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累了,就躺一会儿
痛苦的一个原因是,
看得太清楚,活得太清醒。
什么叫“看得太清楚”呢?
理性战胜了感性。
思维战胜了感受。
时刻不忘把思维拿出来,把自己当下的感受从头到尾拿着放大镜审视一番,再彻头彻尾的评判一番。
思维对感受形成了评判,对体验进行了否定。
身体是很聪明的,会用各种形式来提醒我们,哪里有问题,哪里需要调整。
偶尔从忙碌中抽离出来的发呆,是一种休息。
你觉得黄昏的天空很好看,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你觉得下班路上的花朵很好闻,不由得多闻了几遍。
你觉得游戏很好玩,不由得多打了几把,
你觉得电视很好看,不由得多看了几集,
事后,你表示很后悔。
你认为自己虚度了光阴,甚至,你一边虚度光阴,一边自我鞭策。
身体仿佛有两个小人,一个小人说,打完这把就结束,
一个小人说,你现在就应该去做正事儿,
于是陷入“一边沉沦,一边焦虑”的酸爽感受。
这样玩也没玩好,正事也没有做好。
因为在这类单纯只需要感受沉浸的当下,引入了思维。
创造性是需要自主探索配合的。
就像孩子在钢琴上胡乱弹奏,随着音乐胡乱摇摆,在白纸上胡乱涂鸦,
请不要着急,
请不要急着去判断这是不是有模有样,
这才是兴趣最初的模样。
这时他们的快乐是无法复制的,甚至,当以后他们获得了钢琴十级的证书,也不见得会这么快乐。
因为他们很可能被规训成完美踩准节奏,精准把握旋律的音乐表演者,但很有可能,他们在也成为不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创作者。
他们只是在乖巧的遵循着前辈谱写的曲,走着前辈走过的路。
他们是不出错的,但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创造力。
一定程度上,创造力等于生命力。
失去创造力的孩子,他们的眼神空洞无神,你很难在其中找到如璀璨星辰般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