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SSS+的FUJIN Rumble个人打法和思考

前言的前言
如你所见,标题是抄的@TangScend 的Aiolos鸟+向打法专栏,没有经过白毛主播授权非常抱歉,但我什么都不会做的。
如果你碰巧也有推分Aiolos的想法那么可以查看他的专栏,写得非常详细而且也非常有用:

(反正都是某S氏写的谱,我抄个标题应该也不过分吧)

前言
第一次写这种分享打法的文章,其实对于我这种语言组织能力不太好的人算是一种挑战,不过也正好趁此机会锻炼一下。在编写此处的前言时正文部分已经做了比较多次的整理与修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相对良好的阅读体验,如果有任何遗漏也麻烦各位多担待,也可以在评论区直接和我说。
最近正好万分确认,觉得也是时候接触一下14上位和14+了,那在看了一眼定数表之后风神这张谱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的目标,最后也是比较轻松的拿下了。

虽然推分过程比想象的要顺利很多,但是并不妨碍这张谱本身需要注意的细节不少,接下来会从前到后给大家理一下我这几pc的推分过程中都有注意哪些地方。
而在这之前,想和大家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目前大致的水平和一些游玩习惯,介绍完这一部分之后你或许能够更好的理解我后面所述的一些思路。

我个人的游玩习惯是外键,且非必要情况下不使用内屏(因为我内屏的控制能力远不如外键),所以在后续的正文环节不会牵扯到太多内屏相关的打法。
我个人的初见力相对较差,但读谱能力尚可,且对复杂节奏的掌控能力要相对好一些。基于以上的个人能力评估,我平时仍然会使用谱面确认来为我的游玩提供帮助,且仍会对谱面的一些比较重点的部分进行记忆。我记了谱的部分在后面也会介绍。

在正式进入打法分享之前想先说一下我对于这张谱面的整体感受。
某S氏的写谱风格一直是以物量特化/转圈特化为个人特色
(摘自《maimai谱师学 Ep.1》22:05)

而风神这张谱我认为是能够比较好的体现他个人特色的一张谱。
由于扫键/转圈的大量运用和时常会出现的大位移8分or散打配置,他的谱面对于稳定性和体力都有相对高的要求。
说回风神这张谱面,整个看一遍之后你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前段就存在不少大位移8分,到了中盘散音和转圈开始交替出现,而在后段开始集中出现考验稳定性要求的扫键/转圈段落。如果你的体力上限不够,那么就会出现在中盘就把体力耗得差不多以至于后段无法稳定下来的情况。因此请至少确认自己能够比较没有压力的打完再来考虑推分的事情。
但风神比较简单的点在于散打的位移并不夸张,且扫/转的配置相对比较直观,都是以16分为主,而且这些配置在谱面里的分布也相对比较规律,所以这张谱体感上也许会比他写的其他14都好打一些。
那么废话了这么久接下来就是正文环节了。事先和大家说明一下我对于simai语法及内屏判定区编号等知识并没有过多了解,因此在正文里也不会提到太多。但1-8的键位称呼我想大家应该都懂所以正文里还是会使用到。

0-32s
开幕半分钟其实并没有太多可说的,但前20s仍然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一个是在贯穿这一段的8分节奏中塞进了几组16分小交互,这几组16分交互的位置我是有记过的(尤其是第三组斜上方的16分)

再一个是这一段的8分也是有递进趋势的,节奏上从X-xX-xX-到8分铺满,键型从单键only过渡到单双,位移也在逐渐拉大,在这一块我会用半滑的动作去打下行的连续8分,个人体感上能节省一部分体力。不过 ↓

20-33s这段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留意一下散打的结束位置比星星启动拍早一个12分就好。

33-43s
这一小段的部分采音感觉跟音乐本身完全没有关系,如果你是和我一样的音押玩家那非常遗憾只能通过记谱来打这一段了。

我个人觉得比较阴险的部分是这一大组的第三个小组 ↓

如果你在第二组右手起的跳拍打完之后顺势把身体往右倾了,那这一组可能会起错手,实不相瞒我鸟加的那一把这里也确实因为起错手粉了两个。如果能够有意识的记住起手顺序是左→右→左的话能够比较好的规避这个问题。
而紧跟三组跳拍后面的这段散打可以拆成三个小块,分别是4下16分/4下16分/6下16分接双押,每个小块之间都是8分间隔。这个节奏型在后面还会反复出现。
爬楼梯交互接双押我比较推荐紧跟的16分那一下直接推过去,对我个人而言比较容易,当然如果你喜欢单手接双押的话也可以,随便你。

至于后面的一个大组则是同理,只不过起手方向反过来变成右→左→右,且位移更大了。

43-60s
某S氏经典的8分大位移段落,袭来。
这一段8分节奏的递进趋势和前20s其实有共通之处,以大写X为双押小写x为单键,红色表示绝赞,那么这一段就是:
X-xxx-X-xxx-X-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你可以看到最后一段全双押的压力是很大的,但这一段的摆位其实也没有特别省力的办法,我更倾向于在前三组有单键的地方使用我前面所说的半滑的动作来省力,最后的双押阵就直接发力打过去。

最后的最后就是这个12分转圈了,看起来好像还挺难的但实际上没什么,控制一下转速和记一下双押位置就可以。
如果你实在控制得不好那粉几个也没关系,因为圈速慢,你可以尝试在最后一下绝赞的位置单独抓一拍来保证绝赞的准度,这样至少不会失分太多。


60-80s
这一段是排布比较规整的散音和转圈交替出现的段落。散音的节奏你可以通过多听曲子来大致了解,延续前面的表示方法,每四个小节为一组,大概是这样的:
X-xx / -xxx / x-x- / xxx-
X-xx / -xxx / x-x- / xxxx
X-xx / -xxx / x-x- / xxx-
xxxx / -xxx / x-xx / xxxx
而在33-43s那一段出现过的4/4/6分割的节奏在这里同样也出现了(上面标颜色的部分),但和前面的区别是这一段两组4下16分变成了同起手,6下的16分从爬楼梯交互变成了转圈。
打完三组如上所示的散音之后,第四组会有一些不一样。一个是又出现了16分接双押,另一个是每个16分短交互本身又带了一点位移。注意这两点之后其实打法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大的要来了,在双手各转完一圈之后会迎来风神这张谱最重点的一小段。

如果按照设计的手顺去打那么很容易会发现手会打太极,第三组扫右手要从5扫到1,第四组扫左手要从4扫到8,如果想看正攻的打法可以看NICHAN是怎么玩的(指路 01:33):

但很显然打太极的打法不是我们想要的,如果你是和我一样读谱习惯为严格按左右半区分割的玩家,这样做会非常反直觉。所以我的解决方式是:
第一组扫仍然按照设计手顺用右手扫下来,

在第二组扫键进行一个分页,大概是这样:

这样第三组和第四组的扫手顺就正常了,不会打太极。
我个人比较容易发生的问题是在扫第二组这种水平方向的扫键时手很容易卡键,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会有意识的往内走一下,但遗憾的是本人内屏能力实在是不行,这组分页还是会比较容易粉。如果你也想避免卡键的问题也可以试试走内。
基本上过了这一段之后如果能在10粉以内的话会比较稳。

80-90s
一个小的过渡段。这一段有两个比较小的注意点。
第一个是这四下唐突飞上去的对角双押:

另一个是后面跟的12分的节奏,这个多听歌就可以理解:

至于后面跟的16分接32分圈就不多赘述了,可以单手转也可以分页,走外走内也没有讲究,怎么舒服怎么打。我个人选择了单手转外键,因为前面散音段落的圈都是单手转的,在这里分页我反而会找不到手感。
顺便说一个我个人转圈的习惯,其实也是最近才发现的,我在转高速圈的时候是一种指尖摸到外键边缘但是手的其他部分在框上的状态。这样给我带来的好处是在减少转圈半径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有一定的反馈感。坏处那自然不用多说了,会蹭……
(病女的大圈已经因为这个蹭了无数次星星了)

90-112s
压力相对前面更大一些的散打+扫键段落。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段的散打其实是有补上一些16分音的,如果只听旋律的话,以四个小节为一组,每组的节奏应该是这样的:
x-xx / xx-x / xx-x / -xxx
x-xx / xx-x / xx-x / -xxx
xx-x / xx-x / xxxx / xxxx
xx-x / xx-x / xxxx / xxxx
但很显然某S氏在这里把除了每组第1、2小节的第一个空之外的所有地方都补齐了,那么在读谱上压力就小了很多,只需要考虑如何把16分打稳。
而这里我觉得只需要注意一个地方就好,那就是对位交互接大宇宙:

如果你不过分追求精度那么在这里你可以选择用滑的,结果当然是会粉一两个但是反正是推鸟+那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
后面的圈是半圈+半圈+整圈,也是比较容易辨识的。
至于后面的对称段落就不再赘述,唯一比较坑的是前后两段交互是上下镜像的,所以后面的对称段要飞去接大宇宙的还是右手;但是到了转圈的时候又变成了左右镜像,这会导致左手在下半区打完大宇宙后又要飞到8号键去接扫。非常需要注意。

接下来就是考验稳定性的时候了,大量扫键转圈和短纵混合发生。
需要明确的是这一段所有的转圈都要么是半圈要么是整圈,且不需要分页;所有的短纵都是12分,那么理清手顺之后这一段就会变得没那么难了。你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所有的12分短纵我都推荐硬扛,如果你觉得硬扛三下有点累,你可以试试扛两下然后滑进去内屏,不过我没有试过不清楚实操起来是什么样。
最后就是这里的折返了,右手从1起手转完一圈16分到8,后接两圈从7起手的32分圈。

这两圈32可以换手转也可以不换,推荐评估一下你自己双手转圈的稳定性来决定使用哪只手,我的左手转圈力明显弱于右手所以我选择了不换手直接单手折返转完。以及这里可以放开手去随便转,因为后面那根星星很难被蹭掉所以没关系。

112s-结尾
在Aiolos里同样也出现了的双手16分圈。找双手圈起手位置的方法和我前面所说的解决爬楼梯交互接双押的方式一样,顺势推过去就可以。但由于这里从2/6号键起所以请尽量侧着身子把手转过去,不然就是典中典之拍框发生。而且都打到这里了,一定要看清楚转圈方向,否则就会像我上面的第二把99.8那样直接在结尾脑梗……

在转这个双手圈的时候我经常会出的问题是爆late,因为双手遮挡会导致我对转速存在一定的判断失误,就好比我鸟加之前的这一把 ↓

后来的解决方法就是刻意往快一点的方向去转,多多少少也算是解决了问题。
至于最后一个双手半圈,由于这个半圈后面接的星星速度要比前面的快,所以我推荐转这组的时候提前把右手出张过去,这样转过来之后左手滑星星比较顺,否则可能会因为右手去滑星星不顺手没滑完导致留尾,那就比较尴尬了。就是这个手顺不太直觉,也是需要去记。


后话
对这张谱的浅薄理解就到此结束,其实有些细节也是我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才发现的,当时实机打的时候反而没有意识到。如果我上面提到的这些东西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帮助那当然是最好了,有任何想说的也可以在评论区说。感谢你阅读这几千字的废话!
以及万分打后感真的在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