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谱思路分享】为什么交互要排键成这样?
(一些碎碎念,正文可以跳到分割线之后) 我是怀着忐忑的心理来写这种文案的,毕竟说实在的我的谱面理解也说不上有多高明。但是每次更新的时候评论区的混乱情况也有目共睹,有人骂谱,有人骂骂谱的没有谱面理解。我觉得这说不上是一个好的交流氛围,骂来骂去什么也改变不了,最好得有人站出来高效率地交流谱面理解。而很多高手都不屑于这样做,那暂时只能轮到我这个三流制谱者来抛砖引玉一下了。
事先说明,这里我会以一个辩证的学习者的姿态来面对官谱。然后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分享一些比较共识性的基础制谱思路(回避了大多数的可能引起分歧的主观意见),一个是前面说的抛砖引玉。如果大家有人认为我传播了误导性或者不完善的认知,那么欢迎批评,纠正和补充。如果有其他制谱者愿意把自己的理解做成视频的话是最好的,我会洗耳恭听,毕竟是难得的提升机会,而且本身加入到交流当中的玩家多多益善。相对地,如果你认为交流思路本身就是有害于社群的行为而加以阴阳怪气冷嘲热讽,那祝你独自与你的优越感过得愉快。(当然,有敌意的话是面对有敌意的人说的,请各位不要自行代入)
(正文) 之前我有看到过很多类似的评论,比如说Genesis的交互排键比超新星差,或者为什么跟哥走的交互不写成纵连什么之类的。其实像这些交互的排键相对来说还是有迹可循的,那么我说一下自己的认识。 首先最根本的点是:配置是服务于音乐的。也就是说制谱的时候用配置的分组来表现音的分组,用键型和键位的区别来表现音轨音色的区别,用排键和空间感的丰富度来表现旋律的丰富度,用手感的张力来表现音乐的强度,这些都是常用且合理的制谱思路。 另一方面,排键也是可以体现出一张谱面的主题特色的。 先听一下超新星。有正拍鼓点,有16分旋律,其中旋律有33334节奏的明显的高音。因为前面采过一整段的鼓点+33334了,所以这里做变化单采了旋律的16分音,这基本上确定了排键的分组方式,也就是前面四组三个一组交互,后面四个音单独一组。而这段旋律的跳跃感很强,所以位移是比较丰富的,空间感上是比较丰满的。前后的音高变化体现为地键→天地的变化。
再听Genesis。有全程16分bass,有长而悠扬的人声旋律。采音是采全了两根音轨,用排满的交互来表现16分bass,而exs认为bass作为低音其律动相对并不是很明显,不应该掩盖了人声的律动,而且bass声场比较小,所以以原地紧贴的地键排键。之后抽出有区别性的天键来区分出人声,人声旋律性比较高所以天键键位相对灵活一点,也正好作为空间感的填充。
跟哥走和纵连少女的区别更加明显。 跟哥走主体是基本毫无规律的16分旋律,跳跃性比较强,所以自然排键是这种自由的天地交互。
纵连少女的主体是高度相似的bass音,加上为了表现节奏过山车的特色,所以以纵连排键非常合理。
正是因为这些排键各自都相对有理可循,所以在音乐、采音和排键逻辑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是没有可比性和替换的可能的。互相对比排键的“好坏”是不合理的。也正是因为有理可循,所以要评价这些排键至少得从键型本身去分析,而不是从逻辑上来批评。 至于Genesis有更好的排键方式吗,比如说轴交互一定要写反手吗?那么我的回答是,抱歉以我的水平并不能给出很有信服力的答案。我只能从反手能以足够的张力充分体现音乐激昂的氛围,并且有很鲜明的主题特色,加之其适中反手距离保证了大屏小屏都有一定的可玩性这些角度来说明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它方面各位见仁见智。 一定要写交互吗?似乎除了交互之外也没有什么配置能表现16分音bass的疾走感了。 我唯一的想法是既然这段bass是有一定律动的,而且有一个4563的和弦转换,那么其实可以通过一小节一次的地键变轨来体现这种和弦变化。代价是人声的天键排键会受到一些限制,所以还是值得斟酌的一个想法。 那么以上是我对交互排键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欢迎大家批评,纠正与补充。
最后带一张图护身。(9+都理不掉还不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