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東方輝針城聖地巡礼,好么?(雷神“太鼓”篇)


東方輝針城 ~ Double Dealing Character.

好的,这边终究是水狮;
好的,也终于是写到了此次辉针城巡礼考察系列的最后一篇了,自从7月21号的淡水人鱼篇发布后,断断续续的写到现在也有一个月时间了,这一个月也是笔者对于辉针城主题、角色各方面的感触理解不断加深的一个月;不如说从辉针城的取材零设方面来看待的话,其主题妥妥就是一个“现代童话绘卷”,雷鼓本身形象和称号,也如同这次的英文标题“double dealing”一样,具有了两面性,这也是这一次登场的角色们的共性:
(人鱼+水妖精、辘轳首/飞头蛮+无头骑士杜拉罕、日本狼+狼人、和乐器+西洋乐谱和符号、反转的天邪鬼+西方奇幻的小恶魔、一寸法师的末裔+拇指姑娘/大拇指儿,以及雷鼓这个和太鼓+西洋鼓的打击乐手)
废话也不多说了,在正式开始之前,惯例还是声明以下几点;
专栏本身由于辉针城角色本身零设过于松散不好整理的原因,将分为七篇每个角色占一篇分段的新模式,且声明会首先放在每篇开头之处,观看时还请注意。
这个系列当做零设民俗考察也好,基于此的一设脑洞杂谈也罢,或者纯粹的东方零设相关巡礼地的工具文都可以,能够看得尽兴便是对于笔者最好的鼓励了w。
这次辉针城为了致敬紧扣红魔乡主题的两面性和原点回归,登场角色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东西方对应原型相互融合的感觉,这种看似对立实则统一也是zun在设计辉针城角色特别重要的一环。
不单单是东方零设考据+圣地巡礼相关,中途也会插入一些地方民俗(这点上可能与东方本身毫无关联?)或者个人对于角色的见解什么的,有其它想法的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意在为车车人提供一个接触圣地巡礼相关消息的渠道,笔者本人会对在中日两国网络上各种关于东方圣地巡礼的一些消息做一个整合,对这方面感兴趣请务必联系我(会提供各作品、各角色的原neta讲解和巡礼地参考)
本文中使用的论文、图片、同人图等素材均来自于东方元netawiki、thbwiki、日文wiki、推特、pixiv、微博、知乎、知网、国家哲学社科中心等网站。
“考据也是东方二次创作”、“东方本身是宗教民俗的戏说,二设又是东方的戏说”
在考察过程中插入zun的访谈是笔者的习惯,见谅)
本篇为【梦幻的打击乐手——堀川雷鼓】的民俗元neta考察分析和关联巡礼地介绍为主,穿插笔者个人理解的一设杂谈和zun访谈;


EXTRA STAGE 幻想乡上空(嵐)
响彻世界内存在的鼓动
Drum up resistance
EX面BOSS 梦幻的打击乐手
堀川 雷鼓
Horikawa Raiko
种族:付丧神
能力:什么都能配合上节奏程度的能力
BGM:原初的节拍 ~ Pristine Beat

顺便我想问一问,正因为故事的BOSS是一寸法师,所以Ex关卡的BOSS堀川雷鼓,是和雷有关的太鼓的付丧神吗。
zun:不,那些和故事本篇完全不同,附赠就是附赠。关于Ex该怎么办我想了好几种方式,但是从故事的流程上来看最终付丧神是需要变回原来的道具的。这样一来,好不容易登场的那些付丧神不是很可怜吗。所以,有必要在Ex中出现一个知道能够让付丧神活下去的方法的家伙。这样一来,付丧神在此后也能长生下去。能够去思考这样的事情的角色,我觉得还是在付丧神之中安排一个比较好。但是,决定为太鼓真的是在开发的最后阶段。
我也想问问雷鼓的事情,把她和外面世界联系起来感觉非常意外。
zun:确实比较夸张,设定上。我想让EX BOSS是乐器角色,但因为前面都是古典的乐器所以就想用新的乐器。感觉这是很有东方感觉的想法。电力角色确实很稀有。
感觉电力很不符合幻想乡。
zun:那也是从拨浪鼓联想到电力的。其他也有一些使用电力的角色,但主体并不是电力的能力。这方面很难。电鼓还是太鼓比较有意思,我觉得有点像火箭就让它们射了出去。感觉太鼓从画面一端飞到另一端,爆炸时发出太鼓“咚”的声响会非常帅。
zun:设定成「外面的世界」,是因为她在外界寻求了不依赖于万宝槌而付丧神化的方法。
从zun上述的访谈中,不然看出其实鼓哥和辉针城剧情本篇是没什么关联性的,仅是作为附赠的为了让新生付丧神们活下去设计的,浑身装扮可以说是幻想乡中服饰时髦程度排名前几的角色,无不彰显着自己身上那股来自于外界的魔力,设计初衷恐怕就是倾向于一个“新生付丧神领袖”般的形象,某种程度上也是诠释了“绕远路才是捷径”这句话吧,在外界寻求着彻底解放新生付丧神的道路,无愧于这场异变的“真正赢家”了。
这样过于游离于辉针城主体剧情之外,导致本身存在感在一众ex面boss中也过于薄弱,说句实话是一个知晓目的和事迹之后,发出“所以呢?”感想的冷门角色,其亮眼表现还是要等到《文果真报》当中,鼓哥和普莉兹姆利巴三姐妹的解散再重组的炒作营销的精彩操作。

普莉兹姆利巴乐团解散!
主要理由是「音乐性不同」
成员均为骚灵的人气音乐团体,普莉兹姆利巴乐团宣布解散。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粉丝难掩震惊之情。
最让人震惊的,还是解散的理由。居然是「音乐性不同」。身为姐妹的她们如今竟迎来了解散的结局,这又有谁能预料得到呢。诸如乐团被西行寺家雇佣,或是莉莉卡已经厌倦团体想进行独奏活动,还有其实是受到博丽神社方面的压力等等,这样有模有样的小道消息也甚嚣尘上。
为了让乐团至少能在今年的赏花大会上举办最后一场演奏会而由粉丝们组织的签名活动正在人类村落里进行,但这一行动能否阻止姐妹的分崩离析仍属未知。

震惊 解散三天后重组
普莉兹姆利巴乐团2.0!
因突然的解散发布会而让世间陷入一片沮丧的普莉兹姆利巴乐团,再次举办了突如其来的重组演奏会。这一突然的惊喜礼物,让听众同时陷入了混乱与喜悦之中。
惊喜的事情不止一件。没想到在重组之际,乐团又新增了一位成员。第4位成员,名叫堀川雷鼓氏。身为和太鼓付丧神的她,自己便可被称作乐器。不仅如此,在颠倒异变之后她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已是与最初的普通付丧神不同的存在。她的表演也确实充满了力量,与三姐妹相比起来毫不逊色。不如说已经感受到一丝未来乐团或许会变成以鼓为核心的可能性了。
首先,鼓哥必然是看上了普莉兹姆利巴乐团虽好,但在声部方面缺少打击乐的特点,在和三姐妹亲身用音乐激烈碰撞演奏过后,也为了自己的加入吊足了悬念,先是让其原乐团唐突解散的谢罪见面记者会之后,还刻意放出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在各地炒作营销一番,等待舆论发酵,三天之后重组建为“堀兹姆利巴乐团”,马上举办复出演唱会!前后两次炒作,等于把整个幻想乡的目光吸引到了这边来。
甚至连文文都没有意识到鼓哥其实反过来利用了天狗的舆论消息渠道,还抓住了“三天”这个最佳的信息膨胀周期,在这其中甚至还有“女子二乐坊”的九十九姐妹主打不同路线出道的消息,不知是否为鼓哥安排,如果是的话,那鼓哥真的把外界的日本娱乐圈那种典型公关炒作手段学习得是淋漓尽致,真的强!
(zun也是借着鼓哥这次幻想入的公关炒作营销手段,暗地嘲讽日本娱乐圈的公关这块不少手段都已经过时了,也是有可能的w)


其一 “鼓”的原型起源
“和太鼓付丧神”,这几个字就不禁让人联想,既然前面的九十九姐妹有着名气如此之大的前辈妖怪的原型取材,那么“和太鼓”是否有相对应的取材原型的付丧神、妖怪传承呢?答案自然是有的,只是名气真的不高,只存在于各种各样以《百鬼夜行绘卷》衍生二次创作的《百鬼夜行图》、《滑稽倭日史記》、《滑稽百鬼夜行绘卷》中,多是基于当时的“百鬼夜行”热潮之下创造出来的妖怪形象,兴许要得就是这股市井的无厘头感吧。





地方传承(机翻注意)
龙宫大人的太鼓:夏天的白天,一到海边,就听到从海底传来的鼓声。在北奥田的海滨听到,就这样沿着海滨向南走,也能听到同样的方向。这被称为“龙宫大人的太鼓”。
川鼓:据说在这个地方,河童在取人前两天会举行祭祀活动,所以能听到鼓声。这被称为河童的河鼓,令人害怕。
鬼鼓:10月是神无月,屋久岛没有神,所以在八重岳有恶魔横行。被称为恶魔敲响的鼓声,远处传来了咚咚的鼓声。
虚空太鼓:每年到了阴历6月,就会发出打鼓的声音。这叫虚空鼓。据说从前有个杂技演员在濑户遇难,到了那个怨灵祭祀的时候就会发出太鼓的声音。
阵太鼓之音:在城的南方,南乡的原野上,每年8月的深夜都能听到阵鼓的声音。(松山七大不可思议)
天鼓:天明6年元旦有日全食的时候,下马的随从在食中晕倒了2、3个人。另外,从初春开始,天上就有雷也没有的响声,刚一听到北方就在南方,四方移动不定。知情者称之为天鼓。同年8月开始连续发生凶事,传言自来水有毒。
以上这些都是存在于各类江户妖怪绘卷和地方传承中,笔者挑选的尽量和“太鼓”有关的妖怪传承;不难看出,这些妖怪绘卷中的太鼓付丧神(化物)形象基本就是胡来的,纯粹就是怎么有趣怎么滑稽来,市井气息浓郁的器物妖怪形象,甚至连名字和逸闻都没有,鸟山石燕都懒得收录进《百器徒然袋》中。
在地方传承中,“太鼓”就是沦为了陪衬元素发出其代表的“鼓声”,这类传承中古代日本民众通常认为与狸猫的腹鼓、天狗山神大人的警告声、河童狐狸的祭典仪式等,有着莫大的关联;不过究其原因,这类“太鼓声”传承明显是出自对于某地自然现象发出巨大声响的想象,通常发生在春夏之交,自然指向了“雷电”这个答案。

显然,堀川雷鼓的取材原型和上述绘卷传承中的形象毫无关联,真想探讨这点我们还得从鼓这类打击乐乐器的起源中展开探究;我们要理清一个观念:一切乐器都是从祖先对于自然观察记忆的探索中发展而来,鼓这种以打击动作来发声的乐器,其起源也必定更加原始。
太鼓的起源,是原始人类受到雷鸣轰轰之声启迪而有意仿造的,原始人类惊感于神奇莫测、威力撼山河的雷声,将雷声想像成是一种神兽拍打肚皮发出的巨响,因为原始人类以狩猎为生,而想像力亦没能突破那时从猎兽中引起的思维层次。此后,随着人类通过劳动,认知本身也得以进化,想象力亦随之发展,将雷想像成是神敲击物件发出的声响:“雷,天之鼓也。”于是,打鼓之神,被称为雷公,其形象在古画中则“若力士之容,左手引连鼓,右手推之,若击之状。”
随着古人思维从敬畏天神向模仿、利用天神威力方向发展,人类就制造出人间的鼓来模仿天上的雷。《周 夏宫》载述:“辨鼓铎镯饶之类。”而《疏》上称:“鼓,雷之类。” ,《吕氏春秋》、《仲夏记》以及《侈乐篇》上曰:“为木草之声若雷。”
在神话传说中也有传述,在这些传说中突出了鼓的神袄特性和神秘的实用功能。《山海经 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淮南子 地形训》也有:“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西腹而熙。”
(雷神生活在雷泽之中,雷泽即多雷雨之地,雷神的形象是人首龙身,他的腹如鼓,鼓腹鸣叫雷声即起。这就是说雷神因鼓而鸣,鼓因雷神而生。)
晋安《海物记》有:“鼍雷鸣如俘鼓,今汇淮之间谓鼍鸣为鼓,亦或谓之矍更。以其声蓬蓬然似鼓,而又善夜鸣。其数应更,如初更, 一 鸣而止;二更即再鸣也。”,又据“鼍欲雨则鸣,故里俗以鼍讹截雨 ”。(鳄的叫声如鼓 , 且善于夜间鸣叫,其叫声次数还与更数相一致,如今天报时之钟。鼍还掌管着下雨,它要下雨时就鸣叫,可见鳄鱼就是古代的雷神、鼓神、音乐之神,而龙也是雷神、鼓神,扬子鳄即为龙的原型想象之一,从这种鳄形的龙击腹而雷鸣 , 到人们以其皮为鼓,鼓的声音如龙击腹之雷声。)
又据《山海经 大荒东经》云:“”东海中有流波山,其上有兽,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百里,以威天下。”,郭璞注:雷兽 , 雷神也。这个所谓的“夔龙”便是鼍(扬子鳄),传说黄帝以雷兽 ( 夔 ) 之皮蒙鼓,以其骨为鼓桴,雷泽中的雷神鼓腹鸣 ( 即打雷声 ) 而风雨至,风雨生万物 。 那么身为统治阶级的黄帝以雷神的皮制鼓而鸣,自然也就能兴风雨。
始祖神伏羲是因其母华胥氏于雷泽之中感雷神足迹而坐,伏羲也是人首龙身,人也就是雷神的后代,即龙的传人。从这些神话传说可以看出,鼓是人类之始祖龙兴风雨的本能,是它身体的组成部分。人类为了掌握风雨生降的主动权,而以龙皮制鼓,具有替代龙 而行使风雨之权的意义。
所以鼓的最原始、最早的意义或作用即是象征雷神而行风雨之事。鼓和雷的声音一样,同样具雷的效果,雷能够兴风雨、击杀鬼邪、劈烧奸淫不规之人,鼓同样也有这种功效,鼓声可以通晓天地。上天听不到人们的声音,但可以听到鼓的声音,鼓自产生时起,其功能即是沟通天地的祭祀用具。

看到这里,鼓和雷神的原始联系,就是通过打击乐器的声响,来沟通地面的此世与彼世(天上地下)的神明们,其代表一种超越时空神异性的渠道象征,敲击鼓皮发出的声响越大,和天上神明的联系越紧密,越是能降下甘霖、得到恩赐,这种行为被认为是祭祀、祭典的起源,鼓也是属于人类早期部落中政巫合一“巫觋”的专属祭祀用具,“敲击”这个动作也即为灵魂释放之后与神明达成同步,“让灵魂感受其节拍”直至不断发展为最早的音乐形式,原始宗教中的“请神、出神”乃至于“凭依”都和行为脱不开干系!
在现实原型层面中,目前可信度较高的说法,则是来源于人身体上拍打胸腹部产生声响的——“腹鼓”行为的联想模拟放大,可能听上去可能比较滑稽?但在人类文明发展早期,这点是十分普遍的,这边就以笔者家乡的“拍胸舞”为例:
“拍胸舞”为男性舞蹈,赤足裸上身,原本无音乐伴奏,其强调以身体拍击出声响节奏,一方向体现舞蹈本身的动律特色,一方面也用来协调群体动作,喧染舞蹈气氛,较好地保留了远古闽越舞蹈粗犷、古朴的民族舞蹈遗风。“拍胸舞”者头上都戴着一个形制特殊的草箍,必须饮酒之后进行。其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将一条红布条与稻草混合编织成一长条,围成一个草圈,并于草圈接头前留出一段10—20厘米长的向上翘起的如同蛇头一样的顶端,且又必使所杂入的红布条恰好就在蛇头顶端露出,有如蛇之吐信。蛇是古闽越族的图腾崇拜物,得以保留在“拍胸舞”中。
虽为笔者家乡的孤例,但其本身模拟雷声、鼓击的意象不要太明显了,无非都是通过此种方式沟通联系上天的神灵们,拍胸舞舞者进行前必须饮酒,整得面色通红,追求一种近似于“出神”的状态(虽然现代已经是消解得见不到)那么敲击鼓的乐手同理,必须将其“精神、灵魂”同步到音乐节拍上,这点又是如此的相像。
自诞生之初,“鼓”的神圣性本身已经不用强调,世界各地文明中出土的最早乐器也必然是打击乐器的鼓状物体,我们有理由相信zun将太鼓作为原型参考,正是源自于打击乐作为音乐这个载体的起源,也即雷鼓的BGM:原初的节拍!


其二 和太鼓与西洋鼓

众所周知,雷鼓立绘上的鼓,分为其座下的架子鼓中的低音大鼓(Bass Drum),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雷鼓的靴子的脚后跟部分是有着架子鼓中那种敲击低音鼓的“踩镲(Hi-Hat)”在的,手持的也不是传统和太鼓演奏的“桴”,而是用来演奏架子鼓的“圆头鼓棒”。
这点也是不少同人画作本身没有涉及到的,在这也小小的告知下)


周身围绕着的一圈和太鼓,看上去也完全不是传统样式,虽说多少经过了zun的艺术性夸张化处理,但其依照的应该就是《太鼓达人》那种家用主机体裁与kodo(鼓童乐队)的电子和太鼓,况且鼓童乐队的电子和太鼓上也有巴纹这个传统纹样,这在太鼓中也算大众纹样了,单单一个也不能说明什么,但在辉针城剧情当中明确提到鼓哥是舍弃了作为本体的“和太鼓”与作为魔力之源的太鼓演奏者,前往外界寻求新的鼓和演奏者,作为外界的魔力来源。
不难推断,鼓哥平常演奏时所使用的鼓,正是来自于外界的电子和太鼓!也是有够魔幻的)


zun:我在写完本篇故事之后就决定让付丧神的角色登场了。但是不知道要出什么,所以就和4面的BOSS一起组成了音乐系,但是为了增加变化,加入了现代要素或者SF感,变成了太鼓和电子鼓的组合,我画的立绘给人一种坐在鼓上用脚后跟敲鼓的印象,我觉得这样很帅。不过对太鼓很失礼。
分析了雷鼓立绘中的西洋鼓与电子和太鼓之后,不妨来看看认识下传统和太鼓的种类,有些至今仍活跃于神社寺庙祭祀场合、东西结合传统复兴的和太鼓乐队场合当中。至于历史沿革之类就不过多赘述了,其一部分已经讲了不少概念,这点是全世界共通的。
长胴太鼓(宫太鼓)
鼓神躯干使用的是整棵树树干中心的挖空打磨部分。皮大多是用铆钉钉在鼓身躯干上(鋲打太鼓),神社寺院、公共设施等经常有太鼓的团体演奏。一般来说很常见。在以江户为中心的关东,使用了更多小型的囃子太鼓。
(一符“暴乱宫太鼓”也即宫太鼓火箭设想的来源,大陆这边称呼的“xx大鼓”本质上和宫太鼓也是一回事。笔者还记得鼓哥饮酒OL的二设就是因为宫太鼓长得太像啤酒桶了,刚好服饰形象也贴合OL,就这样加上去了w)

桶胴太鼓
把竖着被割开的木板,拼凑到一起做成圆桶形做成鼓身躯干。低音、音响也很大。其特征是用桧木和柴鱼等做成躯干,非常之轻。一般都是中空为了绳系着在其鼓面和鼓身之间维持稳定,要么斜挂着在身上演奏敲打。

附缔太鼓
用绳子、螺栓螺母和转轴将牛皮面和躯干粘在一起拉紧的太鼓。根据松紧情况可以调节音质,多用于歌舞伎、民谣、三味线中,多用于敲击过程中取得节拍节奏。

团扇太鼓
一个圆形的框框上镶着一层薄膜的太鼓。一般都是在法华宗・日莲宗唱题时使用,典型的佛教器具太鼓。

平钓太鼓
主要是在演剧场等地方作为下座的鼓手而使用的全长较短的扁平的太鼓。一般挂在木框上敲打,也有放在地板上敲打的情况,也被称为“座鼓”。原本皮面的直径是35-75厘米左右,但近年来有制作大型化的倾向。

额外一提,雷鼓五符的“五鼓「デンデン太鼓」”即雷电拨浪鼓,有棒状把手的小鼓的两侧有绳子,在鼓的前端连接着玉石。通过使手柄高速往返旋转,球撞击到鼓的膜上,发出声音。デン可写作“電”,即为“電電太鼓”。
这类并非只是大陆这边所有,其实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拨浪鼓般哄小孩子的玩具,日本的デンデン太鼓推测是从大陆传入的雅乐中的所使用的乐器“振鼓”为原型发展而来。


在美国,以日裔人多的西海岸为中心,1960年代末在日系团体的祭祀活动上演奏。对于因种族歧视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强制收容而受到民族自豪感伤害、心理上走上苦难道路的日裔年轻人来说,和太鼓是自尊心和自我表现的工具,除此之外,对于“安静、顺从”等北美亚裔女性的论调的对抗性言论,也包含了反人种歧视、反同性恋歧视等政治消息。作为对北美和太鼓普及做出贡献的先锋,1967年赴美的战后移民田中诚一将御诹访太鼓和大江户助六太鼓组合而成的“旧金山太鼓道场”,洛杉矶洗心寺以盂兰盆鼓为基础开始的日裔美国人的第一个和太鼓队“紧那罗太鼓”,以佛教青年会的日系三世为中心,加入各种各样的音乐传统而开始的“桑诺兹太鼓”,都是1970年前后结成的,各自有着不同的特色。旧金山鼓的田中在日本人街上看到了只有舞蹈的安静的祭典,觉得有点欠缺,看着模仿着表演了太鼓,看到日系第一代的老人们非常高兴,非常感激,于是往返于日美两国学习了太鼓,带着太鼓等,为和太鼓的普及尽心尽力。1975年鬼鼓座在波士顿马拉松跑完全程后在终点打大鼓的表演一跃成名,与1981年结成的鼓童乐队一起在海外聚集人气,影响了北美和太鼓的场景。
1990年代以后和太鼓的人气在北美各地蔓延,随着组合数量的急剧增加,和日裔社区没有直接关系的团体也变多了,1997年在洛杉矶举办了第一次“北美太鼓会议”。该会之后也作为隔年的活动继续进行,2005年在洛杉矶市的全美日裔博物馆举办了和太鼓相关的展览会。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和太鼓队,2007年开始还举办了大学太鼓队交流大会Intercollegiate Taiko Invitational,据说2011年北美的和太鼓队超过300支。



另外,笔者感觉外界的这些和太鼓乐队,不管是从着装风格还是演奏上来说,都具有所谓的“刚柔之美”,大概是在演奏过程要求整齐划一的力量感和灵魂情感的释放吧。倘若能够亲眼去看看这些和太鼓乐队的表演就好了,本篇依旧和九十九姐妹篇一样,三言两语无法描述出来的话,直接推荐安利就完事了。
这边笔者也私心安利下“鼓童”这支和太鼓乐队,顺带推荐一个2018年的鼓童和初音未来联动企划的特别live演唱会吧,acg文化x传统和太鼓,看就完事了嗷)


白色的西服,象征着雷鼓得到了外界的魔力;同时身体中不再残留鬼(小槌)的魔力。圣伯多禄十字(逆十字)。是耶稣十二使徒之一圣伯多禄(也译为圣彼得)被钉死时使用的,倒立的十字架。据说是因为圣彼得自己认为不配与耶稣相同,因此要求使用这种十字架,因此这种十字架起初并没有反基督教的意义,但俗称之为反十字,之后与恶魔崇拜相结合。
阿莱斯特·克劳利(Aleister Crowley)认为这个符号代表着对神恩的反驳与对耶稣的神恩的远离,因此这个符号在重金属,黑金属,死亡金属等音乐场景中非常流行。
三符的“三鼓「午前零時のスリーストライク」”,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在neta日本如今已经解散的老牌摇滚乐队“ゆらゆら帝国”在1999年的专辑《ミーのカー》中收录第四首曲子《午前3時のファズギター》,大众对于他们的评价歌词莫名其妙、风格摇摇晃晃潇潇洒洒、结果却是令人上头的好听,这边推荐一下老早之前的现场演奏视频。


其三 浄瑠璃《堀川波鼓》与能剧《绫鼓》
“堀川雷鼓”(ほりかわ らいこ)中的“堀川 horikawa”,也即姓氏来源,有着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为了纪念让其觉醒为付丧神的“万宝槌”,把一寸法师传承中其出身地的大阪的“道顿堀川”,毕竟在一寸法师的故事最后,一寸法师被封为“堀川少将”或者“堀川中纳言”,自然要做为姓氏,将其铭刻在心。
另一种说法则是来源于,“浄瑠璃”剧目中的戏剧作品——堀川波の鼓(ほりかわなみのつづみ)。关于“浄瑠璃”是什么,在九十九姐妹篇因其bgm的关联性,生硬的搬运了资料上去,估计不少人看完还是一头雾水,这边简单概括下,就是以三味线为伴奏节拍讲述出来的“語り物”,通常口述表现其演技、还原故事情节,其实说白了近似于大陆这边说戏口技的庶民艺术,身为庶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也衍生出不少的派系,古浄瑠璃作为目前的“当流浄瑠璃”的雏形暂且不谈,江户时代初期以后,每个太夫的口技被称为“——节”,之后作为流派成立,现在有义太夫节、河东节、一中节、常磐津节、富本节、清元节、新内节、宫菌节等8个流派。
(太夫即为当时从事歌舞伎和浄瑠璃艺术的游女、艺妓所能到达的最高社会职位)
这八个流派单独作为“素浄瑠璃”(三味线说戏)的模式来表演以外,根据不同流派的理解也有作为歌舞伎的音乐伴奏、作为日本舞的伴奏、作为“人形浄瑠璃文乐”的人形剧来表演的模式,其中“人形浄瑠璃”应该是大众知名度最高的了。


接下来要提到的“堀川の波鼓”就是属于浄瑠璃这种载体范畴内的。
“堀川波の鼓”为近松门左卫门所做的浄瑠璃剧目,于1707年2月15号在大阪竹本座初次公演,三段的世话物(取材于时代生活、人情、风俗的町人社会环境的剧目产物)。和另外两出剧目《大経師昔暦》、《鑓の権三重帷子》合称为“近松三奸”通物。
剧情本身大致就是基于当时江户社会环境下,丈夫可以把通奸出轨后对自己不忠的妻子斩杀,把第三者当做仇敌来讨伐的风潮下,发生的一出悲惨复仇NTR叙事,足以可见当时江户时期的社会环境对于婚后通奸的不容忍程度。
因幡国鸟取藩士的小仓彦九郎之妻“お種”,在丈夫在外出江户勤务不在家的时候,一边思念着丈夫,一边渡过寂寞的每一天。
被该藩的矶部床右卫门逼迫恋爱,也被其养子文六的鼓师,宫地源右卫门知道后想趁虚而入,也帮助她喝喜欢的酒,于是两人不假思索地建立了关系。
妻子不伦私通的传言从床右卫门处传开了,“”お種的妹妹“藤”也一直担心一计打算安稳地解决事情,不过,因为出嫁了的彦九郎的妹妹作为不义者的亲人被男方离婚了,开始到了对“”お種”的调查侦查。回国之后的彦九郎强忍住悲伤,和妹妹“藤”、养子文六一起讨伐妻子“お種”。
终于隐瞒不住的たねは,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忠贞而剖开黑腹,一边谢罪一边用丈夫的手结束了生命。之后在京都六月七号的祇园祭上,彦九郎为复仇前往京都堀川边的宫地家讨伐第三者,也实现了夙愿。
这是日本封建社会的参勤交代制度给下级武士家庭带来的悲剧,种的性格描写有近松的特色。虽然首演后就绝迹了,但是近代以后,随着作品的再评价,歌舞伎的演出也变多了,也有了新的改编和电影化。


至于这则故事为何要叫“堀川波の鼓”,通篇只有最后结局在京都堀川边这个要素,详情恐怕只有近松门左卫门本人才知道了,当时江户的人们对于通奸、心中(殉情)、复仇等基于市井生活中悲剧叙事的剧目持有的不一样的热情倒是真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纯粹的猎奇心理作祟、一方面也是听着这些看似“不真实”的惨剧来告诫自己?
不管怎么说,近松门左卫门就很好的抓住了江户町人社会的强调的义理和人情这点,反其道而行之,创作出来一出更比一出精彩离奇,上述的《堀川波の鼓》还不算是近松的巅峰作,近松创作的最为经典的《曾根崎心中》引发的心中(殉情)浄瑠璃风潮,甚至都让幕府出面禁止,但是以世话物为中心捕捉近松的净琉璃不过是近代以后的风潮了。

二符的“二鼓「怨灵绫鼓」”neta的是宝生流或者金刚流能剧中上演的《绫之鼓》剧目,作者不详,但至少是世阿弥或者更加之前的创作的“四番執心男物”(能乐现行剧目类型名称),主人公为老人和老人怨灵,刚好和符卡中的怨灵对上。
总体来说就是一个由爱恋和执念驱动,知晓目的后最终由爱生恨,诅咒其终生的故事。用现代的话来形容就是没事千万不要pua钓着一个真心付出的人,后果很惨痛)))
筑前国木丸御殿扫庭院的老人,看到女皇的样子,为爱慕之情而烦恼。朝臣会向这位老人传达女士的话。那就是,敲打着挂在池边桂木上的鼓,如果听到了那个声音的话,就再见面一次。
老人注视着那鼓,如果发出声音的话,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让恋慕之情的混乱平静下来,一心一意地鼓着鼓,却一点也不响。原本鼓是用绫做的,所以当然不会响。得知自己被甩了的老人悲痛欲绝,最后投奔池子里恨死了。
不久,女子的样子一变奇怪,老人的怨灵就披散着头发,一副可怕的样子出现了,这次反而责备女子敲着绫鼓。因此女御变得疯狂,然后,亡灵留下无限的怨恨,再次消失在池中。



其四 天神菅原道真与日本雷神
菅原道真,天满大自在天神,在日本遍布全国各地的“天神宫”便是天神信仰分布范围之广大的最好说明,日本民众对于菅原道真这个学问之神的笃信之至,在每年的日本进修考试时期,都会有无数的学子去天神宫参拜,或是在天神宫的绘马上写下晋升的心愿,或是在天神宫选的一副御守带进考场,祈求考试合格。
说到和雷鼓本身的联系么......只有立绘中模仿其神佛习合之后的雷神形象,以及“八鼓「雷神之怒」”与本人生前死后事迹,身为“日本三大怨灵”的对应,zun倒是也在辉针城访谈中提到一两句。
(zun:确实,菅原道真是发迹之后,被赶下台,最后又复权,确实有下克上的感觉。)

菅原道真是作为是善及其夫人伴氏的三个儿子出生的,但是关于幼年时期几乎没有值得信赖的史料。幼名为“阿呼”(吉祥儿),但这也不是值得信赖的史料。因为没有两个哥哥的记录,道真也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兄弟姐妹被认为是早夭儿。
道真自幼就擅长诗歌,11岁时第一次吟咏汉诗。贞观4年(862年)18岁成为文章生。贞观9年(867年),在文章生中被选为两名文工生,任命为正六位下野权少掾。贞观12年(870年),在官吏录用考试“对策”的方略策略中以“中上”的成绩合格,晋升官位,升到了正六位。经过玄蕃助·少内记,在贞观16年(874年)从五位下叙爵,被兵部少辅顺便任命为民部少辅。当时朝廷的第一人藤原基经也是评价道真文才的一人,他不顾父亲菅原是善,多次委托道真代笔。元庆元年(877年)式部少辅之后兼任世职文章博士。元庆3年(879年)从五位上。元庆4年(880年)父亲是善死后,他主持祖父菅原清公以来的私塾菅家走廊,成为朝廷文人社会的中心人物。
仁和2年(886年)拜读讃岐守(赞岐国司),辞去式部少辅兼文章博士,向下任国。道真对这个职位被称为“左迁”感到遗憾,多次表示悲伤之意。在送别宴会上,道真被摄政藤原基经要求与他一起合唱诗歌,但据说他流下了眼泪,只能说一句话。仁和3年末回东京一段时间,第二年仁和4年(888年)正月回任地。这一年的4月,阿衡事件发生,基经成为了抵制职务的事态。据说道真10月左右再次入京,为了不惩罚基经事件的发端橘广相,给他寄了意见书(奉昭宣公书),劝谏了他。在这本书出版的11月,橘广相已经被赦免,虽然对基经的态度没有影响,但是也有人指出,这有缓和儒者对橘广相指责的效果。

月輝如晴雪梅花,似照星可憐金鏡,転庭上玉房香
(菅原道真十一岁所作汉诗)
宽平2年(890年)从任地返京。道真原本并没有在任地进行交接,而是回到了京都。这一年,阿衡事件之后也深受信任的橘广相病逝,宇多天皇作为亲信被提拔为道真。宽平3年(891年)2月29日,道真被补任藏人头。藏人头是天皇近臣中的近臣,在纪传道的家族中成为藏人头的,道真以前只有橘广相。道真请求辞去藏人头的职务,但是没有被允许。3月9日式部少辅,4月11日兼任左中弁。第二年宽平4年(892年)被叙为从四位下,12月5日成为左京大夫。宽平5年(893年)2月16日被任命为参议兼式部大辅,并列席公卿,2月22日兼任左大弁。4月2日敦仁亲王成为皇太子,宇多天皇与之商谈的对象只有菅原道真一人。随着立太子,道真兼任春宫亮。
宽平6年(894年)被任命为遣唐大使,道真基于唐朝的混乱提出了再次探讨遣使的建议。但是,这个建议最终没有被讨论,道真继续担任遣唐大使的职务。但是由于国内外的形势,没有派遣使者。延喜7年(907年)唐朝灭亡,遣唐使的历史就此落下帷幕。宽平7年(895年)参议在任2年半,超过3名前任(藤原国经、藤原有实、源直),就任从三位、权中纳言、权春宫大夫。宽平8年(896年),长女衍子成为宇多天皇的女儿,宽平10年(898年),三女儿宁子成为宇多天皇的皇子·齐世亲王的妃子,与宇多天皇的关系进一步强化。

宇多朝末,在左大臣的源融、藤原良世、宇多天皇的领导下统率太政官的右大臣的源能有等大官相继去世,宽平9年(897年)6月,藤原时平担任大纳言兼左近卫大将,道真担任权大纳言兼右近卫大将,这两人成为太政官的最高领导体制成为。7月后,宇多天皇让位给了敦仁亲王(醍醐天皇),但是为了继续重用道真,宇多天皇强烈要求醍醐天皇,只允许藤原时平和道真有官奏执奏的特权。
醍醐天皇的治世也遵从宇多上皇的御幸和宴席等,继续保持着宇多的亲信立场。
昌泰2年(899年)晋升为右大臣,时平和道真作为左右大臣并驾齐驱。道真家是儒家,家格低,为了出人头地,各种中伤不断增加,想要谢绝,但是全部被驳回了。第二年昌泰3年(900年),他向右近卫大将提出辞呈,但也被驳回了。另一方面,文章博士三善清行也给道真送去了一篇劝诫道真知道停足后引退享受人生的文章。8月21日,向醍醐天皇献上了自祖父以来总结文章、诗歌的家集,并被授予“捐款”。

昌泰4年(901年)正月时被任命为从二位,但不久后“欺骗宇多上皇而迷惑”、“企图废除醍醐天皇使女婿齐世亲王即位”,1月25日被降职为大宰员外帅。宇多上皇听了后,想与醍醐天皇会面,但因为被卫士阻止而无法参内,又因为道真的弟子藏人头藤原菅根没有传话,天皇不知道宇多的参内。另外,以长子的高视为首,4个孩子被流放(昌泰之变)。道真的后裔菅原陈经听信了「时平的谗言」以后,现在这个见解的可信度一般。
虽然道真和时平的关系很险恶,或者被认为是对立的,但实际上道真的家和时平的家从各自的父亲那一代开始就有很深的关系,经常交换诗和礼物。昌泰2年(899年),时平将继承父亲基经事业而建造的极乐寺(现在宝塔寺的前身)委托道真代笔作为定额寺,时平高度评价了作为文章家的道真。道真的下台,并不是单纯由于时平的阴谋,而是得到了很多对道真抱有反感的贵族阶层的同意。
此外,在《扶桑略记》延喜元年7月1日条中引用的《醍醐天皇日记》,是藤原清贯从左迁后的道真那里听说的一句话,“自己并没有谋划过。只是没能避开善朝臣(源善)的诱惑。又仁和寺(宇多上皇)的御事上,记载着供奉数(屡次)承和的故事(承和之变)”。因此,也有人认为废除计划本身是存在的。
到太宰府的移动全部靠自费支付,降职后也不给俸禄和随从人员,也被禁止从事政务。在《菅家后集》中收录的《叙意一百韵》中,他记述了自己直到降职、流放为止的悲叹。他曾在大宰府净妙院谨慎,降职2年后的延喜3年(903年)2月25日在大宰府传去,在安乐寺埋葬,享年59岁。

死后复权的好戏开始喽!!!
延喜6年(906年)冬天,道真的嫡子菅原高视被赦免,回到了大学头。延喜8年(908年)藤原菅根病死,延喜9年(909年)藤原时平39岁病死。这些都是后来道真的怨灵造成的。延喜13年(913年)右大臣源光在狩猎的时候陷入泥沼淹死了。
延喜23年醍醐天皇的皇子,东宫的保明亲王传去了。《日本纪略》认为这是道真的怨灵仇恨在作祟。4月20日(923年5月13日),道真从二位大宰员外师复辟为右大臣,被授予正二位。
延長8年(930年)在这一年,平安京周边遭受旱灾,6月26日在醍醐天皇所在的清凉殿召开太政官会议,就是否实施求雨一事进行了讨论。然而,下午1点左右,从爱宕山上空乌云笼罩着平安京,雷雨倾泻而下,大约1个半小时后,雷击直击清凉殿西南的第一柱。
此时,周围的公卿、官人们被卷入其中,公卿的大纳言民部卿藤原清贯在衣服上点火后胸部被烧死,右中弁内藏头的平希世也被烧死,陷入濒死状态。清贯从阳明门出发,希世被车从修明门偷偷地运到了外面,但希世不久就去世了。落雷也跑到了隔壁的紫宸殿,右兵卫佐美努忠包被烧掉头发而死亡。纪荫连腹部被烧得火辣辣的,安昙宗仁的膝盖被烧得无法站立。而且警备的近卫也死亡了2人。
在清凉殿逃难的公卿们,不仅要救护伤员,而且还要直面原本必须从宫中严格排除的死秽,因为搬出遗体造成了大混乱。醍醐天皇必须远离污秽,从清凉殿到常宁殿避难,目睹惨状身体崩溃,仅在3个月后迅速驾崩。
害怕火天雷神作祟就是菅原道真的怨灵,在天历元年(947年)在京都北野地区新建北野天满宫作为天神被祭祀。
其后的一条天皇时代,对于菅原道真的神格化更进一步,正历4年(993年)6月28日,赠正一位左大臣,同年闰10月20日,被赋予“太政大臣”的职位。


駅長莫驚時変改 一栄一落是春秋
(大宰府へ左遷の途上の同情)
去年今夜待清涼 秋思詩篇獨斷腸 恩賜御衣今在此 捧持毎日拜餘香
(九月十日 太宰府での詠)
再随后就是熟悉的御灵信仰老套路了,通过祭祀供奉菅原道真怨灵本身为神明,来达到镇压其四魂当中的荒魂、奇魂转化为幸魂、和魂,根据生前事迹赋予各种各样的神格和神名。
这个“天满大自在天神”的神名还蛮复杂的,但主要神格就是农业和学问两个还是没毛病的,多是后世因为其和日本雷神的习合,特别是《北野天神缘起绘卷》中对于菅原道真形象的过度神格化描绘,又“天满大自在天神”、“日本太政威徳天”这个词汇本身与佛教神袛中的“大自在天”和“大威德明天”习合过后,冒出了多种多样的联想,这边就不继续赘述了。
据《北野天神缘起画卷》记载,道真晚年在天拜山读到诉冤的祭文后,过了帝释天升到梵天,降下了写着天满大自在天神和尊号的祭文。
另外,根据《菅家御传记》,在安乐寺创建时(905年左右),创建者味酒安行接受了成为神的道真的神谕,将道真号为天满大自在天神。
之后,发生了清凉殿落雷事件,京都人把原本供奉在北野地的火雷神(天神地只)和道真的怨灵结合起来考虑,所以称之为火雷天神。
在《日藏梦记》中,成为怨灵神的道真说道:“火雷天神是我们家族的鬼神。我在三十三天被称为日本太政威德天”。另外,由于宿世的功德,因爱别离苦(与妻子分离)的悲伤而成为太政天。
987年,一条天皇举行了敕祭,北野社被授予了“北野天满天神”的社号。
康和2年(1100年)8月,大江匡匡房所写的《参安乐寺诗》中,出现了一个名为大圣威德天的神号。此外,根据花祭(神乐)的演出节目《净土入》,被称为神子的信徒们进入位于三途川尽头的白山山洞,发现里面挂着写着大圣威德天的曼陀罗绘。
江户时代,在寺子屋流传的《天神经》中,被称为实道权现。


在《古事记》中记载的神话中,伊邪那岐命为了追寻因生下火之迦具土神而烧死的妻子伊邪那美命而来到黄泉之国时,伊邪那美命因为吃了黄泉之国的食物而无法出来,于是答应了伊邪那岐命。但是为了实现追着自己来到黄泉的伊邪那岐命的愿望,为了回到地上,和黄泉之神谈判后回到了御殿。在那之后不管过了多久都回不去的伊邪那美命很在意,伊邪那岐命点着梳齿进了御殿。
于是,伊邪那岐命看到了生蛆聚集在身上,头上有大雷神,胸上有火雷神,腹上有黑雷神,女阴有咲(裂)雷神,左手有若雷神,右手有土雷神,左脚有鸣雷神,右脚有伏雷神八柱雷神(火雷大神)的伊邪那美命。
伊邪那美命的面目全非令人害怕,伊邪那岐命从黄泉之国逃了出来,但是看到她丑陋的样子,伊邪那美命感到很羞耻,让黄泉之国的丑女追杀了伊邪那岐命。伊邪那岐命甩开了这一切,而伊邪那美命这次却让八尊雷神率领黄泉的军队追击。

这八雷神的想象复原图,刚好能和前文其一部分的推论对应上,即雷神等于早期龙蛇信仰这点,不仅是把空中的雷声、雷电形状想象成龙本身形态的臆想,雷声想象成龙神在低吼着,八只还对应了雷电对于自然界中不同破坏形态的想象;
火雷神为落雷之后的自然起火现象、黑雷神为滚滚雷云之中凸显出来的雷、折雷神为能够打得岩石崩坏草木迸裂的雷、若雷神应该就是对于枝状闪电近似树枝样貌的想象、土雷神则为导入土地中逐渐消散的雷、鸣雷神很明显就是雷声、伏雷神也是对于远方雷云中潜藏着闪电的恐惧想象。
雷神也为稻田之神、水之神,日文中就把闪电称呼为“稻妻”,其意象自然不用多分析了,这八柱雷神在各地民间传承信仰习合之后,也衍生出了小童、巨人等传承。


在日本,以俵屋宗达的风神雷神图(屏风)为代表例,雷神以鬼的形态,手持牛角,系着虎皮的兜裆布,敲击太鼓(雷鼓)的样子让人很熟悉。这个姿态来源于鬼门(艮=丑寅:后虎)的联想。据说雷落下的时候“雷兽”这个怪兽会掉落下来。在大津绘中,雷神用钩子把从云上掉下来的太鼓钩起来,表现得很幽默。
在日本雷神多以鬼像出现,与手持风袋的风神同时出现,而雷神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环绕在其背后的一圈“连鼓”,虽在现在的中国画像中不常见,但就这种连鼓模式可追溯的起源,在汉代王充的《论衡 雷虚篇》中就有提到:“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棰,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音也;其魄然若敞裂者,棰所击之声,其杀人也,引连鼓相棰,并击之矣。”,这里的雷公连鼓和棰是分别拿在左右手的,其实这个意象我们结合考古实物也不难想象,这里描述的雷公多少也是有点上古时代巫觋敲鼓,跟着原始节奏求雨出神的感觉,这种祖先记忆中的“巫觋”代代传承下来便是最早的“神明”,大陆民间的逻辑。
到了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手持在雷公手中的连鼓,发生了变化,随着胡人入主中原佛教也一并传入,前凉至五凉时期,雷公在以佛教为主的窟中,变成了连鼓环绕四周,其形象也从力士变为菩萨状,这种图像不仅出现在莫高窟,也出现在河西等地的贵族墓葬中。而将这种连鼓图像简化后也被用于表现天象,出现在敦煌的《占云气书》中。后一并随着隋唐日本之间佛教交流,这种图像也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比起神道教那些七七八八代表神格的雷神,还是佛教外来纯粹代表使役雷电意象的“鬼”雷神,看起来要更加舒服嘛。




最后的最后,真的是本次辉针城考察的最后了,把雷鼓符卡中剩下没提到的neta取材原型,一鼓作气全给说了,毕竟雷鼓符卡neta说是辉针城中最为有趣的也不为过www
死鼓「Land Percuss」(轻敲大地)与“四鼓”同音,“四股”又是四鼓的异字。四股即为相扑中准备动作,将其中一脚发挥自己肉体所能的抬高走放下,双脚交替轮流,尽可能踩踏土地时发出声响,典型的看似简单,实则十分困难的动作,原来的“四股”也被称为“丑足”,在反复进行这个动作的过程中,有净化守护大地之效,驱除土地中邪气,将灵魂刻印在土地深处。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耳熟,没错!这段就是刃牙中的原话。

时符的「Blue Lady Show」neta来自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著名肢体表演试验音乐剧团——「Blue Man Group」,大陆这边翻译为“蓝人乐团”,笔者依稀记得他们几年前貌似来过大陆受邀表演过,当时就是看到不少人接受不了这个风格的,虽然个人感觉还不错就是了,感兴趣的各位可以搜一搜来看看,这边就不放具体地址了)


其五 圣地巡礼
这部分也是本系列最后的圣地巡礼了,这一个月来断断续续的写好一篇发布一篇,不知道各位感觉如何?也是笔者第一次尝试这种方式,怎么说呢?越到后面越是要命,本身辉针城体裁特殊没办法,继续精进吧www
本篇将贴合于“雷神”、“堀川”、“太鼓”三个点,推荐关联性较强的巡礼地。
名古屋堀川まつり(热田天王祭)





泛泛的来讲,日本还是有不少河流叫堀川的,但举办其祭典还在河流边上敲响太鼓的唯有名古屋市的这条堀川,本身还是一个当地规模挺大的祭典,旅行时偶尔混进去玩玩也不错。
地址:名古屋市熱田区宮の渡し公園 (七里の渡し)
东方关联角色:堀川雷鼓
零设neta:堀川祭
交通方式:地下鉄名城線「伝馬町」駅4番出口より徒歩5分
近松门左卫门之墓



“堀川波の鼓”的浄瑠璃作者“近松门左卫门”的墓所,本身真假墓地就有三处,挑选了交通最方便的一处墓所)
地址:大阪市中央区谷町8丁目1
东方关联角色:堀川雷鼓
零设neta:堀川波の鼓
交通方式:地铁谷町线“谷町6丁目”下车,沿着谷町线往南走,谷町7丁目十字路口往南马上,加油站前
水火天满宫




京都堀川傍边的雷神天满宫,关联性较大,神社本身主要以水难火难厄除的神格为主,祭神有且只有“菅原道真”,号称为日本最早的天满宫,神社境内还有块登天石与相关传承。
道真公死后,京城接连下大雨、打雷等天变,“这一定是太宰府去世的道真公的怨恨”,都内的人们大吵大闹。当时的天皇醍醐天皇知道了这件事,为了安抚道真公的灵魂,从比叡山的延历寺,叫来了道真公的师父高僧、法性坊尊意僧正。
法性坊慌忙下山,急忙赶往宫中。就在鸭川的时候。河水暴涨,转眼间水就越过了堤坝,溢到了城里。“这也是道真干的吗!”法性坊揉了揉手里的念珠,向河里祈祷。于是,河水一看就减少了,最终分成了两半,在这期间看到了站在石头上的道真公。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区堀川通上御霊前上る扇町722-10
东方关联角色:堀川雷鼓
零设neta:堀川 菅原道真
交通方式:京都市営地下鉄烏丸線 鞍馬口駅下車後、徒歩約10分
深志神社




长野县松本市内的深志神社,每年元旦的午夜零时进行鸣响太鼓的仪式,也被认为是符卡“三鼓「午夜零时的三振」”的来源,主祭神除了外来天神菅原道真还有本土建御名方神,这边还请自行脑补,鼓哥和神奈子)))
本身就在松本市内,交通也方便,也可以参观完辉针城原型的松本城过后顺路来看看。
地址:長野県松本市深志3丁目7-43
东方关联角色:八坂神奈子 堀川雷鼓
零设neta:菅原道真 太鼓仪式
交通方式:JR松本駅から徒歩約15分



“Drum up resistance”,意为“奏响存在”,雷鼓的打击乐,就是希望能引起灵魂、自然的共鸣,与灵魂、自然的节奏相切合,给人们带来震撼与感动,这是音乐的力量,也是音乐的目的。奏响鼓乐的节奏,与世界内的一切存在共鸣,带来最原始、最纯粹的感情!正如在剧情对话提到一般:“外界鼓手曾经说过,击打太鼓时不用动脑,把猿人时代的灵魂唤醒吧!”,太鼓的节奏就是这么天性使然,唤醒这份深藏在基因深处的祖先记忆!
用灵魂的节拍唤醒最原始的感情!让梦幻的节奏响彻幻想乡吧!



NEXT?or EN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