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离谱武侠】《抄天客》

2023-06-30 03:54 作者:鸑鷟残飞坠  | 我要投稿

抄天帮,江湖上最神秘的组织,这个臭名昭著的帮派经营着整个江湖最为不齿的买卖——抄袭武功。 抄天帮秘密训练了一群组织严密的帮众,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专长,那就是擅长丹青,尤擅描摹人物,能把只看过一眼的招式迅速地默画在纸上。 除了擅长丹青,这些帮众更是在轻功一道上专门下过苦功,俗话说得好,行行出状元,这些江湖下九流的帮派份子虽说武功平平无奇,一身追踪、潜伏、逃命的功夫倒是横绝古今,纵是那些成名的飞贼大盗,在抄天帮众面前也不敢说自己的轻身功夫定能胜过他们。 江湖中人无人知晓这个丧心病狂的黑道帮派是从哪朝哪代建立,也不知是哪个魔头建立的,只是近十年,在这些帮众之中冒出九个佼佼者,这些江湖败类也不怕辱没了古圣先贤,竟以古今丹青大家之名作为诨号,短短十年之间,竟将这好端端的江湖搅得天翻地覆! 抄天客,正是这九人在抄天帮内的头衔,这个名头听来可鄙可笑,却能让武林任何一个名门正派的掌门虎躯一震,也能让任何一个邪派魔教的教主冷汗直流。 据说在十年前,神州六大绝世高手齐聚天山之顶,尽展毕生艺业,在冰天雪地中足足战了七天七夜有余,此战惊天地泣鬼神,传扬到江湖上,便是如今脍炙人口的——天顶论道。 六大高手特地将论道地点选在天山之顶这等险恶处所,正是想避人耳目,毕竟这六人都是江湖上最顶尖的人物,任谁输了比武,传扬到江湖上,面子都挂不住,果不其然,闻讯前来观战的江湖闲人,皆因功力不足,被天山的恶劣风雪拦在了半山腰,只得望峰兴叹,遗憾不能一睹这场好戏。 谁知在天顶论道结束后第二天,江湖上突然流传开六本绝世武功的秘籍——《先天六四掌》,《真武无极拳》,《轩辕王道剑》,《易筋洗髓功》,《炁铳指杀诀》,《鬼谷屠龙术》,这些名震江湖的绝世神功,过去的江湖中人连想都不敢想,如今只要给得起银子,就能在拍卖市场买到,不到一天的时间,不论是金银战场还是刀剑战场,都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更诡异的是,六大秘籍现世后的第二天,江湖上又突然冒出成千上万的印刷本,原先千两黄金才拍得下的一本秘籍,转瞬之间掉价得还不如市井之间流传的《金瓶梅》之流,之前那一番血雨腥风的争夺也把江湖豪杰们杀怕了,一时间也顾不得争夺,各自买下秘籍回去修炼,只求自己悟性更高,练功更勤,却忘了——大家都有的神功,也就不是神功了。 六大高手结束了论道,无暇顾及江湖琐事,一路风尘仆仆回到各自宗门,原本准备了一套说辞,准备向弟子们大大吹嘘一番这次的英雄壮举,谁知刚一踏进宗门,就看到所有弟子不分老幼都在修炼六大神功,有的道行不济,走火入魔口吐白沫,失心疯一般乱跑乱叫;有的颇有悟性,略有所成,凭着七平八凑的六套绝学和同门对练,但掌控不住绝世神功的火候,一不留神便和同门双双毙命;更有那些天赋异禀的,已经把六大神功都练得颇有火候,自以为武功天下无敌,已经霸占了掌门之位,见师尊归来,竟还想要欺师灭祖,六大高手好一番血战才清理了门户。 最惨的莫过于那位《轩辕王道剑》的主人,他正是本朝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路剑法本是历朝历代天子流传至今的帝王武道,传说从古至今能修成这路剑法的无一不是功盖千古的圣明之君,若说传国玉玺是帝王之器,这剑法正可谓帝王之技。 传说轩辕黄帝创出这路剑法,亲手斩杀蚩尤;夏禹凭此剑法,降服上古水猿无支祁,斩杀九头魔蛇相柳;商汤凭此大败夏桀;武王仗之而杀商纣;始皇凭此剑击杀战国第一剑客荆轲,高祖凭此剑斩杀白蛇;汉武帝御剑亲征驱逐匈奴;昭烈帝双股剑威震三国;唐太宗在玄武门凭此剑亲手杀出一个大唐盛世;宋太祖则在此基础上化繁为简创出一路太祖棍法,打八百座军州都信赵;明太祖更是凭此剑法驱除鞑虏,光复中华…… 不管传说传得多么神乎其神,以至于竟将千古帝王的功业成败一概归结为其自身武功之效用,着实如同天方夜谭,然而当今这位储君确有一身惊天动地的武功,只因他那位短命的太子父亲无法继承天子之技,老皇帝心疼孙子,在这位储君还是婴孩之时就每日为他传功,直到十八岁学成《轩辕王道剑》,踏出宫闱,身入江湖微服私访一遭,霎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纵是那五位前辈高人,冲着朝廷的权势也要敬他三分。 谁料这位未来天子从天山上回到人间,还没到京城,就听说这路《轩辕王道剑》已经传遍天下,上到藩王,下到乞丐,无人不修无人不练,乃至于各路反贼、关外蛮夷、朝中权臣,都因得了帝王之技,蠢蠢欲动,密谋造反。 无巧不巧,时值先帝临终,王位即将更替之时,储君殿下此时归来,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当他急匆匆不顾礼节冲进祖父寝宫,亲眼看到皇祖父拿着那本托小太监去民间花了三文钱买来的、已经被他一怒之下撕成两半的《轩辕王道剑谱》,储君顿时眼前一黑,跌坐在地。 “点……睛……生……”皇帝脸色苍白,气若游丝地说出了三个字。 仿佛一言惊醒梦中人,储君颤声道:“皇祖父……所言何意?” “点……睛……生……”皇帝的声音越发虚弱。 伴君如虎,纵然是皇帝最宠爱的储君,此刻也不敢触犯煌煌天威,却又生怕漏听了遗诏,战战兢兢凑上前。 突然,皇帝如同回光返照了一般,目眦欲裂,病入膏肓中惊坐暴起,一把抓住了储君的肩膀,声嘶力竭地大呼三字—— “点!!!睛!!!生!!!” 话毕,忽地口吐鲜血,喷了储君一头一脸,两眼一翻,萎靡在地。 众宫人慌忙上前将皇帝的遗体抬回龙榻之上,更有宫女太监忙不迭地给储君擦拭脸上的鲜血,储君却似丢了魂一般,踉踉跄跄站立不住,忽地一眼瞥见地上那半本秘籍,书封左下有一方印记,上书十个大字——“画龙抄天客,江湖点睛生”。 “反了!反了!!!”储君纵然气度再好,城府再深,此时也忍不住破口大骂,“这个天杀的点睛生是哪来的江湖妖人!!!朕要将他零割碎剐!!!诛灭九族,啊呸——诛!灭!十!族!” 一时间,东西厂、锦衣卫、大理寺、六扇门、各州县衙门精锐捕快齐出,联合江湖马快、赏金猎人,乃至三教九流的帮会,北至蒙古大漠,东至扶桑高丽,南至百越南洋,西至吐蕃天竺,搜山检海,誓要捉拿点睛生。 不料,人还没捉到,这位新君就已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藩王中有一天赋异禀之人将《轩辕王道剑》练至了十成功力,随即起兵造反,借着远胜过这位年轻新君的心机城府轻易击败了他,可怜一代幼主,二十二岁便英年早逝。 藩王兵变篡位之后,自然想要名正言顺成为新任天子,然而象征王权的传国玉玺在这场战乱中遗失,帝王之技《轩辕王道剑》也已经泛滥成了“乞丐草民剑”,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权力,这次的新君发动了更加残酷的清洗,凡是学过这路武功的,一概诛灭九族,千万人头落地之后,江湖上再无人敢言此剑之名。 那个在天山之顶抄走六大绝学的千古罪人——点睛生,自然也在新皇帝要诛杀的名单中,然而一直过去了十年,点睛生始终位列于天下悬赏令之首,却从无一星半点关于他的线索。 最终,点睛生变成了一个江湖怪谈,人人闻之色变,可止小儿夜啼,即便10年不曾作案,抄天帮却不断出现新的抄天客,大大小小的抄功案犯下了无数起,每个武林高手都不敢在自家院子里晨练,就算是耍大枪都要偷偷躲在房间里,生怕第二天江湖上就会流传出他的独门秘籍。 也不知这抄天帮背后的靠山是何等手眼通天的大人物,朝廷和江湖在十年间对这个组织进行了彻底的调查,抓获了上百名帮众,却始终拿那九大抄天客毫无办法,名列抄天客之首的点睛生究竟是谁?背后的帮主究竟是谁?更是丝毫线索也无,一恍十年过去,这个组织依然没能彻底剿灭…… 却说在距离神州大地万里之遥的西方,是朝廷和江湖势力都无法涉及的欧罗巴,曾经和大汉遥相对应的大秦(古罗马),如今早已不复当年,分裂成了多个国家,其中之一,正是如今的神圣罗马帝国,后世称为德意志。 其国有一小城,名曰莱比锡城,城中这年新建立了一所学堂,在这学堂某一角落的幽暗密室里,有个少年手持狼毫笔,盘膝坐地,面对桌上一叠厚厚的宣纸,闭目冥思。 “刷——” 忽的人影一晃,密室中亮起一盏油灯,一个中年男子手持一把西洋剑,在室中挥舞,招式凌厉,快若闪电,肉眼难辨。 他一动,少年也动,毛笔刹那间化作一道疾风,在一旁的砚台上轻描淡写地拂过,墨迹活了也似,化作一条玄黑狂龙,在宣纸上飞腾起舞,少年的左手快若流光,将一张张宣纸飞作漫天飘雪,落下时却又整整齐齐叠在一旁,宣纸上赫然画着舞剑男子的一招一式,人物形貌虽然潦草难辨,招式体态却精确到毫厘不差,一张张画稿缓缓飘落,竟能看到画上的墨人栩栩如生地动了起来。 随着舞剑男子收势,少年眼前的宣纸也已堪堪用尽,毛笔上的墨迹好似被一股真气凝聚,竟一滴也不曾四散飞溅,少年头顶冒起一股蒸汽,显然这一场挥毫泼墨极耗真力。 舞剑男子将剑收起,走近到少年面前。 观其形貌,眉分八彩,目若朗星,一头黑发不加修饰地披散着,颌下一缕长须浓黑如墨,身上穿的是西洋游侠的皮甲,其人却并非西洋人士。 “辰儿,你可知你的《造化会元笔》如今练到几成火候了?”男子开口便是字正腔圆的中土口音,语气却不带一丝喜怒。 那少年似乎松懈了一下,手上真气一乱,笔尖滴下几滴墨水,紧张地道:“大概……有个七成?” “唉……”男子摇头叹道,“从你三岁起,为师便传你这套武功,如今十年过去,你也只初窥门径,勉强可以算作是三成功力吧……” “啊?”少年闻言,大失所望,一屁股坐倒,颓丧道,“师父,这门涂鸦功到底有什么好处,我练这功夫,和人打架从来没赢过,只能靠您教我的那些轻功逃命,您还不如教教我拳脚刀剑呢……” “痴儿,为师十年前将这门武功练到九成功力,一朝出手,便叫这江湖天翻地覆,这武功虽杀不了一人,却可杀千万人。”男子的言语逐渐冰冷,眉宇间流露出枭雄之态。 “可是师父,杀那么多人有什么好处呢?我每次瞧着你杀人,血呼啦滋,都怪恶心的……”少年不解道。 “为师也并不喜欢杀人,你当杀人是寻开心的么?”男子摇头叹道,“只是造化会元之功,人各有命,该死则死,人若不死,自也不会有改朝换代,若无朝无代,便也无往无来了。” “师父每次都说这些,可是又不解释……”少年愁眉苦脸道。 “也罢,如今你修炼已略有所成,是时候告诉你真相了。” 男子叹了口气,从怀中掏出一块一尺见方的青铜牌子,牌子右侧有一条缝隙,缝隙中嵌着一根铜制的笔,笔稍尖锐如锥,笔尾系着一根铁链,与铜牌相连。 “这是什么?”少年好奇道。 男子把那铜牌轻轻放置在桌上,微微苦笑:“这是本帮的帮主信物——抄天令。” “原来如此,师父常说抄天帮的事,还叫我不能说给外人听,不然有杀身之祸,原来师父就是抄天帮帮主?”少年拍手笑道。 “非也,为师并非帮主,你师祖才是帮主,这块令牌也是他老人家传给为师的。”男子摇头苦笑,“你可知为师之名——张僧繇,有何典故?” “据说这是古时候中原一位大画家的名字,他画龙从不画眼睛,只因他一旦给龙画上眼睛,这龙就会活过来,此乃成语【画龙点睛】之出处,从小便听师父说过,徒弟岂会不知?”少年笑道。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可不是为师斗胆冒用先贤之名,而是你师祖所赐,为师幼时经历战乱,父母双亡,不知姓氏,得你师祖所救,赐予张僧繇之名,后来另有师弟八人,各自得了古时大画师之名。”张僧繇昂首望天,眼神间流露追忆之态。 “难怪师父和古时大画师重名,徒儿还以为只是师父只是为了【画龙抄天客,江湖点睛生】这名号,自己改名的呢!”少年言语无忌道。 “胡闹,你当为师跟你一样,只知道玩?”张僧繇哭笑不得,“为师倒要考教考教你,何谓画龙?何谓点睛?这所谓的龙是谁,又是点哪门子的睛?” “这……有些深邃……可否提示一二?”少年神情窘迫。 “谅你小小年纪也捉摸不透,”张僧繇收敛笑意,忽地严肃起来,“为师眼里的龙,非人非兽,不是那高高在上的天子,而是这普天百姓,是这泱泱华夏!” “那……点睛……又作何解?泱泱华夏,乃无知死物,土石泥水构成,又岂有眼?”少年大惑不解。 “龙本有眼,奈何蒙尘,”张僧繇叹道,“有朝一日,点睛悟道,龙飞天外,震惊寰宇!” “师父说话,真是深不可测……”少年大惑不解。 却见张僧繇严肃的神情忽然松弛下来,仰天大笑:“天机不可泄露,你只需向东方走,终会得到答案!” 东方那条盘踞了千秋万载的巨龙,此时还在沉睡,沉寂了的江湖还不知道,一个消失了十年的武林神话,即将重现江湖…… 画龙抄天客,江湖点睛生——天下人人谈之色变的名号,在神州大地上再度回响之时,定叫这一潭死水,化为滔天沧海! (坑已挖,填不填随缘,随便写写练练手)

【离谱武侠】《抄天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