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天碎碎念,没什么重要的事,不用看!

2023-03-13 22:00 作者:伍玖说  | 我要投稿




最近一个月,我发现一篇关于SD和MJ区别的小红书图文的流量突然大幅上涨。这让我好奇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你们是知道的(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我平时会在公众号上更新文章,然后用同步助手顺手将它们同步到,如B站、知乎和头条等其他平台。

与上面其他平台不同的是,小红书不能直接同步文章。要特意针对它单独做内容,我这种”能偷懒就偷懒“的信条已经刻在骨子里了的人,肯定就很少发小红书,既然很少发, 当然也就很少上去看了,所以我也很少去关注小红书的流量和互动情况。
一开始我没有太在意,但最近几天,这篇文章的流量突然大幅上涨,持续有流量进来,我开始注意到,这是一个异常值!要知道,这篇推文可是去年12月份分享的了,发布到现在已经3个月了,但最近一个月开始在小红书突然起量了,这可是个异常值啊!
立刻马上,我打开了所有同步的平台,然后得到了不同平台的数据,由上到下,

分别是 B站 814观看 

知乎 2798 阅读 

头条 20展现

公众号44阅读咱们倒着说,公众号(顺便问一下,都是哪些朋友们在看公众号啊?看完跟我互动一下好不好!啊啊啊啊!😭)和头条都是平均水平,一如既往的少,而知乎的B站属于异常状态,超乎日常平均水平了!


上万的浏览差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不同平台的用户群体不同,对内容的喜好也就不同,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嗯,终于可以但是了),过于巨大的差距就是一个异常值了。


这种不同平台数据流量差异的情况非常常见,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不同平台的用户群体、用户行为和算法不同,导致同样的内容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现差异较大,这个你们都懂对吧?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选择关注和浏览的内容,因此不同平台的用户群体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意味着同样的内容在不同平台上的受众群体和覆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这些你们应该也都懂对吧?
此外,不同平台的用户行为也不尽相同,例如,有些平台更倾向于阅读长文,比如公众号,没有个300字都不给你原创

而有些平台更喜欢短小精悍的内容,微博你听见了吧?有些平台更注重图文搭配,说的就是你,小红书🍠,而有些平台更注重视频和动画内容,比如小破站。
这些不同的用户行为习惯也会影响到同样内容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现。而且,不同平台的算法也有很大的差异。社交媒体平台都有自己的推荐算法,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兴趣偏好推荐不同的内容,这就意味着同样的内容在不同平台上被推荐的机会和方式也会不同。某些平台的推荐算法可能更倾向于推荐最新和最热门的内容,而某些平台则更注重个性化推荐,这些算法的差异也会对同样内容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现产生影响。因此,要想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行为习惯进行精细化的内容制作和推广策略,充分发挥每个平台的优势和特点,从而获得更多的流量和用户互动。


我开始思考不同平台的用户群体和喜好如何影响内容的表现和传播。这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内容创作者必须具备适应不同平台和用户的能力和策略。总的来说,这个事件让我反思了自己的内容策略和创作方式。我开始意识到,做内容创作并不只是为了获取流量和曝光,更重要的是要与受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互动。因此,我将更加注重与受众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喜好,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平台和用户需求。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内容是有流量的,有流量的内容,就应该被放大,延续,产生更多关联性内容,所以,我下一步就是调整方向就很明确了,做匹配我习惯的内容,去获取更多的流量,而且在生财AI绘图&ChatGPT做教练这段时间,遇到的很多问题也让我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更多做一些体验分享,不写那么多操作方法了,毕竟市面上有那么多懂技术的大佬写操作方法了,不缺我一个,主要是卷不过啊!😂


对于其他人来说有价值,有很多种,不是只有操作方式,也有可能是好不好用,好不好玩,至于硬邦邦的思考类的文章还是会继续的,在我某个阶段有了确切的感悟,就会写一篇,不会经常,但还是会有,而碎碎念更是会有,毕竟我的公众号我说了算,就这么任性!🐶



今天碎碎念,没什么重要的事,不用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