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鹤堂】赠尔春风几笔兰(二十五)

本文情节纯属虚构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只为满足本人脑洞
请勿上升真主
封面图片来自微博@周九良 ,侵删
文笔不足,多多谅解,欢迎讨论交流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三月份开箱之后,各队陆陆续续也开了箱,孟鹤堂和周九良一边进行着各种创作,一边摸索着自己的表演风格。
其实孟鹤堂的表演风格已经基本成型,即基于自己的表演功底呈现着自己的相声技巧,在帅的基础上尽量向卖靠近。
而周九良作为他的捧哏,就势必不能过于放浪和过于优秀,这样整场节目才能松弛有度,但是怎么在认真和轻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很难的,这一点只能在每一次登台经验中不断琢磨。好在他还年轻,有的是试错的机会,可以今天可爱点,明天冷淡点,后天再搞笑一点。
周九良有时候会和室友朱鹤松请教,朱鹤松和他的搭档靳鹤岚来德云社之前就已经是天津有点名气的搭档了,也因此具有更丰富的舞台经验。朱鹤松老师不光是在舞台风格上,甚至在创作上都对他颇有帮助,以至于后来在无数场合被周九良封为捧哏巨匠。
另一边,孟鹤堂带孩子的事情终于传遍了整个德云社。有了孩子的师兄弟跑来看热闹,顺便传授一点育儿经,还没有孩子的师兄弟跑来看热闹,顺便摸摸孩子的小脸蛋。
这件事传到德云社家属的耳朵里,嫂子团们根本坐不住,纷纷心疼孟鹤堂这小伙子不容易,又要当爹又要当妈,以师娘郑敏为首的嫂子们不仅“我家大门常打开,欢迎圆圆来这里”,还会经常隔三差五托自家爷们带点吃的穿的给圆圆。
至于岁数还小的师兄弟,在德云社这种和尚堆里呆久了,平时除了练功也闲得身上痒,看师父师娘家的母狗都眉清目秀,也因此隔三差五到圆圆跟前献殷勤,圆圆一周三次的舞蹈课接送权也被他们抢着承包了。
陶阳现在在一队兼职说相声,因为他嗓子还没结束倒仓的阶段,所以师父嘱咐他练戏的尺寸自己把握。陶阳一个爱戏如痴的人,心里也憋得慌,这才同意教圆圆学二胡消遣消遣的。
陶阳教圆圆拉二胡的方式也很另类,不管谱子,直接听着歌曲的磁带拉一遍,让孩子学着拉,一直拉到把谱子记住为止,立刻就换别的。孟鹤堂也不知道别人家师父怎么教二胡,不过看圆圆还学得挺开心,也就觉得OK。
孩子入了门之后自己摸索着能拉些曲子了,孟鹤堂录在手机里,走到哪儿炫耀到哪儿,完全不记得自己本就身在曲艺的大本营,这么点小曲小调完全不是个玩意儿。
话又说回来,毕竟陶阳教圆圆二胡,也不能总请人家上门,一般商量好这段日子的空闲时间后会由周九良或者孟鹤堂把孩子送去一队在的地方或者玫瑰园。而在玫瑰园又时不时遇到郭麒麟张云雷一干人,也因此,五队和一队四队的师兄弟私下联系更频繁了些,蹦迪的队伍逐渐壮大。
2015年开始,孟鹤堂的粉丝群体也壮大了起来,粉丝们也渐渐知道了他有个闺女的事情,至于是养女还是亲闺女这件事他也没有刻意去解释,毕竟领养孩子的时候圆圆也大了,日后也不至于不理解自己的身世。
粉丝们送礼物的时候会给圆圆送些玩具玩,那既然粉丝都指名道姓说是给孩子的了,谁还敢藏着掖着呢,同队的师兄弟们收的礼物也基本都给社里的小孩子了,有时候周九良和王九龙那样的,还偷摸着给圆圆买东西,还以为瞒得住老父亲似的。
眼看着圆圆屋子里越来越挤,孟鹤堂这才发现圆圆的一个小毛病: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学名叫做囤积症。孟鹤堂在网上查了,这个病好像和强迫症差不多,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就是克制不住地要把一些不值得收藏的东西收藏起来,目前唯一的疗法就是让孩子经常进行挑选扔的过程,也因此,孟鹤堂每隔一个月就要逼着圆圆扔掉一点东西,不然房间里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圆圆?”
孟鹤堂穿着围裙,带着手套,全副武装,一心一意干着家务,边喊边从床下翻出一个鞋盒子,打开一看,鞋盒子里没放着鞋,而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瓶盖子,糖纸,小纸条,钥匙串,粉丝送的毛绒玩具小娃娃,应有尽有。
圆圆绞着手指,张了张嘴,又给闭上了。孟鹤堂也摸透了圆圆的性子,心里猜测着这一盒子破烂应该也是小姑娘搞的收藏,但一个合格优秀的父亲怎么能说出“把破烂给我扔了”这样的话呢,所以向来有洁癖的孟鹤堂把鞋盒子还给女儿,让她自己处理,但要保持整洁。
圆圆抿起嘴巴笑了一下,宝贝似的把鞋盒子抱起来,
……然后藏到了客厅沙发下面。
孟鹤堂:“……”
时间过得很快,春天很快过去,孟鹤堂平日里除了说相声便是沉迷于给闺女买裙子,周九良则是迷恋上了各种发绳发卡,给小姑娘编发的技术直线上升,弄得栾云平揶揄这搭档俩不是养闺女而是在玩养成游戏。
其实何止是孟周呢,不提德云嫂子团,就单说整个五队的人都把圆圆当成吉祥物似的宠着,就连周九良这种在台上收到观众送的玩具连相声都不高兴好好讲的主,也乐意时不时给圆圆买玩具。饼哥四哥更不用提,这段时间两个人你追我赶地带孩子吃好吃的,把孩子直接喂到积食,气的孟鹤堂要骂街。
更别提张九龄王九龙这俩活宝,隔三差五要带着圆圆出去见世面,嘴上倒是说的漂亮,叫什么社会训练,也不知道是从那里听来的高级概念。结果孟鹤堂一打听,小哥俩偷偷带着圆圆蹦迪以赢得更多妹子的搭讪,又气的孟鹤堂要骂街。
时间一长,孟鹤堂终于知道养闺女的辛苦不在乎内而在乎外,于是对师兄弟严防死守,黑名单拉了老长贴在家门口镜子上。
这种要骂街的心情,伤心伤肝伤肺,但对于孟鹤堂在各种相声中,比如当行论,汾河湾,黄鹤楼等,塑造人物还是有所帮助的。舞台上那种又似泼妇又似弃妇的感觉活灵活现,令人击节,可没人知道,在背后孟鹤堂是真的有过多次骂街的体会。
没办法,一个优秀的演员就是擅长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和智慧,孟鹤堂扶着肝劝自己道。
不过福祸相依,圆圆那一潭死水的性子也逐渐活泼起来,虽然离真正的活泼还有很大的距离,但至少遇事也不会不开口总往人身后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