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两山轮战期间我军头盔上的识别标志

2023-08-13 22:09 作者:迷彩伪装图鉴  | 我要投稿

公开的资料显示,两山轮战期间,至少有两次成建制在钢盔上使用识别标志的记录。



在1986年10月14日“兰剑-B”行动中

139师416团2营5连突击队员戴的钢盔正前方都有盾形标识。

缝在迷彩盔罩上的为白底蓝边,直接印在钢盔表面的为黄底蓝边。

盾形标识里的红色图案有6种模式,代表不同的职务(岗位)。

前排三人为突击队队长
左边红色三角是突击队队员标志,右边红色Z字为突击队队长标志。
右边红色一字为突击队排长标志
红色箭头为突击队尖兵标志
印在钢盔表面的黄色底突击队尖兵标志
红色三角是突击队队员标志
两人都是突击队队员
黄色底红色三角是突击队队员标志
红色十字为突击队卫生员标志
两名突击队卫生员

作用是为了让士兵可以紧跟上级前进,便于战场指挥、协同和分工合作。

根据前期轮战部队介绍的经验,在枪炮声嘈杂的战场环境中,

指战员之间口头信息传递很难听清楚,

队员只有看班长、排长、队长的手势,实施相应的战术。



虽然,统计显示突击队的伤亡大多是源于越军炮弹,

但是,将硕大明显的标识置于钢盔正前方却提高了目视发现概率,

同时也破坏了迷彩服(盔罩)的伪装意义。

因为,这种战术标识的作用不是为了识别敌我,

而是供己方人员辨认上级,充分发挥协同配合、分组作战的效能。

PLA指挥员有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传统,

那么,其战友大多处在两侧及后面,

所以,战术标识应置于钢盔的正后方(两侧看臂章)。





1987年1月5日“北虎行动”中,

141师421团突击队员的钢盔和臂章上有白底蓝边的盾形标识。

标识里绣有虎头图案,虎头图案有红、钢青蓝和黑三种颜色。

上图中3个臂章分别代表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

佩戴这种标识目的是为了使同一梯队的队员跟紧自己的队伍,

有助于保持每个梯队进攻队形。



从战术标识的设计及佩戴的角度来评价:

1、三个梯队的虎头图案完全一样,区别仅在于颜色,

在硝烟弥漫、尘土飞扬的战场上,队属的辨识度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钢青蓝色标识和黑色标识。

2、供己方人员辨别的战术标识一般置于钢盔两侧或正后方,

如需在钢盔正前方放置标识的话,

应采用面积小、低可见度(色彩)的标志。



另外,两山战场上还存在一些其它类型的钢盔标识,

但未知具体代表什么意义。

上2图:炮兵第9师16团侦察股长徐小丹的钢盔标识,无论是图案的设计还是印刷的位置都非常科学。

但不知道这标识是他个人所为还是16团统一安排的。

两山轮战期间我军头盔上的识别标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