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科普:赛维测绘浅谈工程测量中的实用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激光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在测量领域中来,由此而产生了新的测量仪器、测量系统和新的测量方法。这些年,测量仪器不断地进步、超越,各种新型仪器不断地被推出,更新着我们的测量思维与现场应用。今天赛维测绘就来和大家梳理一下,在工程测量中有哪些使用技术。

测量机器人技术
测量机器人又称自动全站仪,是一种集自动目标识别、自动照准、自动测角与测距、自动目标跟踪、自动记录于一体的测量平台。它的技术组成包括坐标系统、操纵器、换能器、计算机和控制器、闭路控制传感器、决定制作、目标捕获和集成传感器等八大部分。测量机器人可实现对目标的快速判别、锁定、跟踪、自动照准和高精度测量,可以在大范围内实施高效的遥控测量。

有些测量机器人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二次开发平台,利用该平台开发的软件可以直接在全站仪上运行。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测量过程、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和报表输出的自动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监测自动化和一体化。目前,测量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精密工程测量及各类变形监测之中,是地铁隧道、矿区边坡等变形监测的主要仪器设备。同时,更广泛应用于隧道桥梁等大型工程精密测量、大坝等大型建筑物与构筑物变形监测、矿山测量、煤矿高边坡、滑坡体监测、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地质勘测、矿山测量和水利水电测量等领域。
激光干涉测长技术
激光出现以后,加之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隔振与减振条件的改善,干涉技术得到了长足进展。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是以光的干涉现象为基础进行距离测量的一门技术,目前广泛应用在激光跟踪仪中,与普通电磁波测距仪的反射器相比较,激光跟踪仪的反射器精度更高,误差一般小于±0.025mm。不足之处在于通过干涉条纹的变化来测量距离的变化量,而一般只能测到相对距离,如果需要测量绝对距离,就需要给出一个基准距离。干涉测量技术大多数是非接触测量,具有很高的测量灵敏度和精度,而且应用范围十分广泛。70年代以后,具有良好抗环境干扰能力的外差干涉仪,如双频激光干涉仪、光纤干涉仪也很快地发展了起来。

激光干涉测距只能测量出棱镜移动的距离,是相对距离,而我们一般要测量的都是绝对距离。要想获得测量线的绝对距离,首先要把移动棱镜放置在一个已知距离的点上,该点称之为鸟巢,然后再移动,通过激光干涉获得侧线的相对距离后,只要加上基准距离,即可获得测线的绝对距离。
gps测量坐标参数转换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使用的是wgs-84坐标系统,但我国绝大多数使用的是北京54坐标系统和西安80坐标系统,或者是城市独立坐标系、矿区独立坐标系和工程独立坐标系。这就使得通过gps测量得到的wgs-84坐标系统须向这些坐标系统转换。目前,我国各种现行坐标系统与wgs-84的转换关系均未被国际gps厂家置入gps接收机内,因而不能采用在接收机内自动选择转换参数直接求得所需坐标的方法,而只能在外业观测后,通过软件后处理的方法,采用转换参数实现wgs-84坐标与我国现行坐标之间的转换。

一般的,椭球之间的转换,理论上应该使用七参数,但是由于任何两个椭球之间的转换都是不严密的,椭球之间的七参数也很难得到,所以实际测量中常使用单点校正的方法,求出gps主机输出的坐标和实际坐标之间的平移参数。有些情况下,使用单点校正精度不能满足要求,就必须使用两点校正,求出四参数。有些情况下,由于高程上不是加权平均,而是存在平面拟合,此时使用七参数是一个解决方法,但是要注意七参数的获得方式,并且注意七参数中的三个旋转参数必须是秒级的。
以上便是目前测量工程中最常使用的测量方法,正所谓得技术者得天下,日后会为各位带来每一种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法。关注收藏了解更多行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