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父之过?“药家鑫事件”过去11年了,临死前儿子一句话说明了原因

2021-10-08 16:22 作者:梵天说  | 我要投稿

(感恩相遇,希望我的文字能够带给你快乐)

“药家鑫事件”经过

曾经轰动一时,引发大量关注和争议的“药家鑫事件”已经过去11年了,时至今日,关于它的讨论却从未停止过。

事件本身并不复杂,2010年的一个深夜,西安音乐学院的一个大三学生药家鑫在送完女朋友独自回去的路上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名叫张妙的女人。


本来这是一起普通的车祸事故,被撞后张妙只是受伤并无生命危险,然而此时下车查看情况的药家鑫发现张妙正在记录他的车牌号,害怕对方找自己麻烦,立即拿出背包里的刀刺向张妙数刀导致张妙当场死亡,随后驱车逃跑,逃跑途中又因为“心慌、害怕、颤抖”撞伤两人,事发后第四天药家鑫在父母陪同下自首,并提交了悔过书表达了自己的忏悔之意。

尽管主动自首,但是法院判定不足以减刑,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随后药家鑫上诉,但是二审依旧维持原判,并于第二年6月7日注射死刑执行。

对于“药家鑫事件”,产生了很多争议和探讨。

是否应该判死刑?

刀下留人。对于法院判定,有的人表示其有自首悔过情节,杀人属一念之间犯错、过程很可能是“激情杀人”,且其是初犯、平日表现良好,对于死刑的判决量刑过度。

更有五位来自西安几家高校的教授联名呼吁免除药家鑫死刑,其中不乏作家、高级学者、作家协会会员。并声称:为了不亏良心、为了良知必须站出来。


他们表示:药家鑫的审判并不是在一个很公平的舆论环境中进行的,多数人出于正义感、愤慨,但并不了解事实真相和法律,舆论喊杀声一片对于判罚有影响。

药家鑫是罪恶的,我们不应该像他一样罪恶。尊重生命,即便这个人是个罪人。

他们的呼吁书里面大谈社会和民族感情:仁慈和宽恕之道,社会需要这样的平和和宽厚。

很明显,这几个学者的观点太过幼稚,忽略了事实和法律依据,惩恶扬善、匡扶正义是法律最基本的准则,如果对恶人施以同情和纵容,等于给善人施以暴力!如果放过这个罪人,那么会有更多的恶人,给他们以可乘之机,这才是对社会最大的影响。

药家鑫为何选择杀人?

一个同学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为何要在撞人之后拿刀杀她呢?这和药家鑫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不无关系。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非常大,药家鑫从小到大,父母都对他很严厉,尤其是父亲。

本身严厉也挺好的,但是父亲非常的偏激,药家鑫曾表示:父亲比较凶。


在药母采访中表示,药家鑫小时候和小朋友打架,事后不管对错孰是孰非,回家后总会挨父亲骂,有事甚至还会动手。还有一次,在学校有个同学让药家鑫背着他,否则就要给对方一块钱,这件事闹到叫家长,没想到药家鑫父亲的态度竟让是让他去背这个人。

这让药家鑫的内心很是受伤,明明不是自己的错,自己父亲都不支持自己,缺少认可,同时自尊心经常受到打击!

药家鑫也因此变得非常的偏执。

在药家鑫眼里,自己不能犯错,否则会受到批评,同时他又极度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其实他平时表现也挺不错的,但是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好的时候也不怎么表扬。

中学时,药家鑫迷恋上了网络,他知道这样不好,于是竟然让父亲把他关在地下室,一个多月硬是没放出来,地下室阴森湿冷,搞得他心理都变得扭曲。而父母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甚至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

我们知道,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都比较自卑胆小,性格也会偏内向、偏激,不爱与人交流,害怕犯错,这一定程度上是由父亲造成的。

执行死刑前的几分钟,药家鑫见到了自己的父母,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爸,我爱你,先走先投胎,下辈子当我的孩子,让我来照顾你。


当他想要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时,没想到父亲却不同意:“你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连累他人”,这句话真的太残忍太伤人了,都快要走了,父亲还是这样的偏激,药家鑫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绝望,一个身体健康的年轻人虽说犯下罪恶,但是其器官捐献出来也是值得支持的。

药家鑫的罪恶不可宽恕,父母更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注射死刑后父亲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但是为时已晚,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为人父母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学习成长,并且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反思自身教育,并作出相应改变,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药家鑫事件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每句话,每件事都要格外谨慎,善恶就在一念之间,且行且珍惜啊。

(感谢阅读,文字原创,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父之过?“药家鑫事件”过去11年了,临死前儿子一句话说明了原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