段四面有源相控阵雷达,1座FuMo-66搜索雷达,一座武仙座旋转有源相控阵雷达和一座Thales NS110 3D雷达 自持力:96天
武仙座旋转相控阵雷达 该级舰: 勃兰登堡号:1972年2月3日开工于威廉港 皇家造船厂,1974年5月6日下水,1976年7月3日服役。1982-198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
sea fire-500相控阵雷达 图林根号:1972年2月6日开工于不来梅威塞尔船厂,1974年5月9日下水,1976年7月6日服役。1982-198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 奥尔登堡号:1972年2月9日开工于但泽硕效船厂,1974年5月15日下水,1976年7月9日服役。1982-198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 威斯特法伦号:1972年2月12日开工于汉堡伏尔甘船厂,1974年5月18日下水,1976年7月12日服役。1982-198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 波森号:1972年2月14日开工于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1974年5月21日下水,1976年7月15日服役。1982-198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 汉诺威号:1972年2月15日开工于基尔霍瓦尔德船厂,1974年5月24日服役,1976年7月18日服役。1982-198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 梅克伦堡号:1972年2月18日开工于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1974年5月27日下水,1976年7月24日服役。1982-198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 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号:1972年2月21日开工于基尔克虏伯船厂,1974年5月30日下水,1976年7月27日服役。1982-198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 腓特烈·卡尔号:1972年2月24日开工于汉堡布洛姆·福斯船厂,1974年6月3日下水,1976年7月30日服役。1982-198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 赫尔戈兰号:1973年3月3日开工于不来梅威塞尔船厂,1975年6月3日下水,1977年8月6日服役。1982-198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 腓特烈大帝号:1973年3月6日开工于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1975年6月9日下水,1977年8月9日服役。1982-198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 扎林根号:1973年3月9日开工于汉堡布洛姆·福斯船厂,1975年6月12日下水,1977年8月12日服役。1982-198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