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消能减震行业规模因素及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发展前景

2023-02-14 13:11 作者:普华有策  | 我要投稿

消能减震行业规模因素及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发展前景

消能减震技术产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速度相关型,如粘滞阻尼器、液压阻尼器等,其需要结构振动达到一定速率来提供阻尼力和刚度;二是位移相关型,如金属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其发挥作用仅与结构位移相关;三是调谐吸震型,如调谐质量阻尼器或调谐液体阻尼器,其通过改变结构共振特性以达到减震作用。

目前,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对减震产品提出了标准的技术规范,这对减震产品的技术参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能力的企业才能进行规模生产,并为客户提供质量可靠的减震产品。国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均需要长时间积累,且工艺水平、产品品质优化、核心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下游实际应用都需要较长周期,这些对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经验的行业新进入者设置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行业规模因素

(1)地震频发,区域市场逐步拓展

云南作为地震高发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就强制推行减隔震技术,并不断扩展其应用领域和区域,制定高规格技术标准,使减隔震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云南建筑减隔震市场发展的启发,山西、甘肃、山东、新疆、四川、海南、合肥等省市也开始对部分地区(主要是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地区)的学校、医院等建筑物强制或优先使用隔震技术。其中,山西、甘肃对学校和医院为强制使用;山东对学校和三级医院为强制使用;新疆自2016年起,具备条件的房屋、市政工程等建筑物强制使用;四川、海南对学校和医院为优先使用;合肥市对于重大医疗用建筑强制使用,学校优先使用。

(2)政策立法,行业扩容明显

2021年5月12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颁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预计强制性政策覆盖的高烈度设防地区(云南省为7度以上、其他省份为8度以上)范围将由原5省47市的287个区县增加至23省126市的648个区县,新增18省79市的361个区县。另外,根据《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强制性政策要求覆盖范围还将新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006-2020年)包括24个地区和11个城市,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

我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区域属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代表性的区域有首都圈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武汉市、长沙市、重庆市等。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覆盖范围包括1078个区县(部分区县与高烈度设防区有重叠,但重叠度不高)。政府对于建筑减隔震行业的法律规范不断出台,以及对抗震防灾工作重视程度的持续提高,彰显了我国坚定规范行业发展的决心与信心。在行业发展更加规范的预期下,建筑减隔震市场将进一步被打开。未来建筑减隔震技术的应用将会得到普及,我国还在减隔震行业初期,行业具备长期持续发展潜力,行业扩容及规范化发展的趋势已较为明确。

(3)改扩建建设工程将是未来房屋减震行业一个重要的需求领域

既有建筑维护改造业务和市场目前呈现出需求和技术特点多元化、个性化,技术创新和应用要求高的特点。我国部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防震标准偏低,避难场所建设滞后,防灾减灾能力弱。

随着政府对抗震防灾工作日益重视,减隔震行业法规政策得到完善,建筑减隔震宣传普及程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建筑减隔震的需求逐步增加,减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地震多发灾区,普通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小学校舍、大型公共建筑、关键基础设施的抗震改造市场需求巨大。改扩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达标要求及措施,规范已建成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加固和维护,加强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完善,将为建筑减隔震市场带来较强的市场需求。

2、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减隔震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集中度分散。近年来,随着建筑隔震技术在近几次大地震中表现出了良好性能,加上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一些企业开始进入建筑减隔震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行业的发展。但这些企业因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始终局限于单纯产品的生产,缺乏为客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目前我国减隔震行业市场整体呈现出市场空间可观,但有力竞争者不多的格局。

(1)震安减震

云南震安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建筑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结构分析设计,减隔震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检测、安装指导及更换,主要产品包括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弹性滑板支座、消能阻尼器和公路桥梁支座,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商住地产、除学校医院以外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建筑物。

(2)海德科技

苏州海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公路及轨道桥梁支座、桥梁伸缩缝装置、建筑及桥梁隔震支座、阻尼装置的生产制造。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桥梁、公共建筑等。

(3)容大减震

江苏容大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消能减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以阻尼器为主的各类减震产品的设计、制造与服务,是一家致力于定制化设计和生产消能减震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

(4)路博减振

上海路博减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土木工程减震技术、机械设备减振技术、检测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减振设备及配件、五金制品的设计、安装、批发、零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公司产品主要运用于建筑等行业领域。

(5)蓝科减震

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全资子公司江苏蓝科、南通蓝科2个专业化减震产品生产基地。公司秉承“致力减震事业,创建共赢平台”的使命,专注于新兴的建筑结构减震领域,形成了以建筑减震产品为核心、结构减震咨询及减震工程实施服务为外延的结构减震全套产品与服务体系。

3、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减震技术的逐渐成熟,航天、航空、军工、工业机械等行业开始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或减震器)来实现减震消能。同时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地震的灾害性,消能减震技术也逐步应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并实现了飞速发展。

(1)工业减振行业

消能减震技术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于核电、火电、钢铁、石化等细分领域中。在这些领域中阻尼器装置通常安装在抗震安全等级较高的管道和设备上,以实现热力管道或设备振动控制以及地震工况下的保护。发电站及化工设备在管道介质出现阀门启停带来的水汽冲击、介质在管路弯头处流动造成的管道晃动,这些场景都需要安装液压阻尼器来消除振动;核电站中主泵、蒸发器等关键设备需要消除设备的振动和预防地震给设备带来的损坏,因此消能减震产品是工业设备减振、抗震领域必备的产品。

基于碳中和、碳达峰路径的要求,核电作为唯一能大规模建设的发电机组,核电装机容量需求逐年提升,大型核电设备及核电管道的建设未来会存在较大的消能减震需求。除此之外,火电、大型化工行业出现了节能减排带来的大规模设备改造需求,随着人们对设备振动和地震危害的认识度提升,阻尼器等减震产品将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军工减振行业

我国是建立了完善军工体系的国家,军工行业门类齐全,覆盖核、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军工电子等六大产业集群,构建起以十大军工集团为核心、民营企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期间,我国迎来了近二十年来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国防和军队领域改革。2015年7月,我国审定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发布《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就扎实推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明确了通过三个阶段来逐步实现改革目标,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加快推进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压减军官岗位,优化武器装备规模结构,减少装备型号种类,淘汰老旧装备,发展新型装备。

自2015年起,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在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推动下,我国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军民融合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军民融合即实现国防工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紧密协同发展,既要发挥国防工业建设对经济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作用,释放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红利,同时也要发挥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和创新科研上的优势,以整个经济社会的大体系支撑国防现代化建设。

消能减震技术及产品在军工行业有着重要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各类武器装备。这种技术不仅能减振消能,还能减少装备之间的摩擦,减少设备磨损对于军用武器设备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3)建筑桥梁减隔震行业

建筑减隔震技术是国内外新兴的抗震技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筑减隔震技术经历地震检验后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被大规模推广应用。建筑减隔震技术主要分为减震技术与隔震技术两类。建筑减震技术是在建筑结构上设置耗能装置,消耗进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建筑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的基础或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的抗震防震要求。

我国位于地震多发区,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具有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据中国产业信网相关报告统计,我国大陆7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陆7级以上地震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我国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

鉴于地震给人民人身财产带来的较大损失,增强建筑的抗震防震能力拥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型减隔震技术通过在建筑中设置缓冲结构吸收地震能量,可减少地震对建筑非结构构件及内部结构设施的破坏,同时因无需增加建筑梁柱截面积,可节约钢筋混凝土用量,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均优于传统加强建筑结构体强度的抗震方法,震级越大其抗震效果越好。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国对防震抗震愈发重视,日益认可建筑减隔震相关技术对防震抗震的效果,并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及文件推广该技术。2014年,《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推出,要求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或地震灾后重建阶段的新建3层(含3层)以上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应优先采用减隔震技术进行设计;鼓励重点设防类、特殊设防类建筑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的建筑采用减隔震技术。2021年5月12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颁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预计强制性政策覆盖的高烈度设防地区(云南省为7度以上、其他省份为8度以上)范围将由原5省47市的287个区县增加至23省126市的648个区县,新增18省79市的361个区县。另外,根据《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强制性政策要求覆盖范围还将新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目录

第一章 消能减震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 消能减震行业定义及分类

一、行业定义

二、行业特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影响

第二节 消能减震行业特点及模式

一、消能减震行业发展特征

二、消能减震行业经营模式

第三节 消能减震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结构

二、消能减震行业主要上游2017-2022年供给规模分析

三、消能减震行业主要上游2017-2022年价格分析

四、消能减震行业主要上游2023-2029年发展趋势分析

五、消能减震行业主要下游2017-2022年发展概况分析

六、消能减震行业主要下游2023-2029年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章 消能减震行业全球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全球消能减震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一、全球消能减震行业的发展特点

二、全球消能减震市场结构

三、全球消能减震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四、全球消能减震行业竞争格局

五、全球消能减震市场区域分布

第二节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洲

1、欧洲消能减震行业市场规模

2、欧洲消能减震市场结构

3、2023-2029年欧洲消能减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二、北美

1、北美消能减震行业市场规模

2、北美消能减震市场结构

3、2023-2029年北美消能减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三、日韩

1、日韩消能减震行业市场规模

2、日韩消能减震市场结构

3、2023-2029年日韩消能减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四、其他

 

第三章 消能减震所属行业2023-2029年规划概述

第一节 2017-2022年所属行业发展回顾

一、2017-2022年行业运行情况

二、2017-2022年行业发展特点

三、2017-2022年行业发展成就

第二节 消能减震行业所属行业2023-2029年规划解读

一、2023-2029年规划的总体战略布局

二、2023-2029年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2023-2029年规划的主要目标

 

第四章 2023-2029年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23-2029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第二节 2023-2029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形势

第三节 2023-2029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预测

第四节2023-2029年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行业相关技术

二、行业专利情况

1、中国消能减震专利申请

2、中国消能减震专利公开

3、中国消能减震热门申请人

4、中国消能减震热门技术

第五节2023-2029年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五章 普华有策对消能减震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一节 消能减震行业特性分析

第二节 消能减震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

第三节 2017-2022年消能减震行业发展分析

一、2017-2022年消能减震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二、2017-2022年消能减震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三、2023-2029年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转移

第四节 2017-2022年消能减震行业规模情况分析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

第五节 2017-2022年消能减震行业财务能力分析与2023-2029年预测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

 

第六章 POLICY对2023-2029年我国消能减震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消能减震市场供需分析

一、2017-2022年我国消能减震行业供给情况

二、2017-2022年我国消能减震行业需求情况

1、消能减震行业需求市场

2、消能减震行业客户结构

3、消能减震行业区域需求结构

三、2017-2022年我国消能减震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二节 消能减震产品市场应用及需求预测

一、消能减震产品应用市场总体需求分析

1、消能减震产品应用市场需求特征

2、消能减震产品应用市场需求总规模

二、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领域需求量预测

1、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领域需求产品功能预测

2、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领域需求产品市场格局预测

 

第七章 我国消能减震行业运行分析

第一节 我国消能减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我国消能减震行业发展阶段

二、我国消能减震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第二节 2017-2022年消能减震行业发展现状

一、2017-2022年我国消能减震行业市场规模

二、2017-2022年我国消能减震行业发展分析

三、2017-2022年中国消能减震企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 2017-2022年消能减震市场情况分析

一、2017-2022年中国消能减震市场总体概况

二、2017-2022年中国消能减震市场发展分析

第四节 我国消能减震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一、消能减震市场定价机制组成

二、消能减震市场价格影响因素

三、2017-2022年消能减震价格走势分析

四、2023-2029年消能减震价格走势预测

 

第八章 POLICY对中国消能减震市场规模分析

第一节 2017-2022年中国消能减震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7-2022年我国消能减震区域结构分析

第三节 2017-2022年中国消能减震区域市场规模

一、2017-2022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二、2017-2022年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2017-2022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2017-2022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2017-2022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六、2017-2022年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四节 2023-2029年中国消能减震区域市场前景预测

一、2023-2029年东北地区市场前景预测

二、2023-2029年华北地区市场前景预测

三、2023-2029年华东地区市场前景预测

四、2023-2029年华中地区市场前景预测

五、2023-2029年华南地区市场前景预测

六、2023-2029年西部地区市场前景预测

 

第九章 普●华●有●策对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第一节 消能减震产业结构分析

一、市场细分充分程度分析

二、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结构占比

三、领先应用领域的结构分析(所有制结构)

第二节 产业价值链条的结构分析及产业链条的整体竞争优势分析

一、产业价值链条的构成

二、产业链条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第十章 消能减震行业竞争力优势分析

第一节 消能减震行业竞争力优势分析

一、行业整体竞争力评价

二、行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三、竞争优势评价及构建建议

第二节 中国消能减震行业竞争力剖析

第三节 消能减震行业SWOT分析

一、消能减震行业优势分析

二、消能减震行业劣势分析

三、消能减震行业机会分析

四、消能减震行业威胁分析

 

第十一章 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一、消能减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1、现有企业间竞争

2、潜在进入者分析

3、替代品威胁分析

4、供应商议价能力

5、客户议价能力

6、竞争结构特点总结

二、消能减震行业企业间竞争格局分析

1、不同规模企业竞争格局

2、不同所有制企业竞争格局

3、不同区域企业竞争格局

三、消能减震行业集中度分析

1、市场集中度分析

2、企业集中度分析

3、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中国消能减震行业竞争格局综述

一、消能减震行业竞争概况

二、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析

三、消能减震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1、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2、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3、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4、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5、重点企业负债总额对比分析

第三节 2017-2022年消能减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国内主要消能减震企业动向

二、国内消能减震企业拟在建项目分析

三、我国消能减震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四节 消能减震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提高消能减震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二、影响消能减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第十二章 普华有策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企业五

一、企业概况及消能减震产品介绍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三、企业主要利润指标分析

四、2017-2022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

五、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节 企业二

一、企业概况及消能减震产品介绍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三、企业主要利润指标分析

四、2017-2022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

五、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第三节 企业三

一、企业概况及消能减震产品介绍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三、企业主要利润指标分析

四、2017-2022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

五、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第四节 企业四

一、企业概况及消能减震产品介绍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三、企业主要利润指标分析

四、2017-2022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

五、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第五节 企业五

一、企业概况及消能减震产品介绍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三、企业主要利润指标分析

四、2017-2022年主要经营数据指标

五、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第十三章 普●华●有●策对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投资前景展望

第一节 消能减震行业2023-2029年投资机会分析

一、消能减震行业典型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消能减震模式

三、2023-2029年消能减震投资机会

第二节 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产业集中度趋势分析

二、2023-2029年行业发展趋势

三、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四、总体行业2023-2029年整体规划及预测

第三节 2023-2029年规划将为消能减震行业找到新的增长点

 

第十四章 普●华●有●策对 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2017-2022年消能减震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2023-2029年发展预测分析

一、2023-2029年消能减震发展方向分析

二、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发展规模预测

三、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四、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发展重点

第三节 2023-2029年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技术壁垒分析

二、资金壁垒分析

三、政策壁垒分析

四、其他壁垒分析

第四节 2023-2029年消能减震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竞争风险分析

二、原材料风险分析

三、人才风险分析

四、技术风险分析

五、其他风险分析

 


消能减震行业规模因素及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发展前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