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 防怼防骗防杠精的智慧之书

💡 不要用别人的脑子思考你的人生。

这本书真的太有用了,所以我爆肝万字,用思维导图想拆解了这本书,会比专栏文章更加详尽。

📕 三句话总结
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在接受别人的信息时,形成自己的结论。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具备主动思考的意愿,以及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是针对一个观点的论题、论证、证据和结论,提出合理的问题或质疑。
❓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其他人向我们兜售的观点。如何避免人云亦云,停止用别人的脑袋思考自己的问题,其实对我们的心智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的思维,从海量、繁杂的信息和观点中大浪淘沙,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并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思考、结论和认知。
这本《学会提问》,是一本介绍批判性思维的入门经典。从它1987年第一次出版以来,已经先后更新发行12版,经久不衰。至今也依然是很多知名大学和企业的必读书目。比如在美团,它就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金字塔原理》和《用图表说话》一起,被奉为美团四大名著。
🎨 读后
最近的读书速度开始慢了下来,开始尝试思考并且解答一个问题:
如何将书里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并切实的改善自己的生活?
一本书里面,但凡有一个知识点能够实现提升自我,改善生活的目的,那么这本书就没有白读。相反,如果书上的东西没有落实到现实中,读得再快,再多也终究还是书上的东西。

批判性思维的好处是不需要强调的,那么如何让批判性思维在生活中落地呢?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批判性思维有强弱之分。弱批判性思维是只批判别人的观点,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而批判。强批判性思维是还要批判自己的观点,为了更新自己的认知而批判。前者最终沦为杠精,后者才能带来成长。所以,一定要记得避免自以为是和一厢情愿的思维方式。
一个完整论证结构是“假设+理由=结论”。在现实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最好的方式就是本书的书名:《学会提问》。因此,可以对论证结构的各个环节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即核查清单,可参考《清单革命》),并且习惯于在接受信息时问自己这些问题。根据书中的建议,我尝试列出了以下快速版及深入版两个清单:


👨👩👧👦适合人群
所有不愿意用别人的大脑,思考自己人生的人。
☘️ 这本书如何影响到我
对批判性思维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知道了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以及强弱批判性思维的区别;
明白了只有批判自己,为了自己认知升级而进行的“抬杠”,才是真的批判性思维,要避免成为杠精;
了解了论证的完整结构:假设+理由=结论。认识到自己之前比较常忽略的是论证结构中的假设部分;
了解了论证过程中常见的逻辑谬误,也就是用来欺骗人的话术;
自己尝试列出了上面的批判性思维核查清单,用于自己的阅读;
作为内容生产者,我有义务为我的读者和观众,提供清晰、明确的信息。

✍️ 我最喜欢的摘抄
一个成功的、积极的学习者应该是一个愿意改变自己思想的人。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思想,你就必须对那些你感到怪异甚至危险的观点保持开放性。
好奇心再强,也要表现得体贴关心和不温不火,一旦讨论的语气升温,就要不断提醒自己,你是来虚心学习的,不是来舌战群英的。
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
你应该记住,几乎每个你遇到的信息都有目的。换句话说,这个信息的组织结构是由别人精心挑选和呈现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
宁可在理由充分、证据确凿时反复无常,也不要在缺乏论据、强词夺理的结论上执迷不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