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美军单兵武器装备

2020-02-04 18:10 作者:六镇一戍卒  | 我要投稿

算是庆祝b站买了大兵瑞恩这部经典电影,这也是我从小到大来看的最好的战争电影之一了。

M1911A1半自动手枪

M1911半自动手枪由美国著名设计师勃朗宁(John Moses Browning)设计。1907年勃朗宁改进的手枪凭借出色的性能赢得了军用制式手枪的合同。1911年3月27日,由勃朗宁设计,柯尔特公司生产的0.45英寸半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制式武器,并正式命名为“柯尔特.45口径M1911型半自动手枪”。它于1912年4月开始装备部队,并成为美军装备的第一支半自动手枪。一战后,军械局重新评估了柯尔特.45手枪的战斗表现,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意见。1926年6月25日投入生产的“.45口径M1911A1型半自动手枪”相比原版改进了包括加宽准星,加长击锤顶纹,扳机前平面刻防滑纹,握把后背部刻纹,扳机后方加指槽等。在二战期间M1911AA1型半自动手枪唯一的改进就是把胡桃木握把片改成褐色塑料握把片。M1911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7发弹匣供弹。该枪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结实耐用,不愧为世界最著名的军用手枪之一。

M1卡宾枪

在二战爆发前,鉴于许多非作战人员不需要步枪,手枪又威力不足,美军开始着手研制一种介于步枪与手枪之间的新式防卫武器。1941年10月,温彻斯特的原型枪被采用,并定型为“.30口径卡宾枪”。这是一种采用导气式原理的半自动武器,15发弹匣供弹,由于该枪后坐力小,质量轻,短小灵活,在战斗中颇受士兵喜爱(在游戏中也颇受我的喜爱),美军将其亲昵的成为“战争宝贝”。M1卡宾枪主要配备给特种部队和连排级军官,军士。例如电影里救援小队的中士。

标准型(木托)的M1卡宾枪是这个系列中产量最大,装备数量最多的型号,此外还有还有增加快慢机和大容量弹匣(30发弧形弹匣)的M2型(就是红馆越南里的卡宾枪)以及接下来要讲的.30口径的M1A1卡宾枪。

1942年年初,美国陆军的空降兵部队提出要求,要开发一种能折叠枪托以缩短全枪长度,并且在折叠状态下也能射击的M1卡宾枪。1942年5月,通用汽车公司试制的侧向折叠的金属骨架形枪托样枪被选定为制式武器,正式命名为M1A1卡宾枪,该型号的卡宾枪除枪托不同外,其他地方完全相同。从1941年8月到1945年各型号的M1卡宾枪总计生产了625万支。

M1汤姆逊冲锋枪

汤姆逊冲锋枪样枪出现于1918年,最早的型号为M1921型,作为公认的冲锋枪元老之一,汤姆逊的名声却在20世纪20年代因为黑帮被搞的声名狼藉。不过随着二战的5爆发使该枪焕发了第二春,到1941年8月,各盟国政府共订购318900支。

二战爆发后,对冲锋枪的大量需求使美军简化了M1928A1的生产工艺,简化后的型号于1942年4月被美军列为制式装备,定型为M1冲锋枪。该枪取消了枪上延迟机构简化了瞄准标尺,采用觇孔式照门,拉机柄移到了机匣右侧,去掉了枪管外部的散热槽,枪口的补偿器也被取消,并且只能使用20或30发的弹匣供弹。

美军并没有在军中普及冲锋枪,只在各级的指挥部的警戒分队中列装一些,每个单位总数不会超过12支。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使用冲锋枪作战,例如巷战。偶尔也会有一些基层军官也会在战斗中携带充分枪作战。如果你注意看的话,电影中汤姆逊的数量非常少,而且基本都是军官在用。

M1半自动步枪

1936年1月9日,经过16年的反复研制和实验后,“美国M1型.30口径步枪”正式定型生产,列装部队。这是一种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闭锁,采用比较独特的8发弹夹供弹,当最后一发枪弹射出后,弹夹便由推退夹器抛出,发出“叮”的一声。M1半自动步枪由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的约翰-坎特厄斯-伽兰德设计,因此也被称为伽兰德M1步枪,这是世界上大量生产和成功使用的第一支半自动步枪。M1半自动步枪在战前生产和装备的速度都十分缓慢(@四等马润),不过1941年美国参战后,M1半自动步枪的产量猛增。到1941年8月该型步枪枪停产前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和温彻斯特公司一共生产了400万支M1半自动步枪,而M1半自动步枪的改进型M14步枪继续在美军中效力。

M1903A4狙击步枪

M1903A4狙击步枪于1942年12月被选为制式狙击步枪,并在1943年1月22日正式命名为“美国M1903A4.30英寸狙击步枪”,由雷明顿公司生产。该狙击步枪性能几乎与原型枪M1903A4完全相同,只不过换了高精度枪管用来提高精确度,同时拆掉了准星和标尺,但装表尺的燕尾槽和枪口安装准星的键槽保留了下来。该枪配套的瞄准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韦弗330C2.5倍瞄准镜(即M73B1),另一个是用来保证生产供应,性能与形状均与M73B2相似的俐玛公司瞄准镜。从1943年6月到1944年2月停止生产为止,M1903A4狙击步枪共生产了约28365支。

2.5倍镜
这里为了对付德军狙击手换装了高倍镜,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倍数应该是六倍,但型号我没能查到。

M1918A2勃朗宁自动步枪

美国勃朗宁大师造,BAR这个名字是英文Browning Automatic Rifle的缩写。该枪早在一战末期就装备給美军。勃朗宁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20发弹匣供弹,弹种是美军标准的.30步枪弹,M1198A2型只能使用全自动射击,但其他型号均可以在半自动和全自动来回切换。M1918A2装备有两脚架,可以当轻机枪使用,但也有一些取消掉了两脚架用来提升机动性,例如纽约boy莱宾的那只。该枪由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新英格兰轻武器公司生产,在二战中两家公司生产了超过168000支。

按照1944年美军步兵班编制,一个12人步兵班装备一支M1918A2勃朗宁自动步枪,由一个3人的BAR小组伺候。

勃朗宁自M1919A4机枪

没啥说的,一战M1917机枪的改进型号,用来取代笨重的水冷机枪。采用250发的织物或金属弹带供弹,实施自动射击,从20年代初到20世纪末陆续装备美军,是美军装备时间最久的机枪之一,二战中也曾作为坦克机枪和车载机枪使用。

M1A1型2.36英寸(60)毫米火箭筒

最早的M1于1942年7月定型,外形与后续型号差别较大,其主体是一根长 1.38m的无缝钢管,左侧焊接有简易机械瞄具,下方有两个带有木制护片的握把和一个大型的木制肩托,在筒口部有一个不大的方形挡焰片,筒尾部有一个钢丝焊成的喇叭状支架,支架的作用并不是消除后喷尾焰,而是防止筒尾因磕碰变形而影响火箭弹的装填。在筒身中、后部设有金属加固环,以减小筒身变形的可能性。这些设计或多或少地都曾被后来的各型火箭筒所效仿。M1筒尾上方有一个接线盒,从中牵出两根导线,一根与肩托内的电池相连接,另一根则通到扳机,用来控制线路的闭合。发射机构由发射机体、扳机、扳机簧、电路接触环以及手电筒电池组和导线、检验灯等组成。筒身中部设有皮革防热护套,此外还有方便携行的背带,一端连接在握把底部,另一端直接拴在筒身后部。M1的主要缺点是体积、质量较大,电池安装和更换比较麻烦,而且一旦电池安装以后整个点火线路就由扳机控制,不够安全。

M1A1诞生于1943年7月,它改进了筒身和电池的结构,取消了前握把和筒身上方的接线盒。为了更好地保护射手免受后喷尾焰的伤害,M1A1还在筒口部安装了一个大型的喇叭状挡焰圈。同时为了保证使用安全和延长电池的寿命,在握把上增加了一个手动保险。

早期M1A1型火箭筒使用的M60火箭弹十分不靠谱,所以军方马上改进出M60A1型火箭弹用来取代M60火箭弹。

M60A1型火箭弹全长549mm,质量1.54kg,由战斗部、引信、发动机和稳定部4大部分组成。空心装药破甲战斗部前端有钢制的锥形风帽,后部为钢制锥形药形罩、227g黑索金/梯恩梯主装药和后弹体,后弹体底部有连接火箭发动机的螺套。火箭发动机本体为一段无缝钢管,前部铆焊有引信室,中间的孔内装有击针体和隔离簧,上部螺接有传爆体,后者的前端伸入主装药底部。引信原理极为简单,击针体平时由隔离簧与雷管隔开,并被一个钢丝保险销固定,发射前抽出保险销,当火箭弹击中目标时,弹体减速,击针体因惯性作用压缩隔离簧,击发雷管并引爆主装药。发动机的尾部螺接有拉瓦尔喷管,内部压有挡药板,喷管口有密封垫,发动机装有8根单孔双基发射药柱,以固药柱固定在发动机前部。挡药板中间的孔内安装有一个电点火具,两根分别为红、黄色的导线从喷管处引出,一根固定在尾翼上,一根用来与火箭筒相连接。喷管四周均匀地焊有6片条形尾翼,作为火箭弹的稳定装置。

1944年9月份M9A1火箭筒投产后,M1A1火箭筒逐渐被取代。

M1刺刀

1943年2月11日,步兵委员会M1905E1型刺刀作为标准刺刀,于1943年4月获得批准并正式命名为M1刺刀。同时,刀鞘的改型也由Beckwith制造公司的胜利塑料分公司进行,将原来的M3刀鞘改短以便用于M1刺刀。新型的刀鞘被命名为M3A1,由于担心造成名称上的混乱,随后正式将其命名为M7刀鞘。

关于M1型刺刀的确切产量和实际装备量很难搞清楚,因为在战争初期,军方一直混用M1905和M1这两种型号的刺刀,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M1905E1刺刀。统计比较混乱,厂家最初也不太在乎产量统计。

M7枪榴弹发射器

可以安装在M1半自动步枪上使用,于1943年生产并开始装备部队。这个22mm的榴弹发射器可以将枪榴弹发射300码到400码的距离上(1码约等于91厘米),主要用于对付坦克,碉堡或暴露目标。

使用的弹种主要有M9A1反坦克枪榴弹和M21A1信号枪榴弹。

参考书目:二战陆军单兵装备:美国

                 二战步兵分队战术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美军单兵武器装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