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来客——中国列装的奔驰280GE(W460)软顶五门战术吉普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西方关系缓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装备出口限制也相应地放松。与此同时,出于共同的利益,中国获得了西方国家给予的技术装备援助。在这些援助中,有一型轻型越野车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就是在电影《中国勇士》,电视剧《武装特警》中频繁出镜的奔驰280GE(W460)软顶五门战术吉普车。
电影《中国勇士》的奔驰280GE( W460)五门软顶战术吉普
1.车型由来
早在德国奔驰与奥地利麦格纳斯太尔公司联合研制奔驰G系列轻型越野车的初期,技术人员就研制出一款长轴距、五门车身、软质车顶的型号。该车的软质车顶和具有可拆卸侧窗的前门与三门长轴距版的奔驰G型车相同。该车的后门上半部也被改造成了可拆卸的侧窗。技术人员希望将该车作为指挥车或特种装备运载平台使用,独立的后门也方便车内人员与设备的疏散。
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斯太尔工厂保留的奔驰G级五门软顶版样车,该车挂“普赫”商标
【原文链接
https://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0977382
】
然而,事实证明,技术人员们的确是多虑了。首先,在北约国家军队的作战习惯中,指挥车或是特种装备运载平台不一定非得是五门构型的车身,三门构型的车身也不是不能用;其次,软顶越野车即便工艺再好都难以避免在车篷与车身接缝处产生的漏风与漏雨问题,在加上软质车篷的寿命有限,这一个致命的勤务性问题也让用户偏向于“非必要不采用软顶车身结构”。用户方最终还是大量采购了五门硬顶车身的奔驰G系越野车,五门软顶车身的奔驰G级越野车最终并没有大量生产。
汽车之家网友
mcymje
在日本拍摄到的硬顶版W460车型,很有意思的是该车的漆面颜色正是该款车型作为军车时最常见的车身漆面颜色之一
但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德国出于对抗苏联的目的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接触。这正是这一系列接触,为奔驰G级越野车进入中国做好了铺垫。 彼时中国在北方边境一线与苏联呈现出对峙的态势,在西南边境地区则与苏联支持的越南爆发了一系列自卫反击战争。不论是北方的武力对峙还是南方的自卫反击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侦察兵单位都在其中表现地十分突出——他们驾驶着吉普车穿插至敌军后方开展侦查、破坏与火力引导工作,给来华交流的德方人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中国军队装备着的还是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BJ212型轻型越野车,虽然该车具有结构简单易维修,机动性高速度快的优势,但在20世纪70~80年代的大环境下,该车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了——故障率偏高、油耗偏大、重心高易翻车——这些缺点影响着部队的作战。中方不止一次地向来华交流的德方人员表达了希望能获得德制新型吉普车的愿望。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准备出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侦察兵与BJ212吉普车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完成捕俘任务后成功回撤的解放军侦察兵
在了解到中方的相关需求后,德方在对华的技术装备援助中,加上了“奔驰G级越野车”这一项。中方对于这批越野车提出了一些比较具体的要求。 第一,该车型应具备可以拆卸的车顶,这样可以方便在必要的时候在车顶架设各种轻武器进行射击或依托车顶进行观察瞭望。但因为暂时没有空运的需求,所以风挡不要求可以翻折。
“在车顶架设轻武器射击”的情形(来自于电影《中国勇士》)
“依托车顶进行观察瞭望”的情形(来自于电视剧《武装特警》)
第二,在采用可拆卸车顶的同时尽可能保证车内的密闭,尽可能避免漏风漏雨。
按现在的角度看,加拿大陆军订购的这款硬顶版奔驰G更符合当年中国的需求——硬顶车型的密封性自然不用多说,这款车自带的天窗和枪架已经可以满足当时提出的“瞭望”“射击”需求了
中方提出这两点看上去相互矛盾,但实际上细想却又很有道理。在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际作战中,吉普车主要有两大任务:作为指挥员进行机动指挥的载具,以及作为侦察兵单位进行特种作战、远程奔袭的载具。对于前者,如果一款吉普车能提供足够的观察、瞭望视野的话那就太好了;而对于后者,出于自卫或是破袭的机动火力那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论是哪一种任务,吉普车上都会携带相当数量的电子通信设备,相比人来说,这些采用集成电路的小家伙们更加脆弱——适当的防水防尘的确是必要的。
解放军的BJ212指挥/侦察车,高耸的天线说明了车上带有电台。新的作战样式下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是不断提升的,这对于作为运载工具的吉普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了解了中方的具体需求后,德方人员旋即开始了研究工作。考虑到中方对该型车的空运能力没有要求,也就是说可以放倒的风挡以及可以拆除的防滚架并非必要部件,因此德方技术人员决定由硬顶版280GE(W460)车型为基础改制出该型车。德方技术人员通过去掉硬顶款车型的车顶、第三排上部侧墙、车尾上部等覆盖件,改换成防水篷布软顶的方式,满足了之前中方提出的两点要求。
因为要考虑空运的情况,军用版奔驰G的B柱、防滚架和风挡都是可拆卸或翻倒的
吉普车空运的典型案例:75式105毫米无后坐力炮。直升机运输该车时需将该车的前风挡放倒
软顶280GE车顶的槽状结构和粗壮的车顶梁保证了软质车顶能够绷得足够紧,再加上与硬顶款一样的车门结构这也就意味着相比当时中国方面更常见的BJ212,这款奔驰越野车在密封性上好出去太多
至于在座位布局上,这批特别的奔驰越野车采用了奔驰W460五门车型经典的2-3-4布局方式:第一排为两个单座,第二排为一个三联排座,第三排为两只面对面的长条座椅。 在战斗运用时,该车理论上的乘坐顺序为(有时也不会遵守这个顺序): 驾驶座 ——驾驶员;
副驾座 ——指挥员;
第二排左侧——战斗员;
第二排中部——战斗员(必要时依托车顶进行射击);
第二排右部——通信员(携带电台);
后部对座——战斗员(四人)
电视剧《武装特警》中的奔驰280GE,注意车辆后部对座是没有头枕的
2.该车的运用与留存情况
(1)该车的运用情况
关于该车的运用,目前可知的是当年获取的若干批次车辆主要分配给了解放军的侦察兵部队使用。然而,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严格的保密制度,该车在解放军军内服役的相关照片完全没有。2004年,有一位河北省的越野车爱好者通过某特殊途径获得了一辆据称是解放军部队退役车辆的该型车辆。根据某知情人对该车自带的车牌进行判读的结果,该车“隶属于原北京军区某集团军”。
悬挂解放军97式军车车牌的奔驰280GE战术吉普车
此外,还有一部分该型号车辆分配给了新成立的反劫机部队,也就是后来被称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大队”“武警特警学院特战队”的武警某部。 由于该部承担的反劫机、反恐怖职能,关于该部开展国际合作的公开报道非常多,因此也可以经常看到该车出现在一些有关该部的公开资料中。
武警某部的训练照片,可以看到特战队员依托该型奔驰280GE战术吉普与奔驰S123旅行轿车作战的场景
顺带一提,武警某部在建设之初,大量参考了德国GSG9单位的成功经验,在武器车辆、单兵装具、训练大纲等方面尽可能地向GSG9看齐
据称是武警某部开放活动时,参观人员拍摄的照片。该车在演习中扮演“被劫持的地方车辆”,牌照位置贴上了一个道具车牌
(2)该车的留存情况
这款奔驰G级越野车作为军用车辆,在退役后有严格的封存与报废流程。因此不难推测绝大部分该型车目前应该在部队的退役车辆封存中心封存着。但考虑到这款车的列装时间相当久远,可能有少量该型车流出,出现在市面上。 目前可以查到的,流入民间的该型车大概有四辆。
第一辆
就是前面所述的那个河北的越野车爱好者收藏的那一辆。那位车主获得那辆车时,车身漆面损坏严重,软顶损坏严重。车主后来对该车进行了重新油漆,并更换了原车的软顶,可惜因为找的工匠技术有限,新软顶没有了第三排座椅处的透明侧窗。 有关这辆车的介绍请看:http://bbs.fblif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77&page=1&authorid=1428 可惜因为年代久远,越野e族论坛上的图大多已经无法打开。
第二辆
出现在越野e族论坛某位四川网友在2013年发布的帖子中,这款车的软顶已经丢失,车顶有一张伪装网。
有关这辆车的介绍请看:http://bbs.fblife.com/thread_2852415_1.html 顺带一提,抖音平台账号“大G🇨🇳余多”在2022年7月25日,7月27日,7月30日,8月1日连发四部同样的280GE车型的短片,不清楚片中的那辆280GE是不是就是这辆车。但这四部短片进一步揭示了这批定制化车型的一些特征。有一说一,“大G🇨🇳余多”片中的那辆280GE,应该是目前国内车况最好的280GE五门软顶车了。
可以折叠收起的后排对座
该车的坐垫采用一种拼接的材质:靠近人身体的部分采用一种类似于绒布的材质,舒适,保暖;其他位置采用了一种塑化的人造革材质,可以直接用湿布擦洗
短小精悍的前后差速锁控制手柄
仪表板上的前后两个差速锁标示灯
带收音机的卡带式录音机、点烟器、小型烟灰缸。下面的空调面板明确表明可以制冷。带冷气空调的军用战术车辆在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是很少见的。
简单的拉杆控制座椅的前后调节
前排座椅之下,是一个盛放千斤顶等工具的小工具箱
第三辆车
是2018年出现在网上的,笔者最早在新浪微博上见到该车,但因为新浪微博的博文公开机制调整,目前关于该车的博文大多被系统自动隐藏。这款车的情况相比前两辆简直是糟透了: 车身漆面被改成了黑色,且使用的油漆质量和喷涂工艺非常差,漆面多处爆裂裸露金属部分锈蚀;
相当数量部件丢失,包括但不限于中网车标、机盖车标、方向盘上的喇叭;
原车自带软顶老化严重,透明件严重发黄,车尾部软顶多处被撕裂。
这辆车到底归属于谁目前不清楚,印象中著名汽车媒体人白宁先生曾拍摄过该车在他的车库里的一些照片(很可惜的是当时我没能把这些照片下载下来)。不知道该车是不是还在白宁先生的车库里,不过有一说一,修复该车需要投入极大的精力与资源。
这辆280GE的车况不是很好,车内也非常脏。该车座椅上还留着的迷彩座枕套证明该车之前就是一辆军车
第四辆
曾出现在二手车网站“全纳车网”上,原网页因为年代久远已经不可查。该车车身被改为深灰色,车顶加装了储物架,车门安装了迎宾踏板,似乎车辆底盘也被加高了。
3.280GE 车型引进所产生的影响
280GE应该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性能最好的工作用途轻型越野车,由于该车卓越的性能,国内决定引进该车到国内进行生产。然而,由于引进费用与知识产权等具体事项存在冲突,280GE车型的国产化工作未能成行。 国内的一些企业也试图对280GE车型进行仿制。1989~1991年,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BAM)联合供应链企业,设计定型了BJ2032Q系列车族,然而受制于国内贫瘠的知识与技术储备以及薄弱的机械加工与装配水平,BJ2032Q系列车族仅仅是复制了奔驰280GE车型的内饰和车身外观,280GE最为精华的底盘部分未能成功逆向。
失败的仿制品BJ2032Q,仅仅学了个样子
当时逆向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国内无法大量稳定的生产奔驰G的这种可调节的机械硬轴悬架,这项技术直到后来的三菱帕杰罗等车型的国产化之后国内才将其掌握
但对奔驰280GE逆向工程的失败的确对北汽系统影响很大,以至于后来的两代“勇士”车型的开发中都有致敬280GE的设计。这其中表现最为露骨的应该还是二代勇士车型(B80VJ)开发过程中,全车族车型完全照搬了奔驰G的造型——这的确是过于直白了。当然照搬奔驰G级造型的B80VJ最终也没有直接量产,而是区进行了修改之后才最终得以量产的。
B80VJ试验车。有一说一,这个造型实在是太像了,怎么说也过不去啊……
修改后的定型版本CTL151,起码能看出来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