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

2023-08-18 09:01 作者:凤凰  | 我要投稿



世界的哀鸣如此撕心裂肺,它是受难的大地,在无尽的痛苦和恐惧中呼喊。

1929年,这本描述一战战壕中惊魂和战争的无意义的小说问世。但直至今日,它的意义仍然与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它以惊人的力量撼动人心。我不久前完成了第二遍阅读,它的影子几乎每日都伴我左右。我首次读这部作品是很久以前,那份深入骨髓的震撼,直至今日仍然未曾淡去。你若未曾阅读此书,真的不应错过,因它意味深长。

“炮弹、毒气、坦克队伍——都带来毁灭与死亡。痢疾、流感、斑疹伤寒——同样是死亡的使者。战壕、医院、群墓——唯一的归宿。”

这是关于德国士兵保罗博伊莫尔及其战友们的故事。考虑到这本书的知名度,我无需赘述情节。但我想分享一些深刻打动我的片段。例如,雷马克对战友间深厚情谊的描述,尤其是这些大多未满二十岁的年轻人在前线的经历,是小说中最为感人的部分。

"那熟悉的声音、话语和脚步声,将我从死亡的恐惧和孤独的深渊中拯救出来。这些声音对我来说,比生命还要珍贵。它们如同一个母亲的呼唤,是最强大且最为安慰的存在,那是我同伴们的声音。”

我前所未读的深情字句,描述了士兵与大地之间那深不可测的亲密。其笔触真的非凡。

"对于士兵,没有什么比大地更为珍贵。当他因恐惧而紧贴大地,大地便是他最亲近的朋友和亲人。大地在短暂的时刻为他提供庇护,让他呼吸、奔跑,然后再次拥抱他,或许,直到永恒。”

当保罗回家时,他发现曾经的生活已变得陌生。那些书籍、蝴蝶和钢琴都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他与人们之间有了隔阂,仿佛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能懂他。他的孤独感觉如此切身。当他为逝去的童年而痛哭,我为之心碎。

“啊,母亲!你还视我为那个小男孩——为何我不能在你的怀中痛哭?为何我总要坚强?我内心其实仍是个孩子。那短裤还挂在衣柜里,感觉仿佛就在昨天,但为何那时已成永恒?”

我不确定是否还有其他书籍如此深刻地探讨了战争的荒诞性。这部作品简练而激情四溢,传达了如此强烈的信息,书中那些欢乐和真挚的友情瞬间,让我与保罗一起期盼战争的结束——他的绝望他的无助,无时无刻不深深打动着我:他在敌军中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那时的他,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俄国俘虏分享香烟的场面,尤为打动人心。

“我分给他们香烟。他们感激地看着我并点燃它们。此刻,每个人脸上都闪烁着红光。这些光点给了我安慰,仿佛在黑暗的小屋里,有个小窗透出温馨的光,那里充满和平。”

但愿每个人都能读到这本书。那么,或许我们可以在他人的脸上看到自己、亲人和爱人的影子。这样,我们还会为了战争而争斗吗?这本书值得你的珍藏,如果你还没有,就请马上拥有它。

“我觉得这就像是某种疾病。没有人真的想要,但突然之间,它就发生了。我们不想要这场战争,其他人也这么说,但却发现半个世界都被卷入其中。”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