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关系的恶性循环||情绪取向治疗听课笔记(一)
一、EFT中的表层情绪和深层情绪
孩子天生就会表达深层情绪(primary emotion),当深层情绪得到回应时,孩子可以发展出安全感。虽然没有父母是完美的,没有父母能够自然而然地学会回应孩子的每一个深层情绪,但却依然可以通过尝试错误(修正性体验)帮助孩子发展出安全依恋。
当我们长大后(16岁之后),我们的深层情绪便很难再得到直接表达了,因为我们发展出了表层情绪(secondary emotion),而这种表层情绪很可能会扭曲深层情绪,以致于最终传递给他人一种“遥远”的讯息。所以,在EFT中,需要翻译表层情绪,让情绪的意义经验更接近深层情绪。
在关系中,表层情绪、深层情绪、痛点线索和依恋线索在互动中一次次地被强化。例如,A内心感到孤独(深层情绪),但会以“你怎么都不理我”这类愤怒的方式(表层行为和情绪)表达出来;在B看来,A的这种愤怒的表达让ta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痛点线索),因为被理解的依恋需要没得到满足,产生了难过的情绪(深层情绪),但同样也以一种扭曲的方式表达,最后对A愤怒地说“你怎么在这里无理取闹?”(表层行为和情绪)。而B的这一行为又准确击中A的痛点,像是要把A推开,让A觉得不被在乎,其“想要和对方产生联结”的依恋需求未满足,孤独感加深,但最后依然以表层行为如指责、攻击的方式回应B击中B的痛点……

而EFT便是解构这一恶性循环中双方的表达和解释,让关系双方看到、表达自己和对方的深层情绪,同时也能够增加个人的情绪耐受度(不至于一触碰到情绪就立即爆发)。但研究表明,我们不可能真正解读到对方的情绪(俗话也说,世界上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只能够训练自己细细觉察自己的感受,从而接近对方传递出的讯号(让自己静下来读到镜像神经元的信息)。
二、EFT的同理反应和步骤
2.1EFT的同理反应方式
(1)指认处表层行为或表层情绪,如“当你……,你只好说出……”。
(2)聚焦互动,使用“越……越……”的语句勾勒出互动的模式,如“你先生越是这么说,你越是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3)使用比喻,通过比喻的方式绕过意识的防御机制,让人更容易理解到深层情绪。
(4)反映情绪内涵与依恋需求。如伤心悲伤背后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或是一种呼唤帮助。如“当你说你觉得愤怒其实是指不被在乎、不被关注,而你真正感受到的其实是难过”。需要注意的是,反映谁的情绪就对谁说,否则容易给人一种选边站的感觉。
2.2EFT的步骤
反映表层情绪行为→反映深层情绪经验→反映辩证式情绪经验。如“你感到愤怒,不想要讲话(表层情绪行为);但其实,愤怒的背后,我感受到了一种不被理解的难过(深层情绪经验),这份难过是想要和对方产生情感联结的讯息,是想要维系关系的一种表达(负性情绪的积极含义/辩证情绪经验)”。
来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o5oVmerHQ&t=211s&ab_channel=HKSYUIDSProjects