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22 景俪 长篇小说《寻灯》新书品读会—这些年我们寻觅的心灯

2023-04-22 13:22 作者:纸的时代郑州  | 我要投稿

长篇小说《寻灯》新书品读会——这些年我们寻觅的心灯

活动时间 / 4月22日(周六)15:00

本期嘉宾 / 景俪

主办方/

郑州大摩「纸的时代」书店

活动地点 / 郑州大摩「纸的时代」书店

(郑州中原区大摩西元广场三楼)

景俪,本名景苹丽,河南省作协理事、郑州市作协副秘书长、郑州市花鸟画艺委会秘书长,《嵩山风》主编,长年从事文学艺术工作,工作之余兼习写作及绘画。创作发表三百余万字作品,小说代表作有《何处是归处》《冬季到郑州来看雪》等。主编《登封文学艺术志》《袁桥印象》,《花开的声音》执行主编,参与编写《郑州导游词》《全域旅游案例选编》、名家书画作品集《中岳嵩山》《圣山艺海》,史籍类图书《大禹与嵩山》《登封市少林武术学校志》等书籍。

作为一名作家,我们要在伟大的时代变革中发出应有的声音。本部长篇小说以中原为背景,彰显了中原乡村与城市在时代的变迁中独特的人文魅力,体现了中原女作家景俪的乡土情怀和使命担当。文中将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黄河岸边、嵩山脚下,表现了作家对家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生活深刻的领悟,肩负了一位作家“讲黄河故事,谱时代华章”的时代担当,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 南飞雁

很柔和但很柔韧,很苦难但很顽强,正是小城人的性格和精神所在。同时,也是小城灯火生生不息、燃亮至今的奥秘所在,更是景俪小城故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所以,当我读完这部小长篇,看到这位女作家,始终执着而不懈地,就像人们常说的“讲述着故乡那个邮票大小的地方”,由衷地感觉,她的路子是对的。

—— 陈铁军

小说文字凄美,构思巧妙,章法自然。人物中所涵盖的情理、义理甚至是哲理、法理都各臻其妙;情节中所彰显的悲情、苦情,抑或是恩情、友情皆尽见笔力。环境所烘托的山美、水美以及人文之美,引导着人们进入和谐、圆融、幸福的生活之中。使真、善、美这个人类的终极目标,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十分完美地诠释。

《寻灯》语言是流畅的,所颂之人物是成功的。句有句法,章有章法,结构是自然的。没有过多的藻饰,是宜人可读的,是反映农村生活的一部力作。

——曹宗礼

作者善于叙写豫西山乡普通女性的苦难经历,以及伴随她们苦难经历的曲折而感人的故事,苦难到让人心痛,曲折得波澜起伏。但凭借对生活真实的熟稔把握和细腻的文笔,作者又总能让我们触摸到时代深处的别样脉动,以及人世间真善美的温情脉脉。

——韩心泽

这是一部立意殊深幽远的作品。文墨隐蔚,馀味曲涵,奋搏向上。其喻于声,方于貌,拟于心,譬于事,皆切至为贵。情节意旨,动心惊耳,逸响笙匏。甚炜烨者:在人们心中点燃了一盏充盈着善美、温融、坚韧和信念之灯。

——韩少锋

读完这部小说,大有意犹未尽之感。作者这样选择结尾再好不过了。她给读者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又不失文学的精彩留白。小说的语言细腻、老道又温暖,一派老作家的气息贯通全篇,受益又欣喜。

——王婕

本书是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却不落俗套,是按悲剧处理的。作者从一双红雨鞋落笔,最后又到红雨鞋收场,前后呼应,衔接得非常自然,能看出作者对故事发展的把控。

——薛明辉

这本书写得最成功的地方是人性,作者把人物性格里的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糅杂在一起,难解难分,却又丝丝入扣,合情合理。

——刘爱玲



4.22 景俪 长篇小说《寻灯》新书品读会—这些年我们寻觅的心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